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蔡徐坤事件,再次凸显明星品牌管理经营行业的欠缺

蔡徐坤事件,再次凸显明星品牌管理经营行业的欠缺
2023年07月04日 08:12 新浪网 作者 紫竹商业评论

  和所有流量明星演员“塌房”事件一样,蔡徐坤疑似“塌房”事件,正重复着流量明星的宿命——被流量反噬的过程中,毫无招架之力,为什么?

  因为演员品牌的管理从来没有职业化、专业化,本来对团队合作体验最深的演员们,却屡屡不会在品牌团队管理上投资。

  当然,最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成熟的明星品牌管理行业。

  

01.演员塌房后的多米诺效应

  当下,和所有流量明星一样,蔡徐坤品牌也走到了摇摇欲坠的时刻,黑料连续被曝,演员“塌房”事件的规定动作,一般都是始于作品下架,继而代言解约及索赔,终于追究法律责任。

  6月26日,有网友爆料:艺人蔡徐坤致C女士怀孕并堕胎,蔡徐坤母亲一边让工作人员联系该女士赔偿,一边让私家侦探跟踪调查,并在其家门口非法安装针孔摄像头。

  就此引爆“蔡徐坤疑似塌房”事件,此后,多米诺效应开始显现。

  6月28日,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将北京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列入经营异常名录。7月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北京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7月1日晚,北京广告协会明星代言规范委发布关于对中国内地男歌手蔡某某舆情发酵的风险提示。

  

  更为火上浇油的是,7月3日,“央视频下架蔡徐坤所有视频”话题冲上热搜榜,目前,在央视频软件搜索“蔡徐坤”,页面显示没找到搜索结果,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搜索,也已无任何结果。

  同时,多家媒体记者发现,以往与蔡徐坤曾有商业合作的欧莱雅、维达、雀巢中国、VIVO、汰渍等品牌官方微博中,也已无法搜索到蔡徐坤相关内容。

  7月3日,深陷舆情风波的蔡徐坤首度回应称两年前自己处于单身状态,与C女士有过交往,双方之间的私事已经在2021年妥善解决,彼此没有进一步的纠葛。蔡徐坤工作室也发文表态,称将追究造谣者责任

  而与此同时,很久没发声的有“第一狗仔”之称的卓伟,这次也罕见出手,在朋友圈转发懂瓜呱微博,微博称将曝光蔡徐坤又一个秘密情人。

  

  结果直播​曝出W女士放出的与蔡徐坤亲密照,随后得到蔡徐坤本人否认,其工作室称已报警。

  

  

  

02.流量明星个人品牌商业价值为何易碎?

  演员这个行业,自古都是团队分工合作中的一份子,因为演员在台前,很容易被外界忽略幕后的整个团队的作用,但是,演员自己不应该不知道。香港影视业最发达时,那些创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的著名演员,收入也很低,同时,也没有吃到自身的商业价值的红利,比如,TVB的演员们。这也是由于当时演艺行业的分配机制决定的。

  从消费主义盛行时代开始,明星就开始承担商业代言,明星品牌也被打造成独立的“商业产品品”,明星代言行为,让很多明星的商业价值得到放大。比如,玛丽莲梦露代言的香奈儿五号,但那个时代,也都是明星的签约公司负责管理和分配代言费。

  明星商业价值,本来是由其在娱乐圈知名度所创造的,因为演艺能力而创造自身演艺价值,同时,演艺价值的提升,又会带来其商业价值的提升,处理好了,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因为演员个人品牌,百分百依赖明星本人,所以,一旦明星出现“塌房”、哪怕疑似“塌房”事件,这个品牌的商业价值就彻底破碎,比如,此前出现的“霍尊前女友纠纷案”,发生纠纷,就是舆情,哪怕明星是被诬陷的,其舆情当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其代言品牌所不能承受的。

  当下流量明星有个奇怪的现象:本来明星品牌是商业产品,本来有团队,但出了舆情,基本都是个人号亲自下场,或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舆论场——尤其是对抗舆论场里的情绪,这也是明星品牌商业价值易碎的原因。如果再加上明星本人文化水平低、文字表达能力差,那简直就是“大型翻车作死”现场。

  消费主义时代,明星的商业价值就已经成为商品,只是,这个商品,一般由商业化经纪公司拥有、维护,当然,利润也会由经纪机构所拥有。

  进入流量明星盛行时代,很多明星品牌的商业价值收入,开始由明星自己组建的团队负责分配,恰好,明星们自己组建的团队,基本由家庭成员等血亲关系人员组成,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不是专业人士,都要在商业市场里拼争,说起来,这些人,都是明星赚钱后,帮着锦上添花的,一旦出现舆情,就是一群非专业人士和专业舆论场的对抗。

  比如,这次蔡徐坤事件,如果被证实有违法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之后才将面临作品下架,代言取消并索赔。

  而如果蔡徐坤并没有触犯法律,却被证实有道德瑕疵,遭到道德谴责,这里面就会有一个灰色地带——不会有商业索赔,但演员品牌的商业价值受损,拖累代言品牌受损,还需要一个修复过程,那么,这种情况下,谁该向谁索赔?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连道德瑕疵都没有被证实,那蔡徐坤品牌的商业价值,又该向谁索赔?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蔡徐坤出道以来共持有42个商务代言,其微博、抖音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6000亿次。不过,据九派财经报道,截至发稿,并未有品牌宣布与蔡徐坤解约。且燕京啤酒、汤臣倍健等品牌官方微博的置顶博文、封面图等仍为官宣蔡徐坤代言人相关图文。

  

03.明星品牌管理专业化之路为何难走通?

  明星品牌已经是一个商业产品,那就应该尊重商业规律,按照商品来经营和管理。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有团队经营,也就是说,如果做成家族作坊、演员当小作坊老板,那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出现任何舆情危机,没有一点还手之力,因为这个品牌不仅对明星本人依赖性高,连处理危机,都是要百分百依赖明星自身的危机公关能力。

  那么,明星品牌管理专业化之路为何难走通?

  第一,独立明星的收入并不稳定,没成名前,收入少甚至可能透支,成名后收入不一定够还前期投资,还哪舍得投入管理成本来管理经营自己的明星品牌?

  第二,明星看到的所有收入,都认为是自己的,没想过要维持这个商品正常经营,需要投入管理运营成本——尤其是让明星自己掏钱,请人“管”自己,这太难了!

  当然,对于受雇于明星的工作人员,拿着明星的钱,去做企业“纪监委”的事,限制自己的老板,这甚至在商业伦理上都有些说不通。

  第三,对于独立的个体明星,会觉得外人不可信,因为自己想为所欲为,只能家族血亲关系的人,才能无条件纵容度。

  另外,最主要的是,目前,没有第三方流量明星品牌管理机构,没有成功模式,同时,没有行业自律协会,也就没有约束机制,明星们即使有这个管理外包需求,也找不到这样的商业机构——万一碰上整天惦记明星那点钱、最终经营更烂、遇到舆情危机的处理能力,还不如家族血亲员工水平,明星的投入不就是打水漂了吗?

  所以,目前真正的现状是:管理明星品牌商业价值的公司,有市场需求,但没有标准化衡量及考核标准,没有制约机制,买方——明星们也肯定没法下单购买。

  今后,如果有商会之类的组织,出面组织成立相关的机构,制定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完善奖惩制度,这个行业才能发展出来。

  不过,目前看,真心做事的行业协会并不多,想承担对演员监督监管职责的协会才更多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