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个投资经理的困惑:投资到底是不是一个概率游戏?

一个投资经理的困惑:投资到底是不是一个概率游戏?
2020年08月13日 08:30 新浪网 作者 PE星球

  来源:饶教授说资本

  作者:饶胖

  摄影:Bob君

  《长期的力量》在阐释价值投资框架的时候,提到一个观点:投资是一种概率游戏。要言不烦,大道至简。讲个两个故事理解一下这句话。

  投资经理的困惑

  有个做投资经理的小友找我聊天,他刚换了一家风险投资机构,这家VC机构专注于当下一个很热的细分领域,老板是这个行业的老将,投出过很多标杆项目,业内颇有名气。小友在去之前来咨询过我的意见,我觉着这个机会应该把握。

  我当时和他讲,未来风险投资经理是一个细分行业的专业活,靠金融财务法律万金油技术是没有前途的,小友也是这个专业的出身,正好。

  这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他又来找我,估计是有什么困惑。果不其然,在说了这家VC诸多优点之后,话锋一转,两个问题:第一,决策一言堂,名义有投资决策委员会,实际老板一人说了算,其他都是摆设。第二,经过半年多磨合,看了不少项目,但是对项目的选取标准上,他与老板有明显差异,结果不言而喻,他看好的项目投不成,这大半年一个项目都没做成。

  我问了问机构这段时间有没有实际投资行动,他说还不少,这说明,这不是机构战略问题,而是他选取的项目与老板的好恶有差别。我就问,“你是怎么想的?”他叹了口气说:“我觉着虽然老板是行业老人,有他的眼光独到之处,但是,现在很多新技术方向他看不清,所以他下不了决心,而这些新技术方向,我才觉着是未来,但是我循着这个思路找来的项目,始终无法通过。”

  问题清楚了,对于一个投资经理而言,他面临着选择,一个是坚持真理,另一个是按老板意志来。显然,小友困惑于坚持真理和屈从权力的矛盾中。当然,从旁观者角度,小友的真理只是他自认为的真理,谁对谁错需要时间的检验。

  什么是投资经理的成功?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 曾国藩

  这位投资经理的困惑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朋友,他也是在VC从投资经理做起,干了几年成绩斐然,自己出来募集了基金自己创业。一次聊天,问起他成功经验,虽然年轻,智慧可不低。

  他说:“一来我运气不错,二来要感谢之前老板,放手让我去干,这几年投了几十个项目,有成功有失败,成功的积累了业绩,失败的涨了经验,成功失败偶然性因素挺多,最关键的是我这些年投了几十个项目。”

  前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梁宇峰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既然是概率活动,怎样提高成功可能性呢?

  想到这里,我就问了小友一个问题,“我们首先把背景搞清楚,你现在是一个VC投资经理,那么你觉着一个怎样衡量一个投资经理的成功?”他想了想:“有成功的投资项目,也就是能投出实现高倍数退出的明星项目,我们老板之前就是在做投资经理时投出了一个上百倍收益的项目,后来自己出来干的。”好了,后面一系列问题来了。

  “如果要有成功的项目,首先是不是要有投资的项目?”他点点头。所谓躬身入局,没做也不可能有成。

  “那你认为将来这个项目从期望成功的项目变成实际的成功项目,是不是仅仅在你做出投资决策的那一瞬间决定呢?”他摇头,“我们都是投VC阶段也就是早期项目,项目成功除了我们现在的分析和期望,未来企业运作以及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换句话说,“你投资的项目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有这样一个项目且投资了,第二,等风来,风包括企业自己因素也包括行业因素等等,风也就是你投资决策时控制不了的因素,对不对?现在理解了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的内涵,对吧?”他点点头。

  “基于上述分析,那你觉得你要成为成功的投资人,或者说提高成功概率的基础是什么?”他一拍大腿:“多投项目,增大项目组合,这才能提升成功概率。”

  下一个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多投项目?选老板喜欢的!bingo!

