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2020年05月20日 17:0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5月1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的电话一直忙线。相知相交40多年、同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惊悉著名教育家陶西平离世的消息,顾明远先生的内心恐怕难言哀痛。傍晚六时,先生终于回电。“今天一天心神不宁,心里很乱,我想写点东西纪念他,却很难平静下来……”

  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姚炜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各位同仁、好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西平同志,因病于5月19日上午6时57分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85岁。尊重家属意愿,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陶西平同志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正式讣告由陶西平同志退休前工作单位另行发布。

  随后,发布了顾明远先生为逝者书写的挽联: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姚炜说,顾明远先生得知陶西平先生离世的消息,甚感悲恸,挽联反复写了几次。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离世,让整个教育界沉浸在哀痛之中。

  5月19日上午10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教育科学院史根东教授代表团队撰写悼文《当代伟大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永垂不朽》,以表达对陶西平先生的哀思。

  同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写下《追忆陶老二三事》,追忆与陶西平先生交往的时刻,记录近四十年深厚的友谊。“仿佛就在昨天”,张力回忆道。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北京市第四中学原校长刘长铭追忆道,“作为晚辈,我总能得到陶老热情的教诲和精心的指点。”他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

  北京市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在文中写道,“冬天的时候,听说先生病了,我盼望着新年来临时,他能康复,因为老人家一直是那么健硕开朗,我相信病痛不会停留太久。”

  “写着写着就落泪了”,刘可钦的感受,大体代表着教育人的心情。

    ……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陶西平先生的离世,让太多人悲伤痛惋。中国的教育需要有“丰富教育经验、宽阔教育视野、深刻教育思想和卓越教育领导能力的杰出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就是这样杰出的教育家,这是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教授的中肯评价。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缅怀说:陶先生的宽宏和深邃,他的全球视野和本土实践、大局驾驭力和微观洞察力都堪称完美!作为教育官员,他的教育专业生命力超人的绵长而持续,令人钦佩和景仰!

  陶西平先生是教育大家,是温厚长者。他热爱生活,喜欢音乐、艺术、摄影、美食,爱北京的炸酱面,也爱西餐,他总是用乐观、风趣、对生活的热爱来温暖、影响周围的人。

  2019年11月29日,睁开眼已经很困难的陶西平先生躺在病床上,闭着眼睛给《中小学管理杂志》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教育追求就是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谢谢大家,我还是那颗心。

  故人远行,杏坛共悲。中国网教育频道梳理了教育同仁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从这些侧影,我们大约能够了解到一位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民办教育事业的领路人对中国教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具有的国际视野和教育情怀,他的教育家精神以及这背后令人深感倾佩的人格力量!

  先生远去,风范长存!

  当代伟大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全体人员

  (史根东执笔)

  2020年5月19日10:10

  今天清晨,中国教育界一颗灿烂巨星陨落了!

  2020年5月19日6时57分,UNESCO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UNESCO协会联合会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 委员会特邀顾问、当代伟大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因病辞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都基础教育和全国教育改革创新领域发展的每个重大历史时刻,都是同陶西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的。尤其在离休以后,陶西平以其无比高昂的时代责任感、无比 敏锐的创新精神、无比充沛的工作精力、无比勤奋的治学态度,奔走于国家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场、为省市自治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完成专题报告、向千百个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提供咨询指导。

  陶西平在其论著与讲演中提出与论证的系列教育改革创新观点与核心思想,将永远闪烁着引领时代潮流、昭示前进方向的绚烂光辉!与此同时,陶西平数百次来往穿梭于众多国际组织以及无数国家之间,为传播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经验、提出中国参与世界教育发展的方案、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无以伦比的历史性贡献。

  陶西平主任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伟大领导者与卓越引路人。从1998年开始,他参与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 的全程规划与指导。在本世纪初开始的第1至第13次可持续发展 教育国家讲习班和第1至第7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上, 陶西平都精心准备并到场报告,为每一阶段的全国可持续发展教 育指明前进方向。尤其令人感佩不已的是,直至年届八十以后,陶西平每次长篇主题报告都一直坚持亲手制作文稿、坚持全程站立完成演讲。谈起陶西平,首都和全国许许多多同行与友人的共同赞语是:陶西平既是让人需仰视才见的经师之典范,更是令人心向往之的人师之楷模。作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卓越代表,陶西平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也广泛受到尊重,享有盛誉。

  一代巨星陶西平去了,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

  无比沉痛与哀悼的同时,后来者怀念与感恩的最好方法,就是仿效陶西平的伟大人格,发扬陶西平的伟大精神,传承陶西平的伟大事业!

