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产历史剧已死?还好有它

国产历史剧已死?还好有它
2022年06月07日 22:20 新浪网 作者 Fancy一凡

  近几年我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

  国产历史剧已死。

  想反驳,却有些无奈。

  备受观众期待的《大秦赋》,节奏拖沓选角失败;带着名导光环试图重塑经典的《大宋宫词》,剧情狗血砸了招牌;《大明风华》和《清平乐》倒是口碑较好一些,但它们真正想拍的,也并非是历史,恋爱戏才是重点。

  今年,又有一部《山河月明》令观众大失所望。

  混乱的剪辑和细节上的诸多谬误就不说了,对历史的魔改最是令人气愤。

  和北元打了一辈子仗的永乐大帝朱棣,在剧中却有着一个蒙古白月光,而且戏份不少。看着这位蒙古白月光在朱棣眼皮子底下做着间谍工作,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好好的历史题材,被拍成了狗血古偶,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们吐槽,也是“爱之深责之切”。

  当年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等剧,都是永恒的经典。

《大明王朝1566》剧照

  中国观众爱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格外期待能有新的精品和佳作出现。

  最近,一部在B站热播的历史纪录片,倒是让我看到了许多可能性。

  光看片名,就足以让人心生热血沸腾之感:

  《英雄之路》

  要拍好历史题材,创作者必须做到两件事:

  一是尊重,尊重观众,也尊重历史。

  二是创新,故纸堆里的文字也可以被换一种方式诠释,枯燥的素材,也需要被重新赋予生机。

  《英雄之路》做的正是这样的事情。

  对历史纪录片这一领域略有涉猎的观众,一定会因为纪录片片头所出现的一个名字而感到激动。

  总监制:金铁木。

  金铁木是何许人也?

  拍历史纪录片,金铁木是行家中的行家,他和他的团队出品过太多佳作。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复活的军团》,一出手就拿遍各种大奖,从一个个摆在土坑里的兵马俑出发,一步步发掘,一点点细究,向我们完整展现了秦军一统六国背后的秘辛。

  之后的《圆明园》,更是惊艳,金铁木的团队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化不可能为可能,生动形象地还原出了一座凝结着中国记忆的“万园之园”,让观众完成了穿越。 

  再后来就是《历史那些事》的爆火。新颖的形式,亦庄亦谐的风格,金铁木成功地让历史变得鲜活,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去了解那些尘封的传奇故事。

  你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温度,那是一种对历史的热情,也是一种对观众的尊重。

  而这些,恰恰是现在很多历史剧所缺乏的。

  说回《英雄之路》。

  和金铁木团队前作《风云战国之列国》相似的是,《英雄之路》也采用了以真人演员还原历史人物的手法,这样拍,好处是兼具了电视剧的生动和纪录片的厚重。

  同时,《英雄之路》也加入了风格化的音乐,为演员的表演和对历史故事的记述增添了许多新意。

  当然,形式上的变化,都是为了让内容更能够打动人心。

  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英雄之路》让我有了“回到历史故事现场”的临场感。

  对历史的忠实和尊重,时刻体现于纪录片之中。

  第一集,讲的是司马迁的故事。

  一代史圣,家学渊源,自幼励志著史,长大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历经挫折磨难,最终完成了《史记》这样的千古著作。

  《英雄之路》选取的切入点非常精准。

  从《史记》入手,还原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并且带出他自己的人生故事。

  纪录片的第一幕,还原的是屈原在投江前和渔父的对话。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这样记述: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纪录片中演员真切的表演让《史记》中的文字描写变成了鲜活的影像,随后,叠化转场,屈原的身影淡去,司马迁的形象出现,旁白缓缓念道:

  公元前125年,司马迁来到汨罗江畔,他望着茫茫江水,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屈原,仿佛就站在他的面前。

