新浪新闻客户端

康养产业何以撑起一个山区城市经济“半边天”?

康养产业何以撑起一个山区城市经济“半边天”?
2021年07月28日 14:40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7月28日电(刘磊)三峡库区腹心,巫山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平均海拔1550米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深藏在莽莽林海之中。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禀赋,一入夏,这里就成了渝鄂两省市康养游客眼中“天上的黄水”。

  大暑时节,平均气温20℃出头的黄水镇上,来自渝鄂两地的大大小小车辆将街道“挤窄”,两旁餐饮店将桌子摆到了街沿,空气里满是莼菜和野生菌的清香,烟火气在镇子里逸散开来。

  位于渝东南边陲的黄水,原本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因为山多田少,当地曾流传着“七曜山下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粑,要想吃点白米饭,除非你在生娃娃”的顺口溜。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黄水却成了石柱发展“康养经济”的“火车头”,摇身一变成了三峡库区的“绿富美”。

  石柱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国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发源于该县。近年来,石柱立足自然生态、土家风情两张名片,打出“全域康养、绿色崛起”牌,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以康养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里正越走越宽广。

  数字是枯燥的,却是最好的佐证。

  2020年,石柱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2%;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5%。康养经济已经撑起石柱GDP“半边天”。

从空中俯瞰,黄水镇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新华网发

  “黄水之变”

  避暑胜地转型康养

  提起重庆的康养经济,一定绕不开黄水。

  7月,走进黄水镇,目之所及的是重重叠叠的绿。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4%,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辖区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毕兹卡绿宫、油草河、太阳湖、月亮湖等诸多著名景区。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一份上好的“食材”,当地却只烹出一桌“快餐”。

  早在十几年前,黄水就抓住乡村旅游的机会,举办重庆市森林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同时引进了一些开发商在场镇周边修建了旅游地产,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避暑。吃上“避暑旅游饭”后,黄水人逐渐告别了只有“红苕洋芋苞谷粑”“三大坨”的生活。

  然而,与游客剧增、避暑游快速发展相对应的还有基础设施规划的滞后和发展业态的单一化问题的暴露。

  镇上工作人员回忆,从前每到夏季,县里就要从各部门抽调上百名工作人员上山为游客服务,解决各类纠纷投诉。

  同时,大多数游客“平日睡觉打麻将,外出游玩就是一双球鞋徒步走”的现象让黄水摸到了避暑产业的“天花板”。

  改变,箭在弦上。

  2017年,经过重新认真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之后,石柱提出了“转型康养”的发展思路,举办了中国•重庆(石柱)康养大会。其中,“摸着石头过河”多年的黄水镇纳入全县统一规划之中,成为当地发展康养经济的“火车头”。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留下黄水度假的美好印象,近年来,当地以打造市级特色小镇为契机,着力解决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供应的矛盾。

  针对景区景点体验感不强的问题,当地通过场镇空间格局“一环”(环镇区绿道)、“一轴”(生态动步公园)、“一区”(老镇商业步行区)、“一心”(中央广场)的规划布局,在增添步行道、亲水平台、体育游乐设施的基础上,将太阳湖、月亮湖、大风堡等10多个景点景区串联成珠,形成新的旅游环线,并引进铁人三项、公开水域游泳等体育赛事,增加度假旅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这场黄水从浅层次、单一化避暑游向高质量、多元化康养体验游的转变,游客们感受真切。

  又是一年旅游旺季,望着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地停放在白线以内的大街小巷,在黄水度假多次的赵先生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的黄水,那才叫舒服!”

黄水镇黄连种植基地内,一株株黄连是让当地人致富的“黄金”。新华网发

  “苦中作乐”

  一株中药材长成“大健康产业”

  “康养经济”,如果只靠“养”这一条腿走路,注定走不远也走不直。石柱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黄水镇黄连大道与迎宾北路交叉路口,一个冠以“中国黄连市场”的交易中心是许多外地客商来石柱的第一站。

  眼下,虽然不是黄连收获旺季,可在这个中国唯一的黄连专业市场里,仍有不少带着不同地域口音的商贩摩肩接踵选购黄连。

  石柱是中国黄连的原始产地和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

  往事越千年。石柱黄连种植可以追溯到唐742年,古代史书载“黄连生巫阳蜀郡大山”。唐742年,石柱就“上贡黄连十斤”。明朝,石柱黄水坝就成为黄连集散地,湖广江西的药商纷至沓来。清初,史书记载石柱“药味广产,黄连尤多,贾客往来,络绎不绝”。

