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传承好非遗 让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传承好非遗 让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05月27日 09:14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5月26日电 诞生于贵州省“竹乡”赤水市的“赤水竹编”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赤水竹编”的第六代传承人,杨昌芹带领乡亲们围绕竹子做文章,将手中的技艺传授给他们,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用竹子编织出一条致富之路。近日,新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就如何围绕非遗传承,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回答了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传承好非遗 让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网:请向大家介绍一下过去这一年,咱们竹编的发展和产销怎样?

  杨昌芹:这一年,我们新建成了一个产学研基地,也承接了国家“一带一路”援外的技术扶贫培训,员工也由4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产品研发设计也更上了一层楼,种类多达300多个品种。产品的销售额也从400多万变到了600多万,远销英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去年的订单外贸单比较多,因为我和几个外贸公司合作,他们有专业的销售平台,把我们的产品销到国内外去,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现有的客源私人定制,但外贸单占到60%至70%。

  新华网:是怎样做到让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审美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杨昌芹:我们手艺人只会手艺但是也得要会设计,我们没有的这一块资源刚好设计学院有,高校跟我们能够实现互补。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和东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一起合作。非遗虽是传统的,但我觉得必须融入现代设计,才能开发出更多适合现代生活审美的产品。我们的手艺加上他们的设计,创造出适合每个时代生活审美的产品,我们的非遗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传承。

  新华网:您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有什么促进作用?

  杨昌芹:非遗要想传承,要想发展,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产学研基地我把它做成了产业链,它还有另外的几款产品出来了,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更多的人致富,就提高了我们非遗传承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研学体验基地等建成以后,就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竹编,宣传我们的竹编,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

  我们把非遗产业做好了,它可以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也可以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我们做好这个产业以后,能够带动当地的人就业。大家在家里也能够挣到这份工资,又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更多的年轻人就愿意留在我们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到我们的这种文化产业中,参与到我们的乡村振兴中,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文化产业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