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雕钱美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清代雕母研究

“雕钱美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清代雕母研究
2021年02月07日 11:01 新浪网 作者 树上微出版

  “雕钱美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清代雕母研究

  树上微出版

  书单推荐

  今天树上微给大家推荐的好书——《清代雕母研究》。

  本书已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树上微出版精心制作而成!

  本书已成功创建百度百科词条。

  并被大鱼号、一点号、简书号、趣头条、今日头条、新浪微博、搜狐号、小红书等平台争相报道!

  R&T

  作者简介

  黄思贤,美籍华人,一九四一年出生。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移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九五九年定居洛杉矶到现在。一九六〇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UCLA),一九六四年取得学士学位,一九六八年取得南加州大学(USC)博士学位,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在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九七六年取得加州大学(UCLA)医学博士学位。从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四年,从事多项研究,从基础光学到激光,从液晶电视到平面电视,后来又进行超导(电)性的研究。一九七八年开始在洛杉矶行医,并兼任医院和保健公司的管理工作。本着行医济世、回馈社会的宗旨,十多年前在中国上海开设了一家中美合资医院。

  R&T

  内容简介

  作者古钱收藏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起初只是在美国各中国城、古玩铺买些普通品,三十多年前从E. Kann先生的藏品中买了十数枚元宝,后来从Howard Gibbs藏品买了一些空首布和金错刀。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收购了罗彻斯特大学所藏Speicher氏的所有收藏品。

  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作者认识了中国香港的张璜先生和美国丁弓良女士,中国台湾的李振兴、陈吉茂和蔡养吾先生,新加坡的林文虎先生,后来又认识了中国上海的马定祥先生和马传德先生。

  作者对雕母的收藏,鲜有人知道。二十年前在《中国钱币》发表过一篇文章,后来公务缠身,匿迹江湖,无暇顾及。现在将四十年来收藏的部分雕母和一些稀有钱币,公诸于世。

  R&T

  内容简介

  ↗Restaurant

  我的前半生有喜有愁。童年生长在中国的农村,因为家境问题,转换了无数次中小学,所以有关中国文化、中国语言的根基都打得不好。后来到了香港,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了二年,不久便移居美国了。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到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九五九年定居洛杉矶一直到现在。一九六〇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UCLA),一九六四年取得学士学位,一九六八年取得南加州大学(USC)博士学位,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在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九七六年取得加州大学(UCLA)医学博士学位。

  从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四年,从事多项研究。从基础光学到激光,从液晶电视到平面电视,后来又进行超导(电)性的研究。

  一九七八年我开始在洛杉矶市行医,并兼任医院和保健公司的管理工作。本着行医济世、回馈社会的宗旨,十多年前在中国上海开设了一家中美合资医院。

  一九六七年与郑氏结婚,育有一子一女,可惜郑氏不幸在一九九三年逝世。

  现与林女士共结连理,生活美满,事业尚算顺利,是人生的第二个开端。

  我的古钱收藏已有四十年的历史,起初只是在美国各中国城、古玩铺买些普通品,三十多年前从 E. Kann 先生的藏品中买了十数枚元宝,后来从 Howard Gibbs 藏品,买了一些空首布和金错刀。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收购了罗彻斯特大学所藏 Speicher 氏的所有收藏品。这是我收藏古钱的开始。

  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我认识了中国香港的张璜先生和美国丁弓良女士,中国台湾的李振兴、陈吉茂和蔡养吾先生,新加坡的林文虎先生,后来又认识了中国上海的马定祥先生和马传德先生。

  我对雕母的收藏,鲜有人知道。二十年前在《中国钱币》发表过一篇文章,后来公务缠身,匿迹江湖,无暇顾及。现在我将四十年来收藏的近百枚雕母和一些稀有钱币,公诸于世。

  我的前半生成就,须感谢已去世的皇考,亦要感谢百岁的萱堂。同时我更要感谢我的良伴林慧华,没有她的支持与鼓励,这二十年来的成就是不会实现的。当然我的一对儿女的爱,也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

  特别鸣谢霍敏仪小姐、蔡雪晶小姐和龙颖思小姐,感谢她们在编辑本书时给予的协助。更感谢杨嵘博士和杨黄慧嬿女士,对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同时感谢郝凤亮先生和李经泰先生为此书的顺利出版而四方奔走。