  愿伟大的陶西平先生安息。

  陶西平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0.5.19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追忆陶老二三事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张力

  惊悉陶老逝世,感觉如同晴天霹雳,不胜哀痛。陶老是我尊敬的前辈和师长,30多年来和陶老交往的时刻仿佛就在昨天,我们结下的深厚友情将永远铭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国家教委政策研究室高教处工作,与北京市政府联系更多的是高教局,当时陶老在市教育局当局长,我们在基础教育的会上就相互认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参与研制到200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在国家教委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常听到陶老的高见,感到他不仅熟悉北京市教育,而且放眼全国和世界。陶老的教育理念,为全国和北京市的教育决策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2002年底,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和国务院的要求,教育部开始研制《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担任起草工作小组组长,在2003年调研期间曾专门拜访聆听陶老对行动计划起草工作的意见。当天下午,陶老在建国门东南角的市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室,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重点对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困境提出多措并举的建议。

  近二十年来,陶老出席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宏观教育战略研讨,我也经常参加陶老主持的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论坛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活动。陶老总是敏锐地把握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脉络,思路清晰、分析精准,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务实创新,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

  在两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中,陶老担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组长,多次带队深入中西部地区进行专题调研,从不同地区实际出发,提出接地气的政策咨询意见,尤其是在调研起草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在每次与陶老的讨论中都能得到很大教益。

  谨以此文追忆陶老,祈愿陶老在天之灵安息,风范长存,我永远怀念您!

  2020年5月19日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回忆和陶老相处的几件事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

  北京市第四中学原校长

  刘长铭

  陶老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是我最敬仰的教育家之一。

  陶老有很多称谓。他的学生叫他“陶老师”,过去学校的同事叫他“陶校长”,北京的老校长们喜欢叫他“陶主任”,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叫他“陶老”。这些称谓反映了陶老完整的教育生涯和丰富的教育经历。我平时习惯叫他“陶主任”,这是延续了我的前任邱济隆校长的习惯。

  陶老是北京四中校友。他1948年考入北京四中初中,入学后和李敖坐同桌。李敖后来去了台湾,成了作家。陶老说,那时北京城(当时叫北平)被解放军包围,学校缺桌椅,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桌椅来上课。李敖从家里搬来一张八仙桌,陶老当时就和他坐在一起。2006年李敖回北京四中,我听陶老和李敖聊起这件事,李敖转头问我,“我那张八仙桌还有么?”

  陶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用他的经验和学识影响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我做四中校长期间,曾多次请陶老来校做报告。每次听陶老的报告,老师们都感到收获满满,评价极高。记得有一次陶老做报告,内容是介绍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状况。我看见几个老师看手机。报告结束后我责问这几位老师。老师回答说,我们在边听边查阅资料,校长不信您看!

  2012年9月底,我们举办四中建校105周年校友论坛,请了几位校友回母校作报告。那天陶老讲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讲到了文革中的遭遇以及后来纠正平反的事情,讲的很动情,让我们感受到陶老虚怀若谷的博大心胸。还有一次我们请陶老回校讲四中的教育教学传统,那次报告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把四中老师的教育责任感概括为三句话:为时代而教,为发展而教,为“不教”而教;把四中老师的教育追求概括为四个字,就是教学生“向善”、“向上”。这可以说是对四中教育传统的高度凝练和概括。

  作为晚辈,我总能得到陶老热情的教诲和精心的指点。2007年,在庆祝北京四中建校100周年的论坛上,我代表学校做了《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主旨报告。陶老充分肯定了“大气成就大器”的说法。他在点评中讲到,“好的教育确实应该是‘大气’的教育。这种‘大气’是指广阔的视野,长远的目标,深厚的底蕴,高雅的品位,是一种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大器’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他还谈到,“‘大气’的教育价值观体现了教育的多重维度。在时间上,不只顾眼前,更考虑长远;不单纯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更考虑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空间上,不只局限于小范围内的成就,更着眼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在发展上,不炫耀点滴的亮点,而关注厚重的积累。”这些话,既是对四中教育的肯定,也是对四中教育的鞭策。

