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京津冀,定州郭氏缂丝:寸丝寸金

京津冀,定州郭氏缂丝:寸丝寸金
2019年10月11日 05:57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拿一堆烂线头,一个人慢慢地拆,直到全部拆清楚为止,这样来磨练耐性。过去,学缂丝都得从这一步开始。”谈起自己挚爱的缂丝技艺,定州郭氏缂丝第八代传承人程苗欣向记者娓娓道来。

  起源于汉代的定州缂丝在宋代达到鼎盛。据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居野介绍,北宋时期,定州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随着两宋交替,缂丝也传到了南方,“定州缂丝是南方丝织技艺的始祖”。

  王居野说:“缂丝看起来有雕刻的立体感,色彩浓淡自如,清隽秀雅。我形容它是‘拿梭子在经线上画画’。”与一般的丝织品“通经通纬”不同,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只露纬线不露经线,两面都是平纹,而不像一般的丝织品那样背面是凸起的。由于工艺繁杂,一件作品的完成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程苗欣是定州孟家庄人。像记者见过的许多民间艺人一样,四十多岁的她看上去气质沉静质朴。孟家庄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正是历史上定州缂丝发展最为繁盛的地方,村中保存有唐代“绫绢互市”的遗址,村口竖立着“缂丝之乡”的牌子。当年,就是这块牌子让程苗欣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那是2008年的一天,程苗欣还记得,一位路过的外地企业家被“缂丝之乡”四个字吸引,停下车打听了起来。“缂丝是什么?他问我们。”

  在此之前,从小接触缂丝的程苗欣已经专业从事缂丝制作十多年,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对缂丝的投入程度跟现在也没法比,一边缂丝,一边还下地干活。

  意想不到的是,在听过程苗欣对缂丝的介绍之后,那位企业家立马就下了一个十几万元的“大单”。“我从来没想过我的作品还能有这么大的价值。”时至今日谈起当天的情景,程苗欣仍然显得有些激动。

  接下“大单”,程苗欣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件作品当中。那是一副两平方米左右大小,缂着一百个寿字的“百寿图”。“打这时候起我也不下地了。我们把晚上当白天用,累得不像人样儿……”

  程苗欣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也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那之后,程苗欣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孟家庄1500平方米的缂丝艺术馆内,《牡丹图》《青碧山水图》《梅花寒鹊图》等缂丝作品图案逼真、色泽艳丽,赏心悦目。如今,程苗欣最看重的是缂丝技艺的传承。

  “刚开始学的时候是很枯燥的,我自己也一样。每天要八九个小时坐着不动,腿都会肿起来,坚持过三个月才会适应。”程苗欣说,对刚入门的学生,现在她会放宽要求,每天练习六七个小时,慢慢再增加时长。

  程苗欣的女儿郭菲继承了她的缂丝技艺,已经全职参与到了母亲的事业中。一个作品做两三年,每天操作八九个小时,如此单调又高负荷的技艺,如今的年轻人能不能承受得了?程苗欣并不担心,“只要认真做了,没有做不了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缂丝定州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