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的雄鹰》首涉红军长征

《暴风中的雄鹰》首涉红军长征
2020年08月26日 14:19 新浪网 作者 大众电影

  《暴风中的雄鹰》

  [导演]王逸

  [编剧]石鲁

  [主演]白德彰/孙羽/金焰郭振清/林汝为

  [类型]剧情/战争

  [上映日期]1957

  [片长]100分钟

  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行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时间与路途均超过全程的三分之一,其中三大主力全部经过藏族聚居区,在那里播下革命火种,获得藏族人民大力支持。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拍摄的《暴风中的雄鹰》,通过红军战士与一个藏族部落结成血肉友谊,展开对共同敌人斗争的生动描写,热情歌颂了红军热爱人民、依靠人民,以美好品德、英雄行为与自我牺牲精神,扩大革命影响,生动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善良、勇敢和智慧,接受革命思想引导后,形成巨大的斗争力量,在新中国电影表现红军长征上具有开创意义。

  慨然跨界“触电”

  《暴风中的雄鹰》的编剧,是成就斐然的著名美术家石鲁。他于1919年出生四川省仁寿县一个书香门第,原名冯亚珩,曾就学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9年初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取所崇拜石涛和鲁迅之姓,改名为石鲁,先后任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长、延安《群众画报》主编、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主任,19497月赴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

  1950年起,石鲁以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兼西北画报社社长身份,多次去陕南、甘肃、青海等地写生。特别是1953年,继天兰铁路(天水至兰州)通车以后,大西北又开始兰新铁路(兰州至新疆)修筑工程,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心,先后组织几批新闻、艺术界人士前往进行宣传鼓动。石鲁曾深入工程重点所在的乌鞘岭大隧道工地,当地正是新中国最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甘肃省天祝县,藏语称为华锐即英雄部落的地方。在前后五六个月里,他不仅为奋战于海拔3560米以上工程建设的施工工人,画了大量速写、肖像,还广泛接触了世代生活于此的粗犷剽悍、勤劳勇敢的牧民,采访搜集到流传的许多悲壮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不少就与红军长征有关。作为结晶的创作成果,除大获好评的《古长城外》《兰新铁路之夜》等展现新生活、新人物的彩墨画作,就是成功跨界的反映红军长征光荣历史的电影文学剧本《暴风中的雄鹰》。

  剧本融汇了长征期间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甘肃河西地区的艰辛历程,其间藏族人民从人力、物力及道义上提供了宝贵支援,从巍巍祁连山,到茫茫腾格里沙漠,直至广袤大草原、沧桑古长城,留下了红军舍生忘死、坚韧顽强,藏族人民倾力相助、军民一家的印记。石鲁在天祝期间耳闻目睹感奋不已,返回西安后萦绕于心,遂在1954年夏秋之交,闭门谢客整整两个星期,以难抑之激情精心构思,从红军长征后援部队刘指导员及战士火娃等不幸被军阀马步芳部俘获落笔,围绕他们跌宕起伏的曲折遭遇,取得贫苦藏族老猎人巴尔一家的救助与信赖,及至唤醒全部落一起团结对敌,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一气呵成拿出了本子。

  当时电影剧本创作还很神秘,连专业作家罕有涉足,石鲁作为一介画家却“触电”成功。尤是第一次以电影形式触及红军长征,备受各方面重视,文化部电影局指派长影拍摄上映,使石鲁获誉非常,被吸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了文学和美术兼善的“双栖人”。

  力求“史画”呈现

  受派执导《暴风中雄鹰》的王逸,早年曾投身左翼戏剧运动,亲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军事、文化“围剿”斗争,对战斗于同一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并不陌生,读了剧本备觉亲切与激动,曾这样表达感受:“几颗火种落到少数民族地区,它们没有被扑灭,反而燃烧得更旺盛了。所以能这样,首先是红军以他们美好的品德,取得了藏族人民的信任,继而以他们英雄行动获得了更大的信任和敬爱。在戏剧发展的一系列行动中,显示出了红军与藏族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

  王逸从题材特点与剧情实际出发,将依靠人民,团结一切反抗力量,扩大革命势力,争取革命胜利,作为全剧最高任务,贯串动作则是同心合力打官家,风格样式精心设计为“史画”,即集中表现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选取激动人心的场面,构成具有很大气魄的画幅,前景中突出几个英雄人物,后景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表现上不用柔和的笔触和清淡的色调,而要体现出粗壮有力的笔触和浓厚的色调,画面中的人物有强烈的动作和激昂的情绪,使影片既有庄重的感觉,又有瑰丽的色彩。