  黄思贤 谨识

  二〇一九年十月

  内容节选

  ↗Product highlights

  雕母的讨论

  我出生在中国,但年幼便离乡背井,在海外奔波已五十载,集钱的时间亦已有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来,认识的古钱朋友有很多,如中国台湾的蔡养吾、李振兴、陈吉茂,新加坡的林文虎,中国的马定祥先生和马传德先生,美国的丹尼尔·陈。这些朋友,有些事业有成,有些已成故人,真是“雕钱美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四十多年前在美国收集精美的古钱,是一件难事,想收集一枚雕母,更是难上加难。梦想着,期望着,足足等了十多年。一九八〇年,我的挚友丹尼尔·陈在偶然的机会中收集到两枚雕母(乾隆通宝和道光通宝)和十数枚母钱(包括嘉庆、道光、咸丰各朝母钱)。当时陈先生割爱,相让了两枚道光母钱和一枚咸丰母钱。这是我收集雕母和母钱的开端。我第一次自己收集雕母是十多年前的事,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藏家曾泽禄医师和我都得到了数枚光绪通宝。从此以后,我收藏雕母的成绩,越来越显著。一九八四年,香港古钱拍卖(MONEY CO.),我得到了一枚咸丰当十。一九九〇年,我的挚友丹尼尔·陈不幸病逝,他遗言要将他的古钱藏品全部拍卖,这样,世界各地的古钱泉友可以公平地投拍他的藏品。一九九一年六月,陈先生的全部古钱藏品在美国长堤钱币展览会拍卖,参与竞拍的人士来自世界各地,竞争激烈。荣幸的是陈先生藏品中的两枚雕母,最终归属于我。十年的时间,虽已完成心愿,但每见这两枚雕母,依旧怀念故友,黯然流泪,亦有“十年人事九变更,百年沧海变桑田”之感。从此,奠定了我集雕母的基础。

  最近,中国内地出了很多新的“古泉”书籍,讨论雕母的数据亦有增加,可惜在价格评估方面,比香港和海外拍卖的价格低了许多。例如咸丰雕母当十,国内“古泉”书籍评估大概人民币两三千元,可是十多年前香港拍卖咸丰当十,成交价大概一千多美元(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一九九五年五月,在东京“第六次世界钱币”拍卖会上,咸丰当十的成交价超过三十五万日元(人民币两万元以上);一九九一年,陈先生藏品的乾隆通宝,成交价超过一千三百美元(人民币一万元以上)。

  由此可见,清代雕母在海外的价格昂贵,如果是真品,品相精美的小平雕母,在海外应该值人民币一万元以上,当百、当五百和当千的雕母,其价格应该高于一两万人民币。

  当然,收藏是为着兴趣,不应沉迷于它们的价值。收藏和研究古钱,可以了解当时朝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因为铸钱要求成本低而产量要高;研究古钱又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再者,古钱每一枚都不尽相同,辨别真伪,难度很高,若能辨别出一枚古钱的假和真,定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关于雕母文献,以鲍康的《大钱图录》为最早。

  一九三七年,黄鹏霄的《故宫清钱谱》亦简述雕母铸作过程,现节录部分内容如下。

  “许福卿工部景福为宝泉局监督,赠余各钱甚备,并就询局中掌故,辄坿载之。福卿云,每改元铸新钱,先选至洁之象牙刻作钱样,呈钱法堂侍郎鉴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惟老启盛斋顶带铺精此技,印范不挂沙)其穿孔(局呼金口)非钱局人不能凿,再用祖钱翻砂铸母钱,以后开铸,则悉用母钱印范,颁发各省者,亦谓之母钱,外省呈进者为样钱。咸丰朝各省初铸当十钱,率以二成与制钱搭配试行。初尚相安,未几即仍重制钱,当十者,一枚仅当二三文,因而渐废当百当五百当仟者,所铸尤少,惟都中市肆,流布尚多,诸品既废之后,则相率持当百以上诸钱赴质库取物,质库弗敢拒也。

  案每遇建元,局中例精铸制钱万,当十钱千呈进,谓之万选钱。“案同治初元,各省亦颁有当十母钱,但未经鼓铸或仅呈样钱塞责,故少流传录中未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平定回疆,‘回疆底定,复有红钱,加铸回文,并令后世子孙永奉其年号,以炫武功’。”

  《故宫清钱谱》:

  “殿之祖钱,母钱,样钱,凡铸钱之法,先将净铜錾凿成二钱三分者约祖钱,随铸造一钱六七分不等约母钱,然后即铸制钱,每遇更定钱制,例先将钱式进呈,其直省开局之始,亦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见通考)。端凝殿之京局呈进钱,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缗呈进,谓之桂镫钱(见户部则例及鲍康大钱图录)。又称大制钱(见内务府广储司则例)。永铸宫与内务府之库储钱,均属菁华所聚,典制攸关,文献幸存,考证有赖。爰依朝代之先后,汰其重复,得二百八十四品汇影成谱,聊供研究币制学者之一著。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黄鹏霄序。”