  我知道陶老平日里事情安排的很满,不好意思打扰他,给他再添负担,所以每次请他做报告,我总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但对于四中的事情,陶老总是有求必应。记得有一次学校开研讨会,有位讲课专家临时来不了,同事们就撺掇我请陶老来讲。确实是大家都非常爱听陶老的讲课。我惴惴不安的给陶老打电话,没想到陶老爽快的答应了。第二天见到陶老时,我连忙给陶老道歉。陶老开玩笑的说,别人都要事先预约,就是你特殊!我们都知道,陶老对母校四中充满感情。

  陶老是终身学习的典范。我听过陶老数十场报告,从未听过陶老讲同样的内容,每场报告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角度,让你感到常听常新,总感到有新意,有启发,有收获。陶老从不拿一个讲稿重复讲,每一次他都极为认真地做准备。陶老报告的特点,一是信息量大,二是“接地气”。我想他平时一定是很认真地收集资料,很认真的归纳考证,并很认真地深入学校去做调研的,所以他很了解真实的学校,了解真实的教学,了解真实的学生。听有些校长说,陶老喜欢唱歌,会唱一些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歌曲。我没听过陶老唱歌,不知这个说法是否属实,不过有一件事我记忆尤深。有一次和陶老外出开会,我搭陶老的便车。陶老在车里播放着流行音乐,车里还有一些流行音乐的光盘。陶老对我说,做教育你就要了解学生,了解青少年,看看他们喜欢什么音乐,喜欢什么歌曲,这是了解他们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一个渠道。陶老之所以能成为大家敬仰和喜爱的教育家,是因为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了教育生活之中。

  惊闻今天清晨陶老离开了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我们会念念不忘陶老的教导。我相信,陶老的思想必定会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而持久深刻的影响。

  2020年5月19日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一代宗师  音容宛在

   ——悼念陶西平先生

  国家督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刘可钦

  冬天的时候,听说先生病了,我盼望着新年来临时,他能康复,因为他老人家一直是那么健硕开朗,我相信病痛不会停留太久。

  春天来了,我们也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的病毒让人们安静下来。突然一天群里活跃了起来。原来是陶老生日到了,我们每个人都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期盼他老人家早日康复,健康长寿,大家与陶老相约春暖花开时。

  夏天悄悄的来了,防控疫情也取得的阶段性的战略成果,却没能等到与陶老共贺的日子。

  今天,噩耗传来,震惊悲痛,我静静地回忆了一些与陶老在一起的片段,感念先生的恩德,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曾经有机会随陶老出访,看到他始终是忙于公务拜访和演讲,80 多岁的先生,精神矍铄,谈吐不凡。也有一些旅途中的闲暇时光,我们给陶老开玩笑,大家习惯称陶老为“陶爷爷”,我却开玩笑的叫他“陶老爷”。于是,陶老哈哈大笑,“好,爷爷和姥爷,不同的称呼,关系不一样啊。再后来的一个场合上,我随着大家依然称呼“陶爷爷”时,他却笑着说,你,该叫姥爷。就是这样的亲和力,让我们愿意走近他,却无拘束感。

  记得2016 年秋天,我们学校召开一个研讨会,邀请先生能够出席并讲话,然而他突然要做一个眼部的手术,未能出席,却写下来一篇长长的致辞,对于我们发生的教育改革一一点评,又指明方向。他说“三小面向未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付诸行动,像一切改革一样有过出生的阵痛,有过成长的烦恼,但中国正是需要许多这样的教育领域的先行者,为了圆一个中国梦而奋勇前行。”在场的每个老师听到这席话都感慨万分,因为他老人家“懂我们”。这种“懂”,鼓励着我们愿意向他诉说学校的故事。

  多元智能理论、办学体制改革、未来教育、OECD的教育改革等等课题,能够进入到中国的基层学校,甚至是广大教师的话语体系和行动之中,与先生的带动以及生动的讲解分不开。一个个生奥的、抽象的概念,经他老人家一讲,通俗易懂,真是高水平。因为他常常开玩笑说“这个发言稿“是在飞机上写的。我有幸在不同场合下,聆听过先生的“高水平”演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当然,吸引我们的还不止是演讲,更有他一贯的高大上又接地气的,通俗且又有追求的文章,听着他的报告,读着他不断的新作,我们敬爱的陶老也圈了不少“陶粉”。

  如今,先生故去,“陶粉”们惟愿先生一路走好!

  2020年5月19日

缅怀 | 追忆与陶西平先生的往事二三

  罗天林 | 编辑

  中国网教育频道 | 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采写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