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本也。”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农业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农”链“新”生调研团走进崇州天赋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当地规模农户的农业生产情况展开了农业调研实践,通过与规模农户、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等相关主体的深入交流,赋能崇州农业的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青春力量,汇聚崇州田野
天府粮仓产业园于2018年经成都市批准设立,优化调整后园区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是崇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近年来,天府粮仓产业园加强服务和指导,联合众多科研院校聚焦稳糖米、低蛋白大米、富硒大米、酿酒专用稻、“双低”油菜等粮油产品的研发,形成功能粮油产品专利池,以科技创新开辟功能粮油领域“新赛道”。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与四川省天府粮仓建设规划的倡导,四川农业大学一批有志青年在寒假期间组建成一支调研团队,来到崇州天府粮仓产业园中的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持续展开深入调研。
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
深入基层,倾听农户心声
调研团针对规模农户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具体而全面地来了解农户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新质生产力情况、产业链参与情况等,同时记录调查过程与交流过程的真实场景,从而确保调研团调研资料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川农选育蜀麦
成员们首先参观了产业园区中的小麦试验田,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映入眼帘,蕴藏着无限希望与生机,途中更是发现了四川农业大学与该基地的联合蜀麦育种,长势显然不错。
调研团成员谈访规模农户
然后,调研团与当地的规模农户叶学明展开了深入交流。“我从事种植业大概的有五十年了,主要是种植小麦的,今年种植小麦有20亩的样子,产量也还不错,有个300公斤/亩。”叶学明介绍道。关于新质生产力相关情况,他表示:“我们这儿基本上都是全机械化耕作,比较方便;病虫防治就有蚊虫诱捕器,效果挺好的,都说好用;每年的话大概是有300到400元的种植补贴。”
蚊虫诱捕器
了解当地农户的基本情况后,调研团紧接着通过与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成员周维雄的交流开展了更深一步的调研。团队调查到,管委会重点围绕细分领域厨食加工,聚向“即食类自热食品、即烹类厨房预制菜+功能食品”,构建厨食产业链,加快建成西部地区“厨食产业创新地”;招引培育千喜鹤、珑腾食品、艾家食品等链主企业,带动引导配套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二产联动一产,推动崇州造米面油肉菜等原材料融入自热食品、预制菜生产供应链,积极发展为园区产业、企业产品配套的市域内、园区外“飞地”经济。
“我们将紧扣‘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展定位,持续深耕优质粮油、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建设国家精品粮油产业示范基地、农科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天府粮仓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
时代碰撞,理论实践互补
在四川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学的农业理论通过对土壤结构、气候特征等多维度数据的精准分析,有效提升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关键环节,各类农业新技术不断优化迭代。以种植园基地为例,蚊虫诱捕器、气象检测台等设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施肥、除虫等作业实现机械化操作,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数字气象台
对此,天府粮仓产业园职工叶学明表示:“机械化作业的普及,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认知升华,青春使命召唤
通过对天府粮仓产业园深入调研,我们目睹了一幅极具震撼力的现代农业画卷。置身于此,我们突破了传统认知的局限,真切领略到现代农业的磅礴力量与无限潜力,也为我国拥有如此卓越的农业产业基地深感自豪。
但在自豪之余,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等诸多挑战,青年一代理当勇挑重担,高度关注农业发展动态,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农业迈向新的高度。
基地麦田
四川农业大学“农”链“新”生调研团的此次调研活动已圆满收官。调研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农业产业一线,与规模农户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与管委会成员持续交谈,认识到产业园的主要产业链及未来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农”链“新”生调研团将持续聚焦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探索农业领域的新趋势、新路径。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农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极具活力与发展前景的新兴风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