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R是什么、超速20%不罚?今年的汽车新政了解下

EDR是什么、超速20%不罚?今年的汽车新政了解下
2022-02-21 14:47:11 车盟壹号

受疫情影响、芯片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21年的车市可谓是极其动荡,而进入2022年后,伴随着新政策的颁布,这些动荡或有所缓解。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新政实施后,有哪些最直观的变化,与我们普通消费者又有怎样的关联。

一、新能源政策有变

新能源政策年年都在变,想买车的人一定要注意了。2022年的新能源政策变化,主要表现在补贴及免税方面,到了2022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减少30%,不过技术指标的门槛与2021 年保持不变。与此同时,政策还明确了在2022 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赐予补贴。

另外,在2022年末,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也一并取消,届时或将有新政策替代。同时,北京、广州、深圳等部分限牌城市还放宽了2022 年新能源指标,因此建议尽快抓紧政策最后一年的红利购买新能源车吧。

二、新交规4月1日起执行

对于开车的人来说,关注交规变化十分重要,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几个较为值得关注的规则分别是,新交规重点推行学法减分政策,可通过交管12123 APP学习,一年最高可扣满18分;取消了一些直接扣除12分的项目,只扣9分,比如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停车、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等;高速路及普通道路超速20%以下不扣分,普通道路超速50%以上扣6分。

可以看出,新交规对于行车管理变得更加人性化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乱来,一些扣分比重也在上升,大家更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汽车新三包政策执行

从2022年1月1日起,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简称汽车三包)正式实施,扩大了家用汽车三包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要求汽车厂家将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以及其主要零部件等纳入退换车条款,支持“七天退换”条款。

2、三包有效期内发生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5次,或者整车累计修理时间超35日予以换车的限定条件,修改为4次、30日。

3、诸如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累计更换2次后,或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还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或者换货。

4、退换车条款中还补充道,从销售人员开具购车发票(或者交付产品)之日起的60日内或行驶里程在3000km之内,若出现动力蓄电池起火的问题,销售人员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

5、如今的三包的起始日期由原来的开具发票的时间变更为实际的交车时间,避免了部分延迟交付的车型可能所产生的争议,让退换车条件有据可依。

四、汽车股权保护政策放开自2022年1月1日开始,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也意味着以后的汽车合资企业话语权不一定掌握在中方手中。

的确,早前我国汽车工业刚起步,要想发展自身则需要一个跳板来借鉴其他国家更加成熟的技术,这时我国便开始引入外资组建合资品牌,就好比一汽奥迪、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就是中国车企和外国品牌共同合作。不过在1994年出台的汽车政策也明确表示,在诸如上述这样中外合资的品牌里,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这也是所谓的股权保护政策,要让中方企业保持一定的话语权。

随着自主品牌近几年获得成就上来看,事实上我们已经不用再过度依赖合资的外方,新政策的到来也算是情理之中。与此同时,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更多的外资独资企业会带来更本土、更丰富的产品,甚至出现大牌降价抢市场,逼着自主品牌更进一步。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优质选择,不乏为一件好事。

五、强制安装“黑匣子”EDR

从2022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都将强制要求配备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的标准也将作为EDR的技术国标,正式投入使用。

何为EDR,通俗的来讲与飞机上的“黑匣子”相差无几,汽车EDR主要负责记录车辆在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这三阶段里汽车的运行数据,包括速度、ABS状态或者方向盘的转向角度、气囊状态以及车辆制动状态等,由此来分辨事故来自车辆故障还是人为失误。

如此一来,像特斯拉、蔚来等品牌此前发生的纠纷扯皮事件,就能有更好的判断依据,对车主、车企来说都有好处。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一批汽车新法规、新标准能逐步落地实施,不仅更加利企便民,还能推动汽车行业在新的一年里稳步前进。那么对于今年的汽车新政,作为老司机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