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捷信消费金融巨亏冷思 大不代表强 “下半场”拿什么拼?

捷信消费金融巨亏冷思 大不代表强 “下半场”拿什么拼?
2020年12月02日 10:01 新浪网 作者 铑财研究院

  作者:赤耳

  编辑:于国敏 尤壮壮

  风品:沈禾  惠峰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十年一品温如言,见山见海见众生。

  节点情怀,是不少国人或重温、或起跳的驿站。于企业、产业而言,何尝不如是。

  2020年,中国首批消金公司迎来十周年。

  大势喷涌中,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稳站3万亿关口。水大鱼大,不少企业已有“四新”金融砥柱之态。

  同时,行业也迎考验年。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业务受疫情冲击明显。

  同时,消金牌照“大开闸”,年内已有5家新兵获批,为近四年来批筹高峰,且仍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10余家银行候场排队。

  监管篱笆也越扎越细:最高法4倍LPR标准的大招,卡住了不少机构的高利空间。

  行业整顿潮呼之欲出,叠加让利基调,确定与不确定性交织中,捷信消费金融答卷几何呢?

  01

  被执行人之尬 转型之痛

  LAOCAI

  坦白而言,捷信日子并不算好过。

  11月10日,捷信消费金融被列执行人的消息刷屏。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河南正阳县人民法院两宗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皆为捷信消费金融,标的总和23351元。

  对此,捷信消金称,这是任何企业都可能遇到的正常法律程序。该公司资本非常充足,在所有展业国家的可用资本都超过当地监管要求。

  话不假。对于消金一哥、消金第一股而言,两万多元的标的自然是毛毛雨。

  尴尬在于数量。

  铑财查询企查查,2018年-2020年至今,捷信消费金融还有16次被列执行人记录,仅2020年以来就有9次,合计执行标的超53万元。

  资料显示,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唯一股东为捷信集团(Home Credit N.V.)。根据工商信息,捷信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70亿元,实缴资本30亿元。

  2017年底,捷信消费金融增资10亿元申请获准,然至今增资未完成。

  对此,捷信消费金融表示,这是公司正常业务操作。

  但有舆论分析认为,捷信消金增资两年多仍未果,或存不少变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捷信消费金融发生了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由Roman Wojdyla 变更为Ondrej Frydrych。

  此外,2020年其高管团队及业务部门也产生不小变化。除董事长调至捷信集团外,首席风险官、首席营销官均有调整。

  相比高管变动,业务转型更有看点。

  对侧重线下获客的捷信而言,新冠疫情助推了线上化布局。

  今年年初,捷信消费金融提出“2020-2023战略”:加大科技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融合应用,通过技术及产品创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实际上,“2020战略”“敏捷转型”“2023战略”……自2017年转型起,捷信战略口号已历经多个版本演进,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转型,离不开新冠暴发。

  捷信消费金融称,线下到线上平台搭建完成后,将消费金融业务无限贴近用户日常衣食住行各消费环节,使产品类别从传统耐用消费品,逐步扩展到3C产品、家电、家装、旅游、职业教育、健身等垂直领域。

  这符合消金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不过,阵痛也不可避免。

  2月26日,捷信消费金融CEO Roman Wojdyla发布内部信称,捷信消费金融将开启线上化转型,或进行大规模裁员。同时,其医美分期业务已于2月24日全线冻结,待疫情结束后解冻。

  据媒体报道,一位招聘负责人称,近两年捷信消费金融加大线下裁员力度,尤其是今年年初,“过完年回来,公司主要裁掉了一些E级专员、高级专员、部分主管及少部分经理”。

  另一方面,捷信调整了线下团队的职位及管理模式,将线下SA(销售)分转为两类:一类是TP(推客),一类是MT(管培生)。

  一些员工推客出现不适应。吸纳新客户比例指标化需纳入考核体系,与员工每月绩效金额挂钩。每月客单量须达40单及以上,且新客户占比须达或超50%,才有可能全额拿到本月绩效。

  而在线下,捷信还尝试另一项试点转型——“ALDI2.0(直贷)客户自助服务模式”,即鼓励用户在商户引导下自助扫码办单;线上依然是自身流量和自建商城。

  好处显而易见,与过去一名员工驻店相比,捷信能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但不确定性也明显,商户毕竟不是捷信员工,利益关联不够强,引导成功率几何?