  树上微出版

  定制出版 专业为你

  尊重每一部作品的价值

  雕母钱又称祖钱,雕的材质有铜、铅、象牙、木和石等。清代雕母以铜为主,存世比较多,象牙雕的有咸丰和光绪钱,铅的有光绪雕母。最近在中国,又发现有大元国宝铅质雕母样钱(杨成麒,中国钱币,1983年,创刊号)(图9)。又有明嘉靖通宝当十大钱(张旭华,中国钱币,1984年,第三期)(图10)。以上元代“大元国宝”直径是4.6厘米,重53.3克。“嘉靖通宝”当十铜雕母钱,质为黄铜,色泽金黄,刻工极精,重23.6克,直径4.5厘米,厚0.2厘米。张旭华先生又说:“现在能见到的早至明代‘万历通宝’和‘崇祯通宝’雕母小平钱,清代有顺治雕母和康熙锡雕母等,为数极少。”杨成麒先生又说:“明代只有万历、天启、崇祯等数品。

  张旭华先生做了下面的讨论:“母钱有两种,即雕母和铸母。所谓雕母,就是用铜块、锡块或牙、木、蜡块,由刻工用刀在上面雕刻出文字和钱样来,这是最原始的钱样,俗称祖钱或雕母钱。

  据史书记载,在六朝后期开始用母钱法铸钱,到唐初用母钱翻砂法铸钱技术已很成熟。”对于宋母钱,丁福保书内记载很多,尤其是铁母钱。在《中国钱币》(1983年,创刊号)高桂云先生登载一枚可称为母钱的“泰和重宝”(图11),这钱直径4.5厘米,厚0.3厘米。据杨成麒老先生说:“在上海博物馆见过一两百枚泰和重宝篆文钱,均不能与此枚泰和重宝篆文钱比美。”母钱记载很多,但它们是用翻砂法铸的呢,还是用失蜡法?到现在还是一个大疑问。

  《泉币》(1944年)曾登载“雍正通宝”雕母钱两枚(图12),但对雕母钱记录最多的还是黄鹏霄的《故宫清钱谱》。以前在洛杉矶差不多一枚雕母都看不到,后来陈京元先生找到两枚,这一年来我又幸运地收集到数枚(图13),才对雕母钱有了一点儿认识,图14至图17是它们的照片(由黎家驹先生拍摄)。表三中记录了它们的径长、厚度和重量,由此可见清代币制改革厉害,不像通典所说祖钱一定是10.9克,图14乾隆通宝重10.15克,图15道光通宝重7.7克,而光绪通宝只有4.11克。从雕工方面看,乾隆通宝雕工最精,结构最美。由图14至图17,以及图18的构图,我们可以看到乾隆雕母字划比较雄伟粗壮,钱肉平坦而滑,钱的边缘圆正,可是道光、光绪的钱,钱肉成弘形,边缘凸出一点儿,字划看起来像丝那么幼细,文字又不大工整。

  再者,我所看的二十多枚雕母,完全是黄铜雕的,没有一枚是紫铜,为什么呢?因为紫铜比黄铜容易生铜锈。再对图17光绪通宝小心观察,雕匠在雕钱时,用圆规来确定钱的内径、内廓和外廓(图19),然后再雕刻字划。如果据鲍康的《大泉图录》,钱要开金口才能铸钱,那么图14的乾隆通宝和图15的道光通宝金口未开(钱穿孔),所以是雕母钱样而未取用来铸过母钱的,这可否是真的答案,还存有疑问。

  图12

  图13

  图14、图15

  图16、图17

  钱的横切面

  图18

  图19

  图20 分别是常钱、母钱、常钱

  是两枚同样的道光通宝母钱和一枚不同范的常钱,小心研究,这两枚母钱差不多如祖钱那么漂亮,只是肉面没有那么平滑,但又不像常钱砂眼那么多,怀疑由祖钱铸母钱的方法和母钱翻砂铸常钱是有点儿不同的,我可以大胆地说它们铸制的程序一定不同,现在不能确定的是祖钱铸母钱,是否是用一种特别的翻砂法,还是用失蜡法?我认为用失蜡法比较显著。我曾做过一次失蜡铸钱的实验,当然使用失蜡法用祖钱(雕母)铸母钱一定是很美的,我使用失蜡法用母钱铸钱(图 21),第一次铸出来很美,研磨后亦很美,再用这种子钱(母钱铸出来的)再使用失蜡法铸钱,铸出来的钱(我叫它作孙钱)亦美,研磨后亦美,总而言之,比常钱美丽得多。以上是祖钱用失蜡法制母钱最有力的证据,望泉友指正。

  图21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