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陈功:中美文化浅论

陈功:中美文化浅论
2020年10月22日 11:06 新浪网 作者 安邦咨询

  中美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但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如果把夏代算进去,存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美国的历史当然不长,但这是从立国开始算的,这种算法当然不科学,因为我们也不能同意从1949年开始计算中国文化的历史。所以,同理来看,实际美国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要衔接到欧洲、古罗马和希腊。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文化都非常有特色,虽然比较起来很困难,但的确值得做一比较,尤其是在文化本身以及文化的社会层面。

  中国人对于有文化的人是非常敬重的,但对文化本身却一知半解,所以大多数时候,只好凭借文化的表层印象来做判断。比如教师、教授的头衔,乡里的先生,以及博士学历等等。这样当然会造成诸多的误解,但中国人往往对此不以为意,不求甚解,而且社会各阶层变化很大,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当然,这样一来,中国的文化人以及文化标签也就很富有特色了。

  在社会上,中国的文化人往往以诗歌为文化的主要标签。自古以来,有文化的中国,都是以诗词歌赋作为基本标志的。到了后来,研究中国甚至也变成研究诗词歌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学,很大一部分就是诗词歌赋,剩下的部分就是历史,而这种历史又往往与诗词歌赋有关。如蔡文姬和曹操是历史,但曹操在历史上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蔡文姬就更不用说了。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中,吟诗作对,其实就是文化人的偏好和社会特权。

  

  即便是现代,大学教授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卓尔不群,也会用文言文以及半诗半文的形式来做表达。这种形式,甚至影响到了学生一代,有高考生也在作文中用这种古老而僵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能耐。不过,中国文化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掌握却很少影响到人的本体。不是没有,而是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他们所学所言所赋,与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无关。少数学有真实同时行为高尚的人,被赋予了“君子”之名,但孔子即便用一生加以倡导,实际上这种君子的数量显然依旧不多,所以历代中国史对于这种人都当成膜拜级的人物加以歌颂,如春秋的田文、黄歇、赵胜、无忌等人。

  由古至今,现代的中国学人,则与君子之风差之千里了。大家很容易看到,文化地位越是高的人,性格和脾气越是凌驾于众人之上,动辄暴跳如雷,以势压人,谓之“有性格”;那种热衷于权利游戏的文化人,更是多不计数,而且乐此不疲,以文颂权,以文固权,以文掌权,以权压人的文化人并不罕见,谓之“接地气”;至于善于经营、善于包装,半真半假的文化人,那就更多了,谓之“善经营”。总体来看,中国的文化是一种逆淘汰的过程,到了今天,文化仅剩下任人裁剪之后的表皮,一丝仓惶,半缕青烟。

  对比之下,美国的文化没那么多的高大上,圣贤之辈极少而影响社会更为深远。换句话说,美国文化更多的植根于社会,在内涵层面影响社会的发展。

  美国人也酷爱艺术,但吟诗作对的人绝少。有钱的美国人,收藏各种艺术品,赞助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承担起金钱、财富对文化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推动文化和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美国人也爱读书,现代艺术和文明的中心就在美国,尤其是新英格兰地区。他们的读书,并非是为了炫耀,为了文化的标签,为了出人头地,相反的是,有文化的美国人,通常总是非常低调而温和。换句话说,美国人是将文化视为自身素质的冶炼,视为是个人素质和性格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美国,你很难通过吟诗作赋和名片头衔来识别一个文化人,你只能从个人气质和素质能力来鉴别一个文化人。这种气质和能力,更多地反映在幽默感、判断力、逻辑能力、表达的精确性和对金钱的谨慎态度等方面。美国的一个码头装卸工,写了一本很经典的书叫《The Believer》,这本书在社会学领域很出名,最后因为这本书得了总统自由勋章。写书得了总统自由勋章,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美国大学里面的经济学鼻祖们,虽然被膜拜到家了,但没有一个得过总统自由勋章(特朗普发的那个没人算数)。就是这个货真价实的码头装卸工,前后写了10本书,最有名的那本书艾森豪威尔总统一口气买了50本送人,他知道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这只能说明我写的书,浅显易懂”。

  这就是美国的文化人。

  

  毫无疑问,中美文化各有特点,详说细述,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言表的,这里仅是截取一些碎片来展示其中的异同。大体来看,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感性文化,美国的文化则是一种理性文化,要说差异,这就是中美两国最大的文化差异。至于文化的未来,应该说,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柱,很不幸的是,文化的凋零通常会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凋零。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内在支柱,国家与民族的发达,一定不能离开文化的发展。中国强调要文化自信,美国在文化上真正自信。比较中国与美国的文化人可以发现,除了文化的内容本身,在文化的表达、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两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值得中国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