  放眼行业,流量争夺日益白热化。互联网贷款严重依赖流量和场景,不少缺乏自带流量、场景的金融科技公司不惜重金购买流量。而捷信目前仍停留在自有APP获客,获客渠道建设是否滞后?如此开源节流,业绩影响又几何?

  回望十年,这个消费金融业的老大哥,凭借重人力、高成本的“线下人海战术”,第一个跨过千亿资产规模大关,成为消金一哥、“线下之王”。巅峰时,拥有近9万名员工,在全国各大3C产品门店驻店办单,何等风光。

  然变化就是这么魔幻,即使贵为王者也无躺赢可能。随着金融科技大潮汹涌,尤其是今年疫情对生产生活的习惯改变,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向。

  02

  巨亏49亿 盈利王折戟

  LAOCAI

  行业呼啸来去中,这位昔日王者难掩凌乱感。

  2019年,捷信营收170.38亿元,招联消金为107.4亿元,捷信仍居持牌营收首座;然相比去年,捷信收入增速同比减少6.4%,招联消金则增加54.4%。净利方面,前者净利11.4亿元,同比下降18.34%,后者14.66亿元,同比增长17%。

  升降之间,招联消金反超捷信,首次成为消金盈利一哥。

  根据“捷赢2020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说明书披露:今年一季度,捷信净利仅0.3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2.93亿元骤降89.76%。不良贷款率3.79%,较2019年末增加0.19%。总资产1018.72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2.55%;贷款余额852.98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7.15%。

  据发现网报道,2020年上半年,捷信集团营收18.70亿欧元,同比降10.18%;净利-6.19亿欧元,上年同期2.5亿欧元。

  半年亏损约49亿元人民币,总体借款额剧降44%,雇员减少35%,预期运营成本减少四分之一,可谓剧烈变脸。

  同期,招联消金营收60.23亿元,同比增长30.76%;净利5.78亿元,同比减少18.56%,但仍坐稳盈利第一宝座。

  诚然,捷信依然是营收体量上的消金一哥,但从盈利巨亏看,发展质量究竟几何呢?

  或早有征兆。2019年7月15日,捷信消金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顶着“消费金融第一股”光环期许,2018年7.5%的净利率还是让其不免尴尬:同行中的马上、招联、中银、兴业分别达到9.7%、18%、11.1%和20.9%。

  03

  大不代表强 投诉+诉讼

  烦恼何其多?

  LAOCAI

  何以如此巨亏变脸?

  大不代表强。大而不强,往往隐患更大。

  并非妄言。

  上文提到,捷信消费金融正在实施战略转型,但无论团队还是业务,由小到大不容易,由大向精更有难度。一些新老烦恼也在发酵。

  据捷信官方数据,捷信近三年减少岗位约五万个。规模瘦身,也积累了不少涉及“劳动关系”的民事诉讼。

  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捷信涉嫌多次以“违反公司规定” 为由辞退包括公司贷款产品销售顾问、公关专员等各类岗位员工。

  其中,部分劳动合同纠纷中,捷信举证是:员工未能按规定发周报、虚报客户工资收入贷款、使用他人用户名登录系统或将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泄露给他人等,因仅能证明员工存在一定违纪行为,但不足以证实该违纪行为已经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也未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失,最终被法院判决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应赔偿员工损失。

  以2020年4月一份青岛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为例,该二审法院判定,深圳捷信公司主张因赵森违反《员工手册》规定的规章制度,与其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但却未能有效举证,因此法院不予支持,捷信需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该员工约10万元。

  另一方面,大体量下的品控、风控衍生乱象,也让其不乏苦果。

  聚投诉平台显示,截至12月1日18时,捷信投诉总量36379起,解决率35.23%,仅11月份就有1928起投诉。黑猫平台投诉量达到38760起。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超额利息、暴力催收等方面。

  2020年9月9日,投诉人仲女士表示“2018年9月12日在捷信现金贷款50000元,贷款期数60期,每月还款1679.75元,现已还款23期 合计金额:38634.25元,和捷信协商降息,他们现在让我提前还款:38880元,已超国家规定的24%红线,我核算一下现在还款利率已达70%,这不是高利贷吗?”

