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2019年12月07日 21:45 新浪网 作者 传媒头条

  文丨歪门  来源丨Livin广州(ID:zouqilx)

  前阵子,网络上有篇文章特别火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里面有一句话,像根钉子深深扎了我一下

  新媒体人的28岁

  相当于普通职人的50岁

  好巧,还有不到半年我就28岁了

  被「中年危机」追赶刚好也大半年了

  吃青春饭的人

  Work forever young

  两年前,我从银行辞职,转战新媒体,有个前辈告诉我:这一行吃的可是青春饭。

  当时,我对新媒体的理解仅限于码码字写写稿,跟读者来点情感共鸣,根本没有青不青春的考虑。

  谁料入职不到三个月,第一份新媒体工作的试用期还没过呢,我便对「青春饭」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且不说我半路出家,一切从零开始,工作环境里清一色都是从未毕业就开始在新媒体实习的小年轻,年纪轻轻,工龄却不简单,个个都是我的前辈。

  而新媒体的编辑工作,也不像我本以为的那么知性、佛系。一场场脑力和体力的较量,总把我虐个措手不及。

  比如花式追热点,比如熬夜改稿子。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新媒体这一行业很特殊,表面看上去知书达理,实际上门槛低到几乎找不到,根本没有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的要求。

  它几乎给了所有抱有文字理想的年轻人一个更靠近梦想的机会,不问出身。

  就是这样一个低门槛的新兴行业,看似人人都可以进入,却不容易找到退路。

  一旦进入了,你便开始被年轻力量推着走:

  你时刻都在跟新人竞争,这个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有多快,你变老的速度就有多快。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低门槛带来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的淘汰也会向你施压无形的焦虑。

  新人越来越年轻,而你却不一定越来越吃香。你需要不断追赶年轻一代的娱乐和潮流,懂他们所想,品他们所爱。

  永远对年轻的事物保持新鲜感,这是作为新媒体人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你不被这个行业快速淘汰的保证。

  我想这大概也是吃青春饭的好处吧,至少在同龄人眼里看来,你依旧紧跟潮流,朝气蓬勃。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失眠一阵中年危机就来了

  Middle-aged crisis comes

  如果说新媒体人的第一道中年危机感来自年轻人的活力,那么随之而来的第二道坎,无疑是遥遥无望的晋升之路。

  新媒体公司一般都很年轻,不仅团队的成员年轻,团队的结构也非常扁平化。往往都是一个80后的硬核主编,带领一个全员90后,甚至是95后的团队。

  而在这一行业里,最容易被中年危机盯上的,刚好就是第一批90后。

  明明到了资深的年纪,却依然没有老练的资本,原地茫然,又看不到出路。

  这种焦虑感只会随着工龄缓慢增长愈演愈烈,特别是当你明显感觉到: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进步了。

  那种无力感、挫败感是用文字表述不清的疼痛,只会更加催促着你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保持看上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写作原本就是一件需要时间沉淀的事情,但新媒体的快节奏却无法包容你缓慢成长,唯有不断地一边吸收,一边内耗。

  你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摸索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但你能做的,不过是坚持不懈地向同行、向更优秀的文字工作者取经。

  一直以来,我很羡慕微信公众号关注列表没有超过50个的朋友。他们大概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公众号列表的关注数量也是有上限的。

  直到被官方温柔提示「内存已满」,我们也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默默关注了999个公众号了,而置顶的却始终不过那十来个。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明明心里很清楚,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时间浏览那么多的公众号,但只要它们静静地躺在列表里,四舍五入相当于浏览了。

  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式的满足感,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焦虑感。

  干新媒体越久,我便睡得越晚。每天晚上临睡前,都恨不得将关注列表里的推文全部都过一遍,并希望能有所收获。

  毕竟新媒体人心里清楚:哪有那么多10w+的创意,经验才是最好的创意。

  而经验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能想到的、写过的稿,更来自于自己想不到的、别人写出来的稿。

  谁看得多,谁消化了,谁变通了,谁就赢了。这靠天赋,也靠失眠一阵换来一场「想通了」。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拗撬可以,但没必要

  Unwise to be stubborn

  多少人迎接中年危机的态度是:卯足劲,正面刚,就是要证明自己还年轻。

  但在新媒体行业,单打独斗总多于团队协作,要想「逞强」,灵感大发的几率很低,被客户折磨的概率相对更大。

  跟任何其他行业一样,跟甲方爸爸对接工作几乎是所有新媒体工作者的痛。

  微信的存在,的确让所有的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包括甲方24小时的「不定时问候」。

  有些客户喜欢早上对接,逼着你在通勤的路上被迫提前营业,有些客户则喜欢忙完一整天的工作才想起要和你「调情」,半夜两三点消息滴个不停。

  还有些客户不放假、不过年,365天不间断营业,并且不理会你放不放假。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刚接手广告文案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能够大有所为,希望在与客户的切磋中提升技能。

  结果越临近定稿越是心惊胆战,不怕客户给建议,就怕翻脸来一句:我觉得文章还是差点意思。我觉得不行。我觉得还得大改。

  但到底差哪点意思?到底哪里不行?哪里需要大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从事新媒体之前,我以为审美只是视觉上的事情,入了广告文案的坑后才知道:原来文字也是有审美的,而且更为致命。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我大概就是个倔强的人,对自己认真写的东西总想坚持。

  但在经历过几次,明明你费尽心思想出来的创意文案,客户偏偏不要,就要几句类似无病呻吟的片段的时候,我最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怀疑到底是苦口婆心地给客户解释刚从同事那学来的网络新词比较对年轻人胃口,还是早点改完下班比较有意义呢?

  毕竟和客户无止境地拗撬,你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搭进去了很多好心情,老得更快。

  这样算来,新媒体人的中年危机感,也有甲方的功劳。他们时不时和你「作对」,劝你「服老」。

  拗撬可以有,但没有必要。不如早点下班,趁着休息的空闲还可以多刷几篇别人写的文章。

  如果真的是好创意,这次的客户不买单,说不定下一个客户就懂得欣赏,审美共振了呢。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生病一场,中年危机就淡了

  Middle-aged crisis weakens

  「人变老的过程,就是慢慢清楚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长在哪里的过程。」

  几年前看到这句话,不明觉厉,当作随笔摘抄了下来。直到最近犯了一场肺炎,才真正明白这话其中的道理。

  原来咳嗽咳到身体里某个位置会跟着发出呼噜呼噜声音的,就是肺的位置。人在健康的时候也是靠它呼吸的,只不过它躲起来了。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大概就像一场经久不愈的咳嗽。

  你不断地咳,以为自己还能再撑一会儿,以为咳一咳就好了。哪知到了硬撑不下去的时刻,才不得不缓一缓脚步,停下来歇息片刻。

  可是你还一边打着点滴,一边时刻关注微信工作群的消息,生怕团队没了你,工作会被耽误。

  但很快,你却不得不委屈巴巴地承认:你更害怕团队没了你,照常前进。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既然咳嗽不能掩饰,中年危机迟早会到,不如就地休息一下吧,趁着身体病了,让灵魂也歇一歇。

  就算病好了,我们始终还会继续在自我怀疑、进进退退的成长中挣扎。

  与其像只无头苍蝇盲目兜圈,不如大胆一回,缓一下脚步,调整好方向再往前飞。

  毕竟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

  一个广州新媒体人的自白:28岁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被「中年危机」追赶,后来怎么样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媒体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