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审美力·艺术微课堂|青绿山水——以色彩和声奏响河流山川的生命旋律

审美力·艺术微课堂|青绿山水——以色彩和声奏响河流山川的生命旋律
2021年06月15日 16:14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主编寄语:

  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生气。

  美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教育的宗旨。但美感教育并非人们吃饱穿暖后的奢侈享受,而是如同水和空气一样,迷漫包围在我们的生命各处,使每个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可以吸收到,并推动我们生命向前的鲜活力量。

  脱离世俗的眼光桎梏,换一个全新角度,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品读朱子诗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审美力给我们的生命注入全新力量,如同得到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一般。我们会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这世界值得陪伴美好走一遭,你依旧鲜衣怒马是少年,策马扬鞭不孤独。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是新华网文化频道自2020年推出的美育口号。第一档栏目是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评,也欢迎您加入“审美力的大家庭”。

  不知不觉已一起走过一年时间,我们将继续为您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由艺术名家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文艺欣赏课,带领您在不同艺术门类中自由驰骋,充分体验艺术的美。

  ——新华网文化频道主编 袁思陶

  当说到青绿山水,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这幅展现了北宋时期千里江山壮阔美景的画卷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青绿”气息,那“青绿山水”的概念都有哪些呢?

  

  《审美力·艺术微课堂》第六十八期,邀请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刘旭带领大家一起去体会一下青绿山水这种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的一种样式,采用石青、石绿、赭石、朱砂、雌黄、雄黄、金、银等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及藤黄、花青、胭脂等天然植物颜料绘制于绢帛或宣纸上,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即是青绿山水,在其萌芽时期便以大青绿的形态出现。相传,我国山水画史上第一幅独立而完整的山水作品,是(传)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它被誉为青绿之祖。

(传)隋展子虔《游春图》

  青绿山水主要使用石青、石绿、赭石三种颜色,源自于各种矿物质原石。石青、石绿色阶丰富而经久不褪,色泽鲜丽却并不浮艳,呈于绢上,显出一片绿郁葱葱、苍翠欲滴之感。

  青绿山水绘画用胶主要有桃胶和骨胶两种。桃胶是桃树伤口所流液体干后凝聚成半透明状的晶体;骨胶是用动物骨头等胶脂部分熬制而成,呈颗粒或条状的半透明晶体。

  中国画的一些常见绘画技法:

  点叶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树叶生长结构和形态,加以概括出来的表现程式。

点叶法

  夹叶法:以双钩法为之,是以各种树叶的生长结构和形态加以概括出来的表现程式。

夹叶法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皴法

  解索皴: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

  没骨: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绘画物像的中国画技法。比如用淡墨块表现远方的山石。

没骨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自然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所,山水画更是中国人有感于山川物象、社会生活所作出的独特认知和诗意表达。中国古人在山水画中不仅仅追求视觉审美上的愉悦,同时借山水以悟道,营造出“可观”“可游”的理想境界。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精神,与当今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一致,人们在领略当代青绿山水多元化艺术风貌中,可以静静去体味蕴含于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与哲学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