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贺州市打赢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贺州市打赢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2020年10月19日 14:05 新浪网 作者 贺州日报官微

  这段时间,可把钟家豪、钟家杰两兄弟忙坏了,刚卖完了一批皇帝柑,又开始谋划卖砂糖橘。自从去年钟氏两兄弟回到八步区信都镇老乡家园开展本土农产品线上销售,周边一带能卖的农产品几乎都被他们卖断货了。

  农产品卖出去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就足了。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越来越多钟氏兄弟这样的扶贫力量加入,让贺州市扶贫产业多点开花,带动了一大批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06亿元,惠及贫困户8.3万户(次)。目前,贺州县级“5+2”、村级“3+1”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从2018年底的84.48%提升到95.64%。全市74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

  因地制宜 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禀赋让昭平的茶叶声名在外。然而,很多茶农种了一辈子的茶却摆脱不了贫困。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吗?昭平上下开始换个思路谋发展。

  近年来,昭平县将茶产业作为“百亿元产业”来打造,引进一大批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牢牢牵住茶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在昭平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一盘棋规划下,茶农只管种,卖给谁则由企业来想办法。作为昭平县产业扶贫的“排头兵”,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不仅大量收购茶农的茶叶,还拥有6个有机茶叶基地和1个生态茶叶基地,面积达3000亩,基地、加工厂和产品均通过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有机认证。仅2019年,该集团加工各类茶叶产品20万斤,销售额4000多万元。另外,昭平县不少知名茶企也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的模式,辐射带动茶农合作经营生态茶园1.6万亩,为茶农解决销售难题。

  干什么可以挣钱?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村民凤秋保纠结了大半辈子。狮东村是贺州市6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之一,村子坐落在山腰和幽谷之中,高山峡谷连绵,沟壑纵横,几乎没有连片的平地。

  什么产业能脱贫?这也是其他5个土瑶聚居深贫村面临的难题。贺州市找准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和长中短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动6个土瑶聚居深贫村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发展目标,着力形成以高山茶叶、土瑶大肉姜、优质杉木为主导产业,以油茶、生猪、林下特色种养等为补充产业的“3+X”产业格局。截至8月,6个土瑶聚居深贫村已累计种植优质茶叶8458亩、大肉姜6596亩、杉树12.44万亩,提前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找准特色,转变思路,茶叶、大肉姜、红薯、芋头等一个个特色扶贫产业在贺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聚焦主体 力促“企业带动、群众参与”

  “想让村民富起来,光靠种植业还不够。”几年前,望着村里滞销的芋头,贺州市天顺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彭上坚动了一个念头:要发展深加工。

  发展产业,首先要把产量搞上去。彭上坚成立了贺州市顺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努力,一个“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公司联合莲塘镇长湾、新莲、炭冲、文坡等10个村民合作社,建有香芋、马蹄等果蔬种植基地3000亩,辐射周边地区种植农作物1万多亩,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

  目前,公司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在合作社经过工人的粗加工后,被运往公司,深加工的机器随之开启,再经过一道道产业化工序后,它们被打包、装车,运往各地。“欧洲的荷兰、大洋洲的新西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台湾等地区,都有我们的客户。”彭上坚对贺州农产品充满信心。

  充分发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也是贺州市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的方式之一。

  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浮田村已脱贫户奉军家的果园,脐橙已挂枝头。奉军种的是“纽荷尔脐橙”,这个品种产量高,果肉细嫩,汁多化渣,是富川的“扶贫明星品种”。两年前,奉军通过种植脐橙成功脱贫,回想脱贫过程,他充满了感慨:“有专家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现在我的脐橙越种越好啦。”

  为加强带贫效应,浮田村倾力打造了“梦里橙花”脐橙核心示范园区。核心示范园区共种植优质脐橙3600多亩,带动周边自然村共同发展脐橙种植7500亩。据统计,仅脐橙产业就使浮田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数据显示,贺州市累计创建各级各类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园、点)709个,实现了281个贫困村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辐射带动。

  打开销路 让农产品“飞”出大山

  如今,“直播带货”“上网销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农村电商领域,钟山县采取了“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模式,推动产业发展。钟山县花山瑶族乡绿源养蜂合作社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平均每天代发销售土蜂蜜订单100公斤,建立产品供应基地1000亩,带动200多养蜂户,吸纳600多人就业,成为销售本地土特农产品的电商龙头企业。钟山德福农产品有限公司与贫困村丹龙村合作建立“贡柑种植扶贫示范园”,第一期流转贫困户土地220亩,为48户215人提供就业岗位,基地还将扩大到1200多亩,其中种植有机蔬菜200多亩,可带动全村75户300多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90后”的张婷是富川新华乡田坪村人,作为粤桂协作新媒体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受益的代表,她通过发展电商实现增收约15万元,成功实现了电商创业梦想。

  如今,作为一名创业的电商“新农人”,手机成了她的“新农具”,直播就是她的“新农活”,让富川的农副产品站上都市消费的“C位”是她的目标。

  培养更多“张婷”式的电商人才是富川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尝试。近年来,富川实施“万名电商扶贫培养计划”,重点培养返乡农民工、贫困户、农村妇女、残疾人参与农产品供应链,实现电商人才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数量升级,增强县域电商发展潜力。目前,富川共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电商从业者、农村青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等超过4000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超过1500人次,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超过2000人,直接增收达500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贺州市积极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推动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一键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目前,全市建成755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农特产品上线22类50种,注册用户3万多人。

  记者:赖文艺

  通讯员:李天明

  编辑校对:陈灏

  审核:叶思远

  总监制:莫国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