  这一构想在摄制组得到积极响应,各个部门全力实施。片中为了表现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红军、藏族人民处境,不可避免地需要出现一些被压迫与苦难生活的场景,没有过多渲染悲苦的情绪和气氛,而是着力突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红军服装虽然褴褛,并未弄得乱七八糟,而是加以艺术性处理。藏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避免搞成舞台式的跳藏族舞蹈,或是每天都在过节赶会,完全失去生活气息。就连藏族人民的化妆也很讲究,表现出脸部肌肉结实,并闪着铜像般的光泽,利用藏族人民多蓄发改变演员脸型,以与剧情、人物特点吻合。摄影更是充分发挥造型所具有的象征意味,片中开头以万里长空巨鹰奋翅飞翔,映衬广漠无边草原上一队被俘红军战士在敌人刺刀下踉跄行走,结尾巨鹰又在空中盘旋,礼赞红军为保护藏族人民在对敌激烈抗争中安全撤离壮烈牺牲,遥相呼应、寓含深刻。

  戮力同心结晶

  该片摄制组的配备,仍循新中国电影初期新老结合范式,但主创人员都有拍摄经历,有的还有银幕代表作。导演王逸虽刚由中央电影局电影教育领导岗位调任长影导演,却拥有长期从事戏剧编导丰富经验。摄影包杰是长影前身东影的首任摄影队长,拍摄过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及《赵一曼》《董存瑞》等影片。美工王桂枝在北影就参与过《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等制作,来长影后担当过反映藏族聚居区生活的《猛河的黎明》等片美术设计。演员中有早在解放前就卓有成就、享有“电影皇帝”盛名的金焰,有解放后由部队、地方文艺团体进入影坛,因参演或主演《钢铁战士》《白毛女》《平原游击队》等著名影片,成为银幕崭露头角乃至当红明星的新秀,如郭振清、孙羽、白德彰、安震江等,这一阵容可谓强大而精干。

  无论从影资历深浅,所有人都满怀对红军的崇敬、对藏族人民的热爱,以刻苦精神投入拍摄。饰演老猎人巴尔的金焰,不仅以优越的外形条件与精湛的表演技巧,赋予角色轩昂丰厚、淳朴可信的形象,将人物在困苦生活下的坚韧宽容,受宗教信仰影响的善良仁慈,与红军生死相依的刚毅坚定,面对敌人的坚决果断,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来,并且不因是前辈演员而自恃骄奢,高原外景地天寒地冻,照样与大家一起睡帐篷,以烤羊肉和白酒御寒,转为内景又遇盛夏,整天身着马靴皮袄于强光照射之下,常常汗流浃背满靴是水,拍完戏后用冷水冲洗才凉爽一下,以致患上胃病留下后遗症,不得不息影,这一角色乃成其最后银幕形象。

  新一代影人奋发进取,以饱满热情、鲜明色彩,全力塑造好所饰角色。扮演巴尔之子华尔丹的郭振清,发挥善用粗犷豪放的形象化动作和表情刻画人物特点,充分展示了人物既有像父亲一样勇敢、坚毅的品质,又因年轻表现出的比较急躁、鲁莽的脾气,尤其突出在与敌人斗争中焕发出的像猛虎般不计生死的猛劲和“可杀不可辱”的气概。饰演刘指导员与火娃的白德彰、孙羽,以各自角色坚毅沉着、机警灵活的不同特点,表现忠于革命、临危不惧的共同品格,成为红军指战员形象的代表。安震江再显饰演反面人物的特长,以外部形象特征与内在习性表现结合,刻画出敌方头目、马步芳部下狗眼睛营长的愚蠢而凶横,使这一反面配角栩栩如生。

  红军与藏族人民翻越雪山撤向黄河的惊险场面,无法在真实雪山进行拍摄,遂在摄影棚内用人工搭起高原雪山,再现了寒气逼人、步履维艰的情境。这些仿制场景拍摄的镜头,与外景实地所拍接到一起,浑然一体难辨真假,令观众叹为观止。《暴风中的雄鹰

  ——大众电影杂志——

  popularmovies

  可能是最会讲明星故事的公众号

  如此精彩、惊喜与感动

  关注大众电影杂志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