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2019年11月08日 16:11 广西民族报作者:广西民族报

  让少数民族公民行使以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让壮乡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阳光温暖基层民族地区。

  壮语审判从点到面,由浅及深,在统一部署和基层创新中稳步前行。

  有这样一位“86”后法官,他扎根基层,情系壮乡,带领壮语审判团队积极探索如何用最通俗易懂、当地老百姓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明释法理,化解矛盾纠纷,逐步踏出一条符合钦北区民族实情并具有当地壮乡特色的壮语巡回审判之路。

  他是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双语员额法官、大寺人民法庭负责人李钦城,甘当少数民族地区司法阳光的撒播人,以担当实干、勇于创新为基层人民法官作了注解。

  扎根基层:探索壮语审判模式  搭建双语沟通桥梁

  2014年9月, 李钦城自北海市合浦县人民法院选调到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大寺人民法庭工作,从这里开始,他一路坚守在壮族聚居区法庭审判一线,摸索壮语巡回审判新模式。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李钦城在壮族群众家里进行巡回开庭

  大寺人民法庭管辖大寺、大直、那蒙、贵台四个乡镇,辖区人口达31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70%以上,是钦州市壮族人群主要聚居区,壮语是当地主要的交际语言。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民族政策,突出特色司法优势、探索符合民族区域特点的便民举措,钦北区人民法院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正式于2017年3月28日在大寺法庭率先设立广西乃至全国首个壮语巡回法庭,负责审理辖区涉壮语诉讼案件,开展涉壮语司法服务和宣传工作。

  “我是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我的家乡话也是壮族,语音跟钦北区本地的壮话很接近,语言共通。”自壮语巡回法庭成立以来,李钦城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敢于担当,不怕苦、不怕累,带领着壮语审判团队在壮语巡回审判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经过两年多的审判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钦北民族实情并具有壮乡特色的壮语巡回审判模式。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李钦城在巡回调解现场

  目前钦北区人民法院共有5名壮汉双语法官,组成了五个壮语审判团队,为解决农村群众打官司路途远的问题,该法院还在村、居委会设立法官工作室,率先把双语审判延伸到村委会、自然村。

  记者了解到,该法院在壮族聚居的大寺镇三益和那桑村委会挂牌成立了壮语法官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基地”,壮语审判团队经常深入辖区村屯和群众家中,到争议发生地直接开展调解、审理,使群众的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得到解决。

  “双语审判要创新,我们法官要化被动为主动,现在我们法庭将双语审判上升为制度,主动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李钦城告诉记者。

  他说,现在该法院的壮语审判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和制度,制定了《关于成立壮语巡回法庭的实施方案》、《壮汉双语庭审操作规范》、《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壮语巡回法庭民事调解工作细则》、《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开展壮汉双语审判工作方案》、《法官工作室工作职责》、《法官工作室工作制度》等工作机制,依托完善的诉讼服务中心,实行壮语导诉机制,及时将涉壮语案件分流并专案专审;特聘顾问、推行壮语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制度,注重与当地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联合调解,构建壮语案件“大调解”工作机制;依托壮语法官工作室开展巡回审判和法制宣传;充分运用便携式科技法庭设备可移动办案的科技力量,在巡回审判中全程录音录像、实行远程审判,挑选土地、继承、赡养、邻里纠纷等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到农村甚至农户家中巡回开庭,并注意选择在当地壮族节日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全程体现民族语言+科技创新,达到一个案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宣传,比如利用壮族特有节日(如三月三)和辖区各镇的圩日进行法制宣传;大力推行壮语诉讼案件回访制度。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李钦城在“三月三”送法进壮乡活动

  壮语巡回法庭的成立、专业团队的打造和双语审判制度化,让当地壮族群众享受到了接地气的特色司法服务,得到了壮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8年以来,壮语巡回法庭共受理诉讼案件391件,结案381件,结案率97.44%。其中调解204件、撤诉72件,调撤率达72.44%;服判息诉率100%,无一上诉案件,做到“枫桥经验”中要求--不把矛盾上交。

  坚持正义:以双语明法释理  用双脚访问民情

  

