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她高空抛子,​却被全网可怜?

她高空抛子,​却被全网可怜?
2024年04月03日 23:00 新浪网 作者 蝉创意

  四月初,一则新闻让全网痛心且气得咬牙:

  一女子持刀把婆婆砍伤后,将3岁幼子从22楼抛下,孩子坠地身亡。

  从视频中看出,母亲何某情绪较为激动,而在通报中也写着“在家中突发躁狂”。

  当3岁的孩子被悬在阳台外时,他有明显的求生欲望,奋力想要爬回阳台内,但消防员来到铺好安全气囊时,这位母亲却避开气囊,转到另一个窗户把孩子扔下,最终酿成悲剧。

  随后她还准备把第二个孩子扔下时,最终被警察制止。

  平日这个家庭婆媳关系经常吵架,而亲属邻居也反应何某最近精神行为异常。

  有网友认为母亲所作所为极其残忍,无法同情,应该直接判死刑;但也有网友提出,母亲或许是有产后抑郁,应该去重视和追究背后的问题,这样才不会让悲剧重现:

  “突发躁狂?婆婆没刺激?”

  “有再大的苦衷都不该让孩子来承担”

  “把公共责任转嫁成个人责任的后果就是最弱的小孩成为那个后果”

  “新闻评论里全都是要判那个妈妈死刑的人,没人在意她为啥这样”

  这个悲剧让蝉主想到一部日剧:《坡道上的家》。

  当一位母亲被控告杀死自己亲生孩子时,大家都无法理解并且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女人会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痛下杀手?”

  法庭上有一段话,其实就可以代入很多丧偶式育儿的家庭:

  “被告人的罪行是由被告人独自犯下,但究其根本和本次案件有关系的,包括被告人丈夫和婆婆在内的家庭成员等所有人的各种情况混合在一起,最终对被告人所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才是根本原因。”

  虎毒不食子,

  母亲弑孩是蓄谋已久?

  家庭主妇里沙子性情温良贤淑,一直以家庭为重。

  她全身心地照顾丈夫和女儿的日常起居,将家里打理得整整有条,并为自己能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和体贴温柔的丈夫而感到骄傲。

  平静满足的日子飞逝,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法院的来信,里沙子被抽中去做临时陪审员,旁听一桩年轻妈妈杀子案的审理过程。

  (注:从2009年开始,日本开始实施陪审员制度,每次从选民中随机抽取6名陪审员进行案件旁听,担任陪审员是一种公民义务,不得无故缺席。)

  这位年轻的妈妈安藤在为8个月的孩子洗澡的时候,因为婴儿哭闹不停,于是将亲生女儿丢入浴缸当中溺死。

  没有反转,也没有打脸,案件的结果很明确,这位妈妈认罪了,孩子的确是她杀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日本社会都沸腾了。

  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是自己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这个杀死自己孩子的女人到底在想什么?

  同样作为母亲的里沙子觉得不可思议,她在开始和所有人站在同一边,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身为妈妈,都绝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双方的辩护律师进行激烈的举证。

  男方律师试图指正安藤骨子里天生就带有残暴和恶意,杀害幼儿是蓄谋已久。

  而女方辩护律师则指出:

  这位妈妈在极度劳累的育儿过程中,心理和精神状态出现问题才导致了这个极端事件的发生。

  故事此时抽丝剥茧地层层展开。

  弑女的安藤在婚后其实并不打算生孩子,但在男方父母的压力下,夫妻二人接受了医疗手段怀孕并生下一女。

  孩子那么小,夫妻二人都是全职职工,谁来负担起照顾幼儿的责任呢?毫无疑问,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东亚文化之下,哪怕安藤的薪水比丈夫高,她最终还是(被迫)辞职回家专心照顾孩子。

  但因为安藤母乳不足,没有经验,导致女儿发育比其他同龄的孩子瘦弱,于是安藤陷入了巨大的自责当中,觉得愧对了孩子,也对不起丈夫。

  面对妻子的低落和狂躁,丈夫也倍感无奈,跑去咨询了其他朋友,然后善解人意地安慰安藤:

  “加油,你可以的,我看好你哦~”

  陪审团们对丈夫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同时谴责这位年轻的妈妈“真是太不懂事了”。

  而这个丈夫咨询了有经验的朋友,咨询的是谁?是他大学时候的初恋女友。

  丈夫工作的确忙,每个工作日都要加班到深夜,为了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于是勉为其难在旅馆过夜。

  丈夫再想这不是办法,新手妈妈还是需要人帮忙的,于是叫来了自己的母亲帮助妻子,让听众席上的旁听员都感动坏了,结果妻子忒不识好歹,没一个月就把婆婆赶回家了。

  为啥呢?这哪里是叫了个帮手,这分明了给家里雇了位坐着使唤自己干活的监工。照顾一娃已经让人头疼,顺带还多了个主子需要照顾。

  律师问丈夫,您一周5天都在旅馆过夜,把孩子留给妻子一个人照顾,那么周末呢?周末您在家里干嘛?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诈尸式育儿,“用爱发电”?

  法庭里这位婆婆振振有词:“抚养孩子不是业余爱好,男人也不会来帮你,不管遇上什么都要自己加油。”

  言下之意满含责怪:别人都可以,为什么就你不行呢?