  实际上,早在2013年,央视《经济半小时》就曝光过捷信给大学生放贷年费率超50%,已涉嫌“高利贷”及暴力催收问题。

  尊重无处不在,让你生活更美好!声声投诉中,这些上墙的Slogan是否尤显讽刺?

  同时,这样粗放的好日子又能持续多久?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随着《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日渐清晰。不仅影响蚂蚁集团上市计划,甚至会使整个线上消费信贷业务重新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透露,在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已窗口指导,要求其新发放贷款利率不得超最高4倍LPR利率,即15.4%。

  自8月份以来各地出现的司法判例中,同时出现四倍LPR和24%两种裁决。

  10月29日,在湖南长沙对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两起判决中,对于“罚息”利率标准按照4倍LPR计算,并“新老划断”。

  这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15.4%的红线打破了所有高利者的美梦,企业业绩承压是大概率事件。

  毫无疑问,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低利差时代。继续逆势收割者,无疑火中取粟。

  唯有夯实内核、做强做优者,才能不被洗牌潮裹挟甚至打翻。

  04

  “下半场”拿什么拼

  LAOCAI

  严肃的行业拷问,也摆在捷信消金面前。

  新老问题围城,拿什么逐鹿消金“下半场”呢?

  11月23日,捷信消费金融首席财务官王涛表示,谁能把握住客户需求端与市场供给端的平衡,谁就将赢得“下半场”的竞争优势。“创新”、“风控”、“融资”才是最终胜利的三大关键要素。

  放眼行业,留给捷信的改变时间、改变机会有多少?

  融资方面,今年捷信已公告发行三期ABS,总计75亿元。储备“子弹”,不免要有一场硬仗。

  除了监管带来的业绩冲击,新老竞品也是考量。

  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批筹速度加快,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陆续开业,持牌机构达到27家。后续还有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喜获入场券者,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10余家银行大鳄更在候场排队。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从股东背景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仍是主流,未来在监管政策的溢出效应下,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或将增多。

  易观智库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目前阶段,消费、旅行、医疗、教育等主要的线上场景几乎被各行业巨头瓜分殆尽,对于没有明显场景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如何以较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用户,成为转型线上需主要解决的问题。

  并非恶意夸大。

  相比消金,野蛮人的力量或更有颠覆力:支付宝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消费贷正在快速崛起,相应场景及便捷性让年轻一代觉得更香。

  这对捷信传统优势业务——销售点贷款,不是好消息。

  有数码门店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捷信分期用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信用分高的客户做分期都是用花呗、白条”,捷信分期月息高,信用分低的选择用捷信,又比较难通过。

  中国经济仍有强劲活力,消费、产业的日益多样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自然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目标。

  在铑财看来,作为新金融代表、普惠金融先锋力量,消费金融的下半场必然伴随内部格局、盈利模式巨变。马太效应下,资产端具有流量优势和较强定价能力、负债端具有资金成本优势及强风控力、渠道端具有场景生态、产品链创新生态的消金公司将价值凸显。

  简言之,质量、创新、长利,将取代规模、速度、短利成为下半场的周期关键词。

  高歌十年结束,理性大潮回归,新旧洗牌不可避免。

  格局重塑,经历10年沉浮的捷信消金隐患不少,优势亦多。逆势蝶变还是继续下坠呢?

  其实,上文王涛的三要素论早已一语中的。

  关键在于,知易行难。能否知行合一,铑财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