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2020年02月11日 22:33 新浪网 作者 Fancy一凡

  文/李霁琛

  编辑/重案组之虎

  大半年前,《寄生虫》拿下金棕榈,我写过这么几句话:

  就二十来年的时间,韩国电影进步太快。太多好导演了,李沧东、金基德、奉俊昊、朴赞郁这些人,创作出了太多好作品。好演员也是成批出现,宋康昊、崔岷植、薛耿求、全度妍……数不尽的名字。

  人才当然是重要的,但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电影是艺术,也是产品,这种产品,太复杂,太特别,受太多条件制约了。包括奉俊昊在内的这几位韩国大导演,幸运就幸运在,他们想种菜的时候,有合适的土壤。

  当然,我们中国的媒体、影迷、电影工作者们,完全不必自轻自贱,瞅着韩国的导演连拿金棕榈就眼红。我们不缺有本事去拿金棕榈的好导演,内地、香港、台湾,都有。我们的电影市场,更是足够让别人眼红。但必须得说的是,真正的好作品,那种能让人大呼牛逼的好电影能出现,光靠人才涌现不够,光靠市场火热也不够。

  如今,《寄生虫》把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收入囊中了,这些话可以再说一次。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我始终认为,很多好电影能拍出来,需要合适的土壤。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中国的“电影土壤”就不好,对于很多电影来说,我们的土壤是合适的,而且很肥沃。但我们这个土壤,有些“挑剔”,对有的电影合适,却对有的电影太不合适。有的种子你想种到这个土壤里去,根本不会发芽。

  简而言之,我可以武断地说,我们拍不出《寄生虫》。

  倒不是因为没有奉俊昊,而是因为某些技术原因,奉俊昊来了,也最多只能拍一部《我不是寄生虫》。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但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华语电影”的范畴,我不认为我们拍不出《寄生虫》这样的电影。

  中国台湾也拍华语电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有导演在拍华语电影。而这些地方的“电影土壤”,是不太一样的。

  挺不愿意承认的,去年我心中的华语片最佳,还真不是我们内地导演拍出来的。

  这部片子叫《阳光普照》,是中国台湾的电影,拿了大奖,但这个奖我们现在不能提,就不提了。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因为那个奖我们不能提了,这部片子的影响力也就受到了影响。但我认为,它值得更高的关注度。在2019年的华语片里,《阳光普照》是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讨论,被更多人记住的一部。

  拿《阳光普照》和《寄生虫》作类比,其实是我吸引读者眼球的拙劣手段,但这部电影里探讨的许多问题,确实和《寄生虫》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后面再聊。

  (本文涉及剧透,介意者勿谓言之不预)

  影片的导演钟孟宏,很多影迷都熟悉,拍过《停车》、《失魂》、《第四张画》、《一路顺风》,这几部我都挺喜欢,尤其是《一路顺风》,很有趣的公路片,幽默感和荒诞感都很足,又有人文关怀在里头。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他也做监制,17年口碑极佳的《大佛普拉斯》,他是监制,也是摄影。对了,做摄影的时候,钟孟宏不叫钟孟宏,他给自己起了别名,叫中岛长雄。

  总之,钟孟宏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拍过蛮多很有意思的片子,而这部《阳光普照》,应该是他导演生涯目前最好的一部作品。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阳光普照》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

  爸爸阿文是驾校老师,妈妈琴姐在夜总会给人做妆发,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品学兼优,小儿子阿和却不受管教。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影片一开始,阿和就和好友菜头惹了大事,砍伤了人,进了少年辅育院。

  这时候,爸爸阿文的态度很值得琢磨。和妈妈琴姐相比,他没有表现出太强烈的情绪,说好听点是理性,说难听了就是冷漠。在法庭上,他也没有向法官求情,反倒表示:“以前是我管教无方,未来我也不觉得我能管得动他。”

  阿文对大儿子阿豪的态度,则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影片中有场他到学校里找阿豪送学费的戏,言语间殷切之意十足,看他的举止,活脱就是位朱自清散文里的父亲。

  之后,导演开始着力刻画小儿子阿和的形象,又是怀孕的小女友出现,又是对他在少年辅育院里生活状况的白描,几场戏过去,所有人都觉得,阿豪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应该是为了衬托阿和,我看到这里,也觉得这部电影的核心着力点,可能是要展现阿和这个角色的成长与救赎。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阿和是否完成了成长与救赎,这个后面再说,但影片的故事发展,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片长还未过半,大儿子阿豪突然自杀身亡了。

  看到这里,我确定这部电影很不一般。这个情节点的设计,非常精妙。

  阿豪,品学兼优,长得好,为人好,学习好,人见人爱,爸妈宠,在学校也是光芒万丈的存在。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他怎么会突然自杀呢?这是一个看似毫无理由的突发事件。

  但通过影片的交代,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这似乎又是一个必然事件。

  阿豪有一个关系要好的“准女朋友”晓贞,他给对方讲过一个故事,他讲,司马光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结束之后,司马光说有一个小朋友不见了,大家没觉得有少人,但还是跟着司马光去找,后来就找到一个大水缸,司马光举起石头砸向水缸,大家发现水缸里确实有一个小朋友,而这个小朋友正是司马光。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这个颇有些暗黑的故事,其实是阿豪内心的写照。