  “他以454分的高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是我们眼中的“学霸”,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钦北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邓万和告诉记者,李钦城是法律科班出身,他的办公桌除了文件,还堆了满满的法律书籍,他总是强调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记者了解到,李钦城办理案件从不轻易下结论,结论出来后还反复论证,力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使胜诉者明明白白,败诉者心服口服。在2019年1月发生的一起生猪死亡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败诉后的被告农某佩并不理解,带着几个朋友一起到法庭找李钦城法官要说法,情绪相当激动。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李钦城在“送法进校园”活动

  李钦城开完庭后热情地将他们请进调解室,并拿出判决书和相关法律规定,就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判决理由、法律适用及审判程序用壮语向农某佩解释,并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李钦城用壮语解释着含义丰富的法律条文,不厌其烦地进行着明法释理,不仅让农某佩明白了败诉的原因,跟农某佩一起来的朋友也理解了。最终,农某佩表示服从判决并当场履行判决书规定的给付义务,案结事了。谈到这个案件,李钦城对记者这样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的工作目标。”随着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院受理的案件越来越多,在李钦城的办公桌上,常常看到堆积如山的摞摞案件。为了让司法阳光诞生到壮乡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温暖更多人,李钦城经常带领大寺人民法庭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团队,一天跑几十上百公里,深入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访民情、化纠纷,当夜幕降临,他们又回到起点,连夜制作调解书为当天调解成功的案件画下圆满句号,并准备第二天新的征程。钦州市钦北区玉英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黄玉英向作者说起她的经历:为了讨回债务,她来到大寺人民法院状告6个欠债人,其中一个被告林某欠债28000元,她老公吸毒被判刑,自己抚养两个孩子,没钱还债,就一直赖账。案子最开始由负责立案的法官受理,但立案法官不会讲壮话,林某非常抗拒调解,拒绝沟通。后来李钦城带领审判团队,扛上国徽和机器设备,直接来到她居住的村子里开设巡回法庭,并联合村委会入情入理进行调解,最后以林某每月向黄玉英还款800元、3年还清结案。2018年,李钦城共办理案件253件,审结253件,结案率100%,在所结案件中判决结案的仅有75件,无一差错案件。各项绩效重要指标均位居全院前列。李钦城还在写裁判文书上下功夫,追求裁判文书逻辑清晰严密,通俗易懂,让不懂法律的人也看得懂,他撰写的(2015)钦北民初字第28号民事判决书获得2016年全区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三等奖;(2018)桂0703民初118号裁判文书获得2019年全区“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由于工作出色,他还在201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他喜欢看书,喜欢摄影,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审判工作中铿锵有力,亦对家庭满腔柔情。记者采访李钦城时,他的妻子正在住院,女儿一岁半也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被问到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李钦城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提高效率,兼顾家庭,双语审判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壮汉双语法官系列报道之五】李钦城:少数民族司法阳光的撒播人

  李钦城正在用壮语回访案件当事人

  钦北区法院大寺法庭的员额法官李丽峰告诉记者,他们壮语审判团队平均年龄28岁,最大的就是1986年出生的团队负责人李钦城,大家虽然年轻,可是凝聚力很强,干劲十足,一般80%的结案率就算高了,今年上半年他们团队的结案率达到了90.35%,创了历史新高。“我为大寺法庭高效的壮语审判团队点赞,我们现在有2个员额法官、1个法官助理,2个壮语书记员,1个法警,还有5个壮语人民陪审员,2个特聘咨询员,8个壮语调解员。下一步还要扩大壮语调解员队伍,争取覆盖到每个壮族群众聚居的村委。”据李钦城介绍,壮语巡回法庭成立至今,成功调解了306件案件。调解员之一,大寺司法所所长符国生说:“我和李钦城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一起研判案子,他工作很认真,很坚持原则,也不缺乏灵活性,对人没有架子,很受群众信任,调解容易成功。”李钦城和他的“80”后团队努力让法律更有温度,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族政策,为民司法,他们双语释法理,双脚访民情,以整个团队的努力为辖区民族团结,繁荣、稳定贡献一分力量。

  来源:广西民族报

  记者:梁 晴

  责编:韦颖琛

  实习生 梁馨尹

  审核:蒙树起

巡回法庭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