  剧情回顾到这里已经很清晰了:

  一个产后抑郁的年轻妈妈因为生育被折磨得焦头烂额,而丈夫不搭把手而是选择逃避不回家、打发自己母亲来“教媳妇做人”、心烦就去找初恋女友寻求心理慰藉。

  这位产后抑郁的妈妈过度劳累引发精神衰弱,内心崩溃后,在浴缸中溺死了自己的女儿。

  压垮母亲们最后稻草,往往来自家人的冷漠

  如果这只是单纯的极端案例,倒不至于这么令人心惊。

  随着案件的深入,必须出席庭审的里沙子开始了家庭和法院两头跑的生活,蜡烛两头烧。

  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接送孩子,只好暂时将女儿托付给婆婆照看;时间太紧没有准备晚饭,只好让下班回家的丈夫吃超市现成的熟食。

  在里沙子自己亲身面临工作和家庭取舍的问题时候,才意识到原来以前一直认为的,温馨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里所隐藏的不堪一击:

  看似温柔体贴的婆婆,虽然没有明面上指责里沙子丢下家庭不顾,但总是微笑着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

  好像只是不经意的提起,但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里沙子照顾不好孩子。

  面对被宠坏了的,叛逆期的女儿,也看得出妈妈在家里没什么话语权。

  所以总是仗着爸爸和奶奶的偏爱,公然和妈妈作对,把食物故意丢在地上,向里沙子扮鬼脸,想要教育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却被丈夫误以为她在虐待孩子。

  而丈夫对里沙子经常跑法院的事情,早就心生怨气。

  里沙子和他聊起这个案件本身,丈夫爱理不理,压根不感兴趣,言语间还屡次表现出嘲讽:

  “你参加庭审有什么辛苦的,别说得好像你在执行什么重大任务一样。”

  里沙子在丈夫面前袒露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丈夫很是不屑:“你以为自己懂的很多吗?”

  在最初,里沙子还无法理解为什么被告会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但后来慢慢地就明白了:

  压垮母亲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来自丈夫和家人的冷漠。

  毕竟旁观者的评论还可以忽略,但从自己最爱的人口中听到嘲讽,最该身体力行来帮忙的丈夫却只是旁观,这才真正令人心寒。

  里沙子在不断的责怪和误解中精疲力尽,想要解释但没有人听,加上孩子的顽皮和挑衅,她开始变得暴戾。

  有一天晚上孩子熟睡的时候,她站在女儿的床前,呆呆地望着孩子熟睡的面容,内心一个可怕的想法冒了出来:

  “如果没有生下女儿,我的生活会不会没那么糟糕呢?”

  由人人称道的贤妻良母到万人唾骂的狠毒妈妈,到底需要多少步?在日常生活那些反复的折磨和重锤之下,很多人会暗自心惊:我们与恶的距离,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遥远。

  “世界对女性的恶意: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坡道上的家》这部日剧以极其狠辣又尖锐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作为母亲的种种不易。

  更是表现了当下许多女性的惶恐和畏惧:组建家庭太可怕,结婚太可怕,生儿育女这个重担,自己可能承担不起来。

  结婚生子是两个人的事,可是养育孩子的责任,为什么全部压在妈妈身上?

  丈夫们都去哪儿了?父亲们在育儿和家务问题上的集体无意识,会导致更多的家庭纷争,甚至会出现令全社会震惊的惨案。

  当然看到这里,会有一部分人骂我们大惊小怪,传播焦虑了,这明明只是编剧为了收视效果特意设置的桥段而已啊。

  但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因为不堪育儿重负而选择走上绝路的妈妈并不罕见,尤其是患有产后抑郁的,不仅不被家里重视,甚至还被骂娇气。

  据报道,根据美国精神心理协会(APA)调查研究,10%~15%的女性会患上产后抑郁症,50%~80%会产生产后抑郁的不良情绪,有的人数月之后可恢复如常,有的母亲症状会延续多年。

  哪怕没有产后抑郁,但生育后的一些难言之隐、身体上的损伤,也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一个妈妈身上。她们不主动开口倾诉,并不意味着这些苦痛不存在,家庭和育儿是跨越国界,全天下母亲们必须面临的困惑。

  在家庭和育儿中始终面临两难和撕扯的母亲们,到底有没有出路?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但家庭是夫妻双方的,为什么只单方面苛责女性呢?

  要知道整个东亚圈的婴儿出生率已经多年低迷,生育率暴跌,离婚率攀升,是女性们用脚投票做出的无声抗议。

  在择偶的问题上选择永远大于改变,婚前挑选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配偶,比婚后矛盾丛生再争吵或者卯足劲改变对方更重要。

  做母亲需要十项全能,事无巨细,7x24小时不间断随时待命。职场妈妈被骂对家庭不负责任,全职主妇被嫌弃对家庭没有贡献,

  而爸爸呢?只需要按时回家就好了吗?

  社会赋予女性的道德枷锁和要求都太沉重了,母亲们就算把自己逼疯也不可能达到世俗意义上一个“完美母亲”的要求,所以更要学会自我解放,自己亲手解开这些枷锁,拒绝画地为牢。

  蝉主坚持认为,过去我们都过于强调母亲的奉献和伟大了,这是一种赞美的同时,也是一种苛刻的道德枷锁,仿佛不做到事事周全,无微不至,那就不配成为一个母亲。

  如果说非要由母亲来做出牺牲才能实现家庭的某部分圆满的话,这对母亲太不公平了,说了,完美母亲的标准是谁来定的呢?

  而母亲过度的牺牲必然会产生内心的委屈和愤懑,这种负面情绪也同样会投射到丈夫,家人和孩子身上,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和情绪价值的勒索。

  整件事,最无辜的就是孩子。

  写这篇文章没有想要为杀子母亲脱罪的意思,蝉主也不支持极端的行为,但问题只出在母亲身上吗,丈夫和婆婆就是无辜的吗?未必。

  正如上文提到的:所有责任让母亲来承担,未必妥当,这应该由所有的相关人员,共同承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家庭
来自于:中国香港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