  张汤的故事

  你可能要说,你这是要教坏年轻人。是的,小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真理,可能一个项目也投不了,也可能最终说服老板少量尝试,不过,从他们机构的做事风格看,后一种可能性不大,这种情况下,适应老板的风格就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这里有一点需要留意,小友坚持的真理未必就是真,老板的喜好未必就是错,这只是小友一家之言主观判断,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特别要留意这个机构特定背景,老板是行业老将,有不错战绩,决策机制老板一言堂。

  作为一个执行角色的投资经理,此时不是一个道德判断,仅仅是结果导向选择。因为最终投资成败结果由老板承担,投资经理仅仅是执行老板的意志,并在其中收获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和经验。

  这让我想起《史记》中张汤的故事,张汤是汉武帝的宠臣,最高做到过仅次于丞相的御使大夫。张汤是出了名的酷吏,被太史公写在酷吏列传之中。张汤的崛起源于他执法办案的“苛”,在陈皇后巫蛊案中,他的方式是“深竟党与”,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深得汉武帝的赏识,太史公曰:“上以为能”,苛罚为何讨得汉武帝欢心?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秦国以商鞅变法严刑峻法改革起家,国力大盛,终于在秦王嬴政时一统六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秦朝用法苛责无度终于二世十五年而亡,群雄并起逐鹿天下,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此时,经历了春秋后期到楚汉相争数百年战乱,经济凋敝民间残破不堪。

  不得以,高祖之后,汉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天下。终于经过文帝景帝时代的休养生息,民间生活经济逐步恢复。此时,汉武帝上台,有钱了,就想武功霸业,搜刮民间资财支持对外用兵。政治生态从黄老之术又重回严刑峻法的法家套路。

  不过,汉武帝深知暴秦亡于苛政,大张旗鼓这么搞,道德上站不住脚。因而,走了一套儒表法里的两面派道路。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乎要儒理治国,但是,那只是伪装,骨子里还是法家那一套。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手法必然需要能有人揣摩出皇帝的真意,不能都像书生般傻傻分不清,真以为皇帝要搞儒术道德治国。

  太史公曰:“张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杨照老师在《史记的读法》一书中指出:“张汤很清楚自己服务于谁,所以会用各种巧妙的方式去讨好武帝。这个讨好不是谄媚……他知道武帝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就会用多种手法帮助武帝达成目的。”①在陈皇后巫蛊案,张汤小试身手,宁滥勿缺,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深合武帝心思,这个心思在儒术治国的外衣下还真不好摆在台面上明说。

  杨照老师说:“张汤能得到武帝的赏识不完全是因为能力,更因为他刻意地经营揣摩上意。”

  例如,汉武帝要在外面装饰儒家道理,对于纯正法家血统的张汤,这些儒理他并不熟悉。不过皇上喜欢,张汤马上结交儒生,特别是在治狱文书上装饰上大量冠冕堂皇的话,这又深得汉武帝之心。

  如果仅仅是会揣摩,张汤毕竟成不了一代酷吏之首。杨照老师有一段精妙的描写:“他也知道,不能每次都切中武帝的看法,如果臣子的想法总是对的,那就意味着皇帝没有自己的作为,久而久之人家就会说张汤太厉害了,他的任何想法和意见皇帝都会接受,这种言论一旦被武帝知道了,对他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张汤有时候会故意违背武帝的想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非常明显的错误,目的就是要让皇帝看了之后来斥责他,然后给出一个“英明”的决定。这个时候,张汤就毕恭毕敬地对武帝说:‘固为臣议,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于此。’这样一来,皇帝不会惩罚他,外面传出来的名声就会变成:张汤这样的老吏,对法令熟悉至此,连他的意见武帝都能够马上看出问题,皇帝太厉害了。张汤使得武帝得到了这种名声,武帝当然就更加喜欢他。张汤能够准确地预测武帝会有什么样的决断,以此操控武帝,这是他非常重要的权力资本。” ②