  黄连苦,石柱人却尝到了它的甜。

  7月20日,中国•重庆(石柱)第五届康养大会开幕式上,聚焦“中医药与康养”主题,石柱发布了《中国石柱黄连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石柱县有黄连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年产黄连30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世界总量50%以上;2020年,黄连产区农民户均收入达到3.97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不止是黄连。

  行走在临近黄水镇的中益乡,抬头所见,是两侧巍峨的大山。大山养育了村民,也带来了贫穷。

  近年来,为了能够实现增收致富,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当地村民采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农户订单种植等多种形式,规模种植黄精、辛夷花、吴茱萸、前胡、玄参、瓜蒌等中药材近万亩。仅黄精基地2022年达产后,预计就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

  然而从一株小小的中药材长成一个大产业还需要向产业链条要增效。

  于是,石柱聚焦“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全力发展康养经济,已构建起“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六养+康养制造”的大康养产业体系,将“中医药”与“康养”紧密衔接在一起。

  通过这几年的招商引资,目前石柱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已达47家。此外,建成黄连、天麻的繁育基地和全国唯一的黄连种植活体基因库,并围绕黄连已研发出黄连花茶、黄连牙膏、黄连香皂、黄精茶、黄精饮料等康养产品,围绕木瓜已经研发出木瓜果酒等康养产品,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色初显。

  接下来,石柱还将围绕中药材发展特色旅游。目前,石柱通过编撰《民间传说故事》《石柱黄连志》,展陈“中国黄连博物馆”,正将黄连等中药材变成石柱康养经济的一张“金字招牌”。

  “相信中医药旅游将是一片新的蓝海。”前来参加中国•重庆(石柱)第五届康养大会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桂祯满怀期待。

冬季,冷水镇高山滑雪场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资料图 新华网发

  “四时皆景”

  康养经济走向纵深

  石柱县冷水镇,黄水镇的“姊妹”。

  就在前些天,在中国•重庆(石柱)第五届康养大会上,石柱签下一笔总投资3.5亿元的冬季旅游“大单”,将建设雪上运动康养中心项目,项目包含有国家级滑雪训练中心,高端雪上运动康养中心,国际级雪上运动俱乐部,以及综合运动康养度假区和相关配套设施。

  发展冬季康养旅游,此前石柱已有诸多布局,其中的主阵地在冷水镇。

  距离黄水镇半小时车程,冷水同样四周青山环抱,植被茂盛,年最高气温仅27℃左右。和其“姊妹”黄水一样,这几年,冷水镇也将目光瞄准了“康养经济”,打造康养特色小镇。

  如果说在发展康养经济上,黄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冷水就是“摸着黄水过河”。

  早在景区建设之初,冷水镇就锚定了目标。“我们要打造黄水景区的2.0版。”当地负责人介绍,其中关键在做好“从避暑游到四季游”的转变,缓解此前石柱一直面临的旅游“夏热冬冷”尴尬。

  目前,冷水镇依托独特农业资源和魅力山水风光,以打造“康养门户”为核心,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相继打造西南第一高山花海——云中花都景区、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山滑雪场——Let's go游乐世界、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等项目,逐步构建了“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的全域游、四季游发展格局。

  这之中,“冬戏雪”是冷水与黄水错位发展的主要抓手。冷水镇相关负责人说,要是1月份来冷水,就能见识到好似“冬天里的一把火”的冷水高山滑雪的热闹人气。

  事实上,在黄水镇、冷水镇基础上,近年来,石柱的全域游、四季游还在不断走向纵深。

  围绕巾帼英雄秦良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七曜山地质公园,千叶草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云梯街等自然人文资源,当地正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做好大康养产业体系的架构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石柱又将踏上新一轮的“赶考”之路。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介绍,“将奋力把石柱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已是盛夏,石柱天空湛蓝,阳光给群山镀上一层金箔。在这个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故乡,当地正凭借“康养”让经济发展如歌中所唱,越发喜洋洋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石柱黄连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