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对话全球意见领袖常清丨城市更新下的古建如何走出“围墙”?

对话全球意见领袖常清丨城市更新下的古建如何走出“围墙”?
2021年04月19日 23:14 新浪网 作者 安邦咨询

  ——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各地方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缮也十分重视。今年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中之重,在城市建设中,既要高楼林立,也要有古城遗迹,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相辅相成。同时,还需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在这样的政策引领下,我们的城市该如何将复建古迹融入城市建设与更新当中,又如何在保护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呢?

  本期「对话全球意见领袖」,安邦智库很荣幸地邀请到安邦智库(ANBOUND)创始人陈功先生,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旭设计公司副总建筑师常清先生,分享他们在观察古迹复建在城市建设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关于如何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这一点提出的独特见解。

  

  本文主要摘取了两位对“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看法。了解完整版我们欢迎您登录「安邦云视频平台」,搜索《地方古建筑与旅游经济开发(上、下)》,与安邦智库一起感受对话全球意见领袖的魅力。

  ——

  城市哲学理论,有机成长的概念需被应用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当中去

  

  陈功:我们在城市哲学里面经常会讲一个「有机成长」的概念,一个项目的建设是需要有机成长的,就像人一样慢慢长大。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像有机体一样可以去自我适应、自我调试,把自己的缺陷进行修正。但是体量大的项目就像一个人出生就是三十五岁,看着好像很成熟,但这种成熟是充满风险的,有很多缺陷。它被固定了、锁定了,根本没有办法去修正,所以很难去适应市场。市场在不断地变化,游客的胃口也是在不断改变地。有缺陷的东西,游客看了一次,下次就再也不会来了。但是游客可以不来,项目却没办法修正,这个场面就非常糟糕。所以从城市哲学和有机成长这些理论角度来看,我觉得体量还是要适度控制,适度压缩一下,否则在旅游开发、旅游经济方面会出现一个大毛病。

  既然是做文化项目,那就要有基本的文化思维,如果没有文化思维,而只是用生意经的思路去做旅游文化项目,就会产生很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有理性思维,去思考有机成长这些城市哲学理论。比如建一座普通的桥,设计师把桥和自然环境里雾气缭绕的现象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梦境般的感觉,后经过摄影师照片的传播吸引来了大批游客,这就是出人意料的结果。这样的意外之喜只有在一个渐进的成长过程中才能被更多的发现,如果想通过精密优秀的设计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最优的系统往往也是最脆弱的系统,一定会在什么地方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把所有的事情都设计好,或者追求绝对完美的设计是不现实的。保留点空间,让它自己去成长,这才是更好的选择。我觉得对于我们几千个县级单位来说,在这方面要特别加以关注,能够理解开发过程当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要知道正确的原则和思维是什么样子,这是非常重要的。

  

  常清:我很赞同你说的城市需要有机发展。你刚才讲了两点,一个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一个是要有软件的配合。其实这两点是一个意思,都要有机发展才行,如果想只通过建筑就做出效果是完全不行的。举个例子,就像我们有许多旅游景点的宣传照都是雇佣当地的少数民族穿着他们的民族服饰坐在画面里。好多标准的摄影,像阳朔的一个老头儿在落日下钓鱼,一杆鱼竿上站了几只鱼鹰,这些其实都是雇来的模特。

  我再引申一点,我觉得现在的地方政府不能再搞纯旅游的项目了,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生活,本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就展现出什么样子。像大同古城,我之所以比较反对它的手法,就是因为它跟现代生活根本联系不上。在城市里围着一圈儿做城墙,把城市的肌理全部都打断了,没有意义。我觉得还是想法不对,老想着开发景点就能迎来上亿游客,这个想法我认为已经过时了,要结合现实的生活。

  陈功:对,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要不得,越是大的事情越不能急于求成,想赢下一盘棋,怎么可能三五步就决定胜负呢?不可能,越是大的棋局越需要时间和耐心。

  ——

  避免同质化发展,就地取材,创造多样化的旅游项目

  陈功:在四川或者其它地方也一样,旅游项目开发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地理的原因,这些地区的古村镇形态大都差不多,所以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看了一个村子,看了一个古镇,其它的古镇如果也八九不离十,没有什么偏差,就很难吸引游客继续游览下去。而且有很多地方在规划的时候还在讲区域发展要一条线、一条龙,希望游客来了以后大家能够利益均沾,从一个地方到下一个阶段,一条线全都走遍,这样旅游经济的收入大家就能共享。这种想法非常不现实,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发展。

  

  陈功:质感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看不出特色,这就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花了很多钱投资,做了很多工作,结果因为同质化的发展,导致没有游客愿意来参观,旅游业的销售成本急剧上升,收入下降,最后项目成果事与愿违。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整个区域性的开发计划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老常,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怎么做到差异化,发掘每一个不同地方的特点,避免同质化呢?

  常清:我觉得一方面思路可以再开阔一些,也不一定就靠当地的民居、味道等等。比如四川有一些三线的工业区,其实可以做的比较工业风一点,取材当地的一些严格的历史素材。另外一方面,旅游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改变,我觉得旅游已经不再是一张表皮。如何做到有机的、有人气的发展起来,还是要回归到对人需求的考虑上,我们不能总想着把建筑做漂亮就行了。本地人的生活本身就是旅游素材,我们大量地忽略了这一点。总之我觉得要回归到人,享受当地的地理条件,而且通过这个把旅游的概念要放的弱一点。做设计,生活才是最生动的东西,景点的样子虽然要有,但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觉得建筑可以隐退,真正的生活才是最生动的。所以这种差异化我认为可以开阔一点,不要局限在一点上。建筑形式上还是要回归到针对人们的生活,制造多样性的、差异化的生活空间,可能思路就会更开阔一些。

  ——

  对话学者介绍

  

  陈功,安邦智库(ANBOUND)创始人,中国知名智库学者。1993年创设安邦智库,陈功先生是中国信息分析学科的权威专家,著有《分析的艺术》(上世纪末出版)以及《信息分析的核心》(2010年出版)等核心学科著作。通过这些信息分析领域专业著作,陈功先生为中国信息分析学科奠定了扎实的实证理论基础。同时,陈功先生作为中国改革学者,曾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他为安邦智库作为中国的独立智库,奠定了为人类谋求公共福利的使命和导向。

  

  常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旭设计公司副总建筑师。国内第一代地产设计师,房地产项目资深建筑师,自90年代初至今,从建筑设计的视角亲历了从深圳到内地诸多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发展阶段,见证了近30年来房地产对城市的再造。曾在90年代设计深圳华侨城住宅、成都南玻现代公寓等早期地产项目,近年主持设计了多个万达广场项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