  张汤之“能”,并不在于他有什么特别治国能力,而是权力环境造成的。文景之后,武帝一改过去的章法,纲常独断任意而为,儒表法里的两面派做法又让他不能明说,因而,能得上意的张汤如鱼得水。

  一次匈奴来请求和亲,要求通婚和平息战。汉武帝在朝上要群臣发表意见,儒家理论家博士狄山长篇大论从原则讲到现实,从古代讲到现在,论证和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做。汉武帝听罢问张汤,张汤回答:“此愚儒,无知。” 

  狄山也很有骨气,直接拆穿张汤:“臣固愚忠,御使大夫汤乃诈忠”,还例数张汤揣摩上衣曲意迎合危害国家社稷的劣迹。你觉着汉武帝会怎样?当场将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派到匈奴前线当个小镇长,不久匈奴来犯狄山被杀。为何?张汤说的并不是他的意见,只是代言武帝的意思而已。

  成功的外部性

  我们讲了半天成功,其实并没有定义成功,似乎不言自明的,其实不然。

  成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汉语名词,同“胜利”,意思是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换句话说,成功就是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从定义看,成功取决于有价值理想的实现,显而易见,人和人的价值观都不同,所以对成功具体是什么也就见仁见智。

  在前面投资经理小友的故事中,开始的时候,小友认为只有按照自己的判断选择项目,最终项目赚了大钱从而验证了他的判断,这种方式才叫成功,所以他才会困惑与老板判断不一致,这是一种成功判断标准,也没啥错。

  不过,如果从另外一种价值角度看,把成功定义为只要在他手上做出了赚大钱的项目就是成功,不论是运气还是自己的判断还是老板的判断,这个成功与之前的成功标准差别在哪里?外部性。

  如果成功的标准是个人内心的价值判断,这是成功的内部性标准。我们举个例子,高三学生小明过往学习成绩不佳,自己也觉着考上大学无望,最后一年刻苦努力,结果被一家二本学校录取。从小明自身角度看,考上一所不怎样的大学也是经过他努力奋斗并最终实现了他的期望,是成功。

  但从社会角度讲,小明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怎么也算不上社会意义的成功。如果小明考上清华,这是社会意义的成功,外部人都会觉着小明在高考这事情上是成功的。

  又比如,小明不幸遭遇了车祸腿骨折,经过治疗,康复训练极其艰苦,小明都扛过来,终于又能踢足球了。康复这件事对于小明来说就是一种成功,这是他躺在床上时的理想,他通过艰苦努力实现的,不过这个成功是他内心价值理想实现,是内部的,从外部人角度,从社会标准看,就很难算成功。当然,从他自己角度看,小明的两次努力都很成功,这是无可否认的。

  如果一个成功的标准是内部的,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外部人观察不到当事人的内心,也无法度量当事人的内心,外部人只能看到事件的结果,因而如果外部人衡量一个成功,必然不能根据当事人的价值理想来作为标准,这个观察不到,因而,会采用一种外部性的标准,用社会标准来衡量一个外部可以观察的结果。基于此,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外部指标就成了成功的标准。

  例如我们购买基金,销售会向我们介绍过往基金和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提醒我们,过往的业绩并不能必然带来未来的业绩。但是,基金经理的成功,我们外部人通常只能观察到这个结果,因而我们多数人也只能用这个成功代替对他未来成功的判断。

  投资经理的成功一定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过往业绩,这是判断他成功的外部标准。至于,这个结果是怎样产生的?远见卓识还是老天眷顾,这个内部性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无从观察。

  而从既定社会标准的成功去反推成功的原因,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成功学,特别是把成功归因于外部人无法观察的当事人内部原因,通常是一种鸡汤成功学,不得不察。

  任何时候,看到有人试图从投资结果倒推投资成功原因的时候,一定反复念诵梁宇峰的金句: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是为“成功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