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强制打卡的企业管理软件,商业逻辑还停留在流量变现幻觉上吗?

强制打卡的企业管理软件,商业逻辑还停留在流量变现幻觉上吗?
2023年05月29日 15:20 新浪网 作者 紫竹商业评论

  强制打卡的企业员工管理软件,大部分服务是免费的,在互联网红利期确实风生水起,然而,如今红利期已过,这些管理软件还停留在流量变现的幻觉上吗?

  

  在如今这个前所未有大变局时代,企业员工管理软件如果不能尽早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依然停留在古典管理科学的思想基础上,就将痛失发展的机遇。

  本文将从企业管理科学应用角度,分析现有企业管理软件所依据的管理思想,以及其目前为何落后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01.当一个公司突然开始强制打卡,意味着什么?

  

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

  无法考证是不是白岩松说的,但很多事实证明,这句话确实有一定规律可循,主要是针对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

  近日,群里又有群友的单位开始强制考勤、打卡了。

  根据群友的描述,他们属于媒体单位,编辑岗位员工占大多数,平时的工作时间虽然不严格要求,但因为是部门办公室集中办公,大家基本也都是按时上下班,而且编辑工作的特点是——有时需要安静环境看稿、编稿,因为有工作进度限制,很多时候还需要把工作拿回家继续做,所以,都如期完成了工作量。

  但是,单位突然通知每个人开始下载某APP,要求全员按时、按指定位置打卡,而且每次打卡都是人脸识别,这就让很多编辑无法适应。

  多名群友围绕这个话题开始讨论,有群友断言,接下来:你们公司会因为效益不好,把重心放在查考勤上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领导或者HR人工查考勤……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一个单位效益越差越爱抓考勤。总之,只有这样强制打卡,领导才能感觉到自己在管理。

  

02.强制打卡的管理软件,管理思想来源于工业化时代管理理念

  强制打卡的APP系统,本质上是企业内部管理软件,但其开发却基于最古典的管理科学——工业化时代对待生产线上产业工人的管理理念。

  工业革命时代,工厂的特点是——规模很大,范围很大,工业化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催化高效率的流水线,取代低效率的手工作坊。

  工业化时代,员工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必须守时,才能确保流水线正常运行,所以也才有了八小时工作制等等工人的权利保护,自然也就意味着——产业工人按时上下班,下班回家就没有任何工作需要用心思考了。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古典企业管理科学的代表,泰勒做时间动作研究,每一个动作都深入研究,工人每一个动作用多少时间、用什么工具都给规定好,所以,泰勒时代的管理科学,非常适合为工业化生产流水线提高效率。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也成了生产力,知识产生的效益,甚至高于大规模工业化机械劳动,企业管理也进入了现代管理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工业化产业工人的管理,与知识性员工的管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被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要有所区分和界定。

  03.管理大师如何定义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工业化生产线上的员工,创造生产力靠的是熟练技术,而知识工作者靠的是知识和创新、创造、不重复,这才是知识工作者创造效益,高于流水线工人的原因之一。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9年《明天的里程碑》中,就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把自己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而非体力或体能投入工作,从而得到工资的人”。他当时就预言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这一新型的群体日益受到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人与传统的所谓“蓝领工人”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思考的是如何做正确的事情,而后者则只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做事情。

  此后,德鲁克提出他的看法,知识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也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生产资料”,将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经济学家称之为“土地”),也不再是劳动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一定是“知识”。

  他认为,在知识社会中,主导力量一定是“知识工作者”,正如资本家知道如何将资本用于生产一样,管理者、专业人士和雇员等知识工作者懂得如何将知识用于生产。

  事实上,所有这些知识工作者受雇于各种组织,但与以往的雇员不同,他们既拥有“生产资料”,又拥有“生产工具”。知识是一种高级资源,知识工作者价格不菲,因此,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职位是充分发挥其生产力的关键。

  04.强制打卡软件制造者的KPI决定了其产品基因

  那么,为什么面对知识工作者,会出现这种针对“蓝领工人”的强制打卡管理软件?

  可能原因之一,是这种软件产品经理并不懂现代管理科学,只按照古典管理科学思想来架构这个企业管理软件;

  可能原因之二,按照蓝领工人设计管理模式,包括考核目标,肯定要比按照知识工作者的设计更简单,更容易形成设计程序,更何况,蓝领工人考核模式更容易被用户——懒于动脑的企业HR接受;

  可能原因之三,设计出品管理软件的企业,恰好自身就是销售型企业+软件程序制造企业,销售型企业虽然不属于工业化生产企业,但其企业内部管理逻辑,更适合“去个性化”的工业化管理,而软件制造部门或组织,大部分员工为“码农”,本身更适合工业化员工的管理方式,这点可以看马斯克对于推特程序员的管理方式,因此,这些管理软件企业自己根本无法发现问题的。

  目前的现状就是,在管理蓝领工人和管理知识工作者需求并行的时代,竟然没有适合管理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软件。

  而且,企业内部管理软件虽然被诸多诟病,但是,在互联网流量为王时代,APP的使用量越大,给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就越大,因此,也成就了看起来风生水红红火火的表象,没有人、当然也不需要思考:如果只能吸引那种些走向衰败的公司来免费使用,这样的软件什么时候能长大、独立?

  不能说这是管理软件行业的悲哀,只能说,这是管理软件行业的机遇,巨大的市场摆在那里,就看怎么去做了。

  如何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管理科学思想融入软件,并把产品做成商品?相信给了想做小而美管理软件的创业者一个特别大的机会,毕竟,大的软件厂商调头不易,况且,在当下这种软件公司的考核体系下,他们还沉浸在流量幻觉里狂欢,根本不需要为创新创造去费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