  这一瞬间,纪录片就带给了我非凡的震撼。

  对于司马迁来说,屈原的故事是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司马迁的故事也是历史。

  纪录片中,司马迁站在汨罗江畔,那是重回历史的现场,而我们看着纪录片的司马迁,也能够产生同样的情感。

  这样的手法在《英雄之路》里不断出现。

  我特别欣赏纪录片中那段司马迁来到彭城和当地人的对话。

  彭城是项羽的家乡,而司马迁身处汉家天下,却不吝表达对项羽的尊崇与喜爱,但同时,他又能客观分析项羽在争夺天下时的得失,这也是他历史观的体现。

  这一幕幕看下来,我们不光明白了《史记》是如何写成的,也理解了司马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过往,很多人只知道司马迁如何伟大,《史记》如何不朽,却不知道司马迁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而《英雄之路》要做的,就是把司马迁作为人的一面,拍给观众。

  英雄也是凡人,伟大的背后是无与伦比的勇敢。

  纪录片中详细展现了司马迁为李陵辩驳而遭遇宫刑的事情经过,通过对《报任安书》创作历程的还原,我们看到了司马迁是如何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也看到了他的矢志不渝,为了写就《史记》,他所付出的不只是一生的心血。

  《英雄之路》这一集只有23分钟,但通过对历史的忠实还原与精准切入,司马迁的故事被讲得干净利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便有了和司马迁隔空对话的感觉。

  制作上全方位的精良,是《英雄之路》的底气。

  这一集的名字叫做“往事不成空”,要想做到“不成空”,将文字还原成影像,让观众相信所有的一切都真实发生,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就必须在每个环节上都做到精益求精。

  演员的表演是重中之重。作为一部“纪录剧”,演员不光得会演,更得做到“还原”,要从外形上符合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也得从内在上演出历史人物的特点。《英雄之路》里饰演司马迁的演员做到了这一点,不管是青年时的英气还是晚年时的悲愤,都被他诠释了出来,那场在朝堂上司马迁冒着生命危险为李陵仗义执言的戏,更是被他演得有血有肉,让我看得心潮澎湃。

  同样,出色的文案和配音也是纪录片的关键。为《英雄之路》配音的是李龙滨老师,他曾为《航拍中国》和《西南联大》等著名的专题纪录片献声,听到他浑厚低沉,极具历史感的声音念出那一段精彩的文字:

  司马迁悲壮的生,如同屈原壮烈的死。我们可以想象他搁笔时踌躇满志的愉快和赫然长叹的悲哀,所有悲哀和耻辱,将随着《史记》的完成而结束。司马迁用一本厚厚的《史记》告诉世界,还有比个人荣辱和生死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不朽。

  谁能忍住不热泪盈眶呢?

  当然,我最想称赞的还是《英雄之路》的求新求变。

  我们看到,片中常用漫画穿插于真人表演之中,这给人带来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而漫画本身,就是热血的代名词,当我们看到了真人在那一瞬间定格,彩色的影像变成了黑白的漫画时吗,来自历史的冲击力就变得空前强大了。

  这样的“混搭”让纪录片拥有了全新的生命力,也让古老的历史故事显得更“年轻”了。

  风格化的音乐,也是《英雄之路》的独门武器。

  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够有效地传递情感了。适时出现的配乐,为故事的讲述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当纪录片拍到司马迁完成《史记》的那一刻,音乐响起,曲调升高,气势恢宏的乐曲出现在观众耳畔,我们听着旁白中所讲述的《史记》的功绩,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振,热血之极,够燃够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曲也非常好听,看完正片可以耐心听完。

  我始终认为,在当下能看到《英雄之路》这样的作品,本就是一件很热血的事情。

  这样一部展现“华夏历史群星璀璨时”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他们就是真实存在过的超级英雄,他们的故事值得用这种更易被年轻人接受的方式传颂。

  我很欣赏导演段智溢在评论区写下的一段话:

  她(这部纪录片)诞生的原因非常简单,目的非常纯粹,只想在看过这些英雄故事的人们心中,留下一点痕迹,也许是一颗火苗,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在原则越来越模糊的社会中,还不忘记先辈们留下来的,这些硬气十足的东西,这些叫做公平、正义、气节和尊严的东西,总是让我们热泪盈眶。

  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录片,因为我们需要热泪盈眶的时刻,需要与历史对话,需要热血与感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