  他知道自己没有别人看上去的那样阳光,他的内心也有阴影,但在巨大的压力下,他无法排解,也无法表达。

  阿豪在最后给晓贞留下的短信里写道:“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晓贞也说:“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没有留一点给自己。”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有人提到阿豪可能是患有抑郁症,具体是不是,我们不做讨论,但很显然,阿豪确实是生活在一个非常紧张的家庭环境之中,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弟弟的不求上进,让他不得不承载起整个家庭的期望,这让他无暇去审视自己内心的问题,而性格中对“自我”习惯性的忽略,反而更让他时刻感到迷失和困惑,这种困惑带来的可能是深深的孤独,他被禁锢在某个被设定好的坐标上,无法逃脱。

  当我们去探讨这个悲剧产生的根源时,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是,阿豪的悲剧和他的家庭息息相关,他想要去反抗某些东西,但他是无力的,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他要反抗的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理解为伦理纲常。

  影片中有一场戏很有意思。老师讲课,讲的是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阿豪走神,老师批评,问他:“你是不是根本不相信司马光讲的东西?”阿豪反问:“老师你相信吗?”

  司马光可是儒家的“模范人物”,死后谥号为“文正”的顶级儒生,他所代表的,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道德体系,以及那一套伦理纲常。

  可以看出来,阿豪对此是表示怀疑的。

  “君君臣臣”的下一句是“父父子子”,对于父权,或者说对于父亲所讲的道理,对于父亲所施加给自己的压力,阿豪的内心并没有外在表现出来的那样顺从。

  换而言之,阿豪的死,砸碎了这个家庭最后的面具,让“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彻底消失了。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对于父亲阿文来说,他只剩下了一个儿子,那就是阿和。

  曾经,他对别人谈起自己,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阿豪,不承认阿和的存在,如今,他只有一个儿子了,便不得不承认阿和的存在。

  当阿和离开少年辅育院,回归家庭,我们看到,阿文和他的关系开始缓和,新生儿的出现,也似乎标志着这个家庭重获新生。

  影片的后半段,阿和的朋友菜头出狱,开始找阿和麻烦,正是父亲阿文的出手,杀死了菜头,帮阿和解决了大麻烦,这似乎完成了这个家庭终极救赎。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但真的如此吗?

  如果观众足够敏感的话,一定能发现这件事情的荒诞之处。

  阿文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出于父爱吗?

  或者说,阿文对于儿子的“父爱”,真的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无私”吗?他为了儿子杀人这件事,又真的是一种牺牲自己成全儿子的“伟大”行为吗?这是值得玩味的。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与其说阿文是在捍卫自己的儿子,倒不如说他是在捍卫自己的父权。他必须得维持这个家庭,从而让他还有一个儿子存在。他喜不喜欢阿和,关心不关心阿和,这些不重要,或者说,阿和和阿豪的区别是什么,对于阿文来说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阿文是父亲,阿和是儿子,父亲需要一个儿子。

  影片的最后,阿文和妻子站在山顶,有一段很长的对话,似乎是感人的亲情宣言,但其实暗藏了不少信息。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阿文说,他看到儿子和菜头一起离开了洗车店,开着一辆宾利,他问妻子,你知道宾利吗?他说,我就算在驾训班做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

  这一刻,影片潜藏着的主题其实出现了。

  阶级问题,其实是这个家庭中的几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永恒问题。

  阿豪的品学兼优,是这个家庭完成“上升”的唯一可能性,而阿和不因为菜头而坠入深渊,又是这个家庭不再“下沉”的必要条件。

  在《阳光普照》中,没有《寄生虫》里那样具有冲击力的“阶级对比肖像”,但藏匿于整部电影中类似的思考和表达,是无处不在的。

  钟孟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个体的问题,其实很可能是家庭问题,而家庭问题,很可能根本还是社会问题。

  有解吗?无解。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比起《寄生虫》溢出屏幕的愤怒与控诉,《阳光普照》对这样的“无解”表达得要更平和一些,钟孟宏用颇具伪装性的镜头语言和林生祥看似乐观活泼的配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是挺悲观挺无奈的,但又能怎么样呢?电影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让我们看到问题,《阳光普照》是这样,《寄生虫》也是这样。

  有意思的是,在本该温情却有些冰冷的家庭之外,《阳光普照》所呈现出的世界却是挺温暖的。

  阿和离开少年辅育院,狱友们给他唱《花心》的那一幕,是影片中唯一戳到我泪点的地方,这样的处理,是动人的。

  冷暖之间,才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世界。

  《阳光普照》这部电影,除了它所讲的故事,所展现的主题,出色的地方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妙处,我一时间说不完。影片对于几个人物的塑造,足够立体,演员们的发挥,也都全部在线。陈以文的表演就不用多说了,自然纯熟,拿到一个影帝,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关于年轻演员,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放在最近大火的许光汉身上,他当然也不错,但大家其实可以关注一下影片中饰演菜头的演员,很厉害,戏不算多,但相当惊艳。

华语片也有自己的「寄生虫」

  当然,这部片子也并不完美,于我个人来说,会觉得影片的前后两部分有些脱节,三年前和三年后的故事连续性有点弱,从而导致了情感的积蓄不是特别成功。可以说,单看影片的前八十分钟,《阳光普照》是奥斯卡级的,但因为后半部分,它就只能是部华语年度最佳了。

  影片中有部分台词我也不太喜欢,过于说教了,太想讲道理,就容易不自然。陈以文用演技中和掉了一些不自然,但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别扭。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喜欢《阳光普照》的。

  说句更遗憾的话,我们内地的导演,现在不但拍不出《寄生虫》,也拍不出《阳光普照》。

  写到最后,又想起王景春在金鸡奖上拿到影帝后的发言,借来做结尾吧:

  “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情感和爱地久天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