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浅谈非中心区域初中办学的思考

浅谈非中心区域初中办学的思考
2020年08月10日 16:1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来源:中国网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学校(尤其是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学校)充分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学校工作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城镇非中心区域是指受到了国家政策、体制变革、城市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区域。海拉尔区铁路第三中学作为一所建校20余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正处于这样的区域。

  学校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8年9月我服从组织安排任海铁三中校长,上任伊始就面对着海铁三中由于地处非中心区域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错失发展机遇,群众、家长满意度低,优质生源逐年流失,学校发展阻力增加等诸多棘手问题。这种状态既给我们带来了生存压力,也给学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非中心区域学校存在的问题

  痛定思痛,经过与教职工近两年的通力合作、摸爬滚打,我逐渐摸清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校园周边环境差,家长不重视,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家长重视不够。海铁三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整天忙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无时间也无能力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无力或者偏激。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搞好个人卫生、遵规守纪的习惯,致使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极不理想。

  2.家校联系困难。现代教育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可是我校部分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干扰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发现非中心城区学生,整体上看学习目标不高或不明确,需要教师不断的督促与跟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很不够,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心理,习惯了课堂灌输知识,课堂失去了活力。不少非中心城区学生来自周边乡镇,甚至是外来务工子弟,这样的孩子自小学以来接触的生活环境、文化熏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课外实践认知与中心城区学校学生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跟踪反馈、表达思想、解答问题、实验探究等诸多方面明显能力不足。

  3.忽视家庭教育。部分家长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品德习惯的教育,家长对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弱化。部分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不思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管教,失去约束,自由发展,无所顾及,造就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子,出现不尊重老师、做事不负责任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不是出于管教孩子的目的配合学校的管理,而是想尽办法为孩子逃避责任,甚至对抗学校的管理,造成学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校师资队伍年龄老化,水平弱化

  1.师资水平不高。海铁三中原属铁路办学,2003年移交海拉尔区管理。学校有部分教师是站段调入,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校长期处于超员状态,年轻教师无法得到补充,学校教师趋于老龄化。一些年老教师勤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蜕化、观念保守,以“抄教案、搬教参”来维持现状,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差,知识面狭窄,加之大多数教师的职称待遇得到兑现,教师没有了晋级的需要,造成多数教师安于现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热情亟待提高。非中心城区学校教师相比而言,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而且缺编情况非常突出,综合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学历人才,如果选择教师职业,往往将中心城区学校作为考编应聘的首选,退而求其次,才会考虑非中心区域学校,这样在教师资源配备初始就已经存在了一定差距,45岁以上教师总体学历结构相对偏低,直接导致部分教师在接触新课改时的思想观念转变费力,主动探究与改革教法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方式仍在主导,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技术了解不够,主动参与培训的力度、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教师不愿也不会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探究中。

  2. 教师队伍不稳。海铁三中近几年有十几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因各种原因调到了城区中心的学校工作,使我校师资水平结构和年龄结构更加不平衡,教师队伍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名优教师数量与兄弟学校相比明显偏少,在全市甚至在海区能称得上名师的则少之又少;二是工作动力还不够强,对教师职业存有消极思想和倦怠情绪;三是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不够,发生归因偏差。四是很多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技术落后,跟不上发展需求。非中心城区学校教师缺编情况相对更严重,突出表现:不少应聘教师,一旦考上就会想尽办法短期内离开,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不少课程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部分学科教师配置吃力、不合理。非中心城区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素质不高,成绩是衡量学校教学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近三年海区中考成绩,总结发现,非中心城区学校与处于中心城区的学校相比较。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的。长此以往,我校与兄弟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拉大,从而导致学生择校现象的发生,我校教学质量逐步走向了低谷。

  3.环节干部工作态度和管理水平存在一定问题。学校现有部分环节干部是学校硬性任命的,有的任职时间不长,学习培训少,工作经验不丰富,思路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质量意识,仅以维持代替管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只求相安无事。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教学常规全程管理的力度不够,平时检查注重教师常规资料是否详细完整,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监控,不能指导和督促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自觉完成教学常规工作。

  (三)学校管理理念出现偏差,管理不到位。

  1.制度建设重在迎接检查。学校管理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制定的制度缺乏科学性,没有适用性和针对性,并不能解决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有的制度制定得比较详实周密,但执行不力,没有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和功效,制度的执行缺乏长效性,只重眼前,对未来没有前瞻性,出现新问题往往措手不及。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不在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而在于制定贯彻落实制度的管理层面,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培养和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水平比完善制度更为重要。

  2.学校管理松散。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存在对教师思想教育不力,迁就迎合一些教师中的不良倾向,导致校风不正、教风不佳、学风不浓。一是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松散,对教科研重视不够,教师成长得不到引领,缺乏成长的意识与成长的动力,新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有效推广;二是教学质量低,教师工作没有激情,工作上得过且过,甘于平庸,不求上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遇事讲条件。工作尽量最小化,待遇追求最大化。敬业精神挂在嘴上,进取精神写本上,竞争意识淡漠;三是学生成绩不好不作深层的分析与反思,总是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责任,理由比困难多。抱怨之声不绝于耳,一味埋怨学生,一味责备领导。四是社会声誉差,家长、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信赖感缺失,遇事胡搅蛮缠,以发泄对学校、对教师的不满情绪。

  3.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轻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在学校建设中出现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到任时,我看到的现象是:学校条件好了,有形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加强,而师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优良文化传统却淡化了。其结果是教师不思进取,学生不爱学习。

  4.注重形式不讲实。

  近几年,学校迎接各种检查督导十分频繁。往往这项工作还没落实好,那个检查又来了。管理者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建设上,应付各种检查,这样就逐渐出现了适应症。以前学校拼命地准备各种档案材料,有的实实在在做了工作,也有什么也没做的虚假资料。这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管理者交差了,老师也学坏了,同时学聪明了,平时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要紧,只要在档案材料上下功夫就行了。

  这种应付形式的搞法,逐渐渗透于原来学校管理的诸多的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重档案材料,忽视了过程的执行和落实,到头来成了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这些形式化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上级各种检查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质上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也就是环节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还是责任意识问题。在学校管理中,有很多的问题不是不可为的,而是我们不去为之罢了,说到底是主观上的轻视,工作作风不扎实。

  二、釆取的应对措施

  面对这样的办学状况,笔者认为应当及时要解决纠正这些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些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对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

  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管理质。学校领导从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当好引领者,用服务文化来凝聚教师队伍,管理上要以“情”来带动队伍,用“爱”来关心队伍,引领教师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一是学校领导树立危机感,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防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为外行,在教育法规政策方面认识落伍。二是学校领导在人格魅力上发挥示范作用,为教职工树起道德标杆,促使全校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浓郁气氛。三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战斗力。校长作为班子的主心骨,在班子中起到领头羊作用。把民主管理渗透到班子成员中,整合资源,聚集力量,形成有战斗力的班子集体,开展扎实而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工作,让学校秩序井然,教职工步调一致,最大限度释放管理效应,推动学校发展。

  (二)加强学校管理,端正办学方向

  管理是一们科学,是一门艺术。管理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用心管理,用智慧管理,去创造性的管理。领导干部具备勤勉的形象,过硬的工作作风,学校管理才能够高效推动。

  我们实行务实的工作作风,把管理行为渗透到第一线,落实到主阵地。学校领导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必须深入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第一线,集中精力抓教学。只有从自身做起,做好样子,带好路子,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教学指挥权、发言权和管理主动权,才能鼓舞士气。所有学校领导干部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避免遥控指挥;必须走进教职工群众和学生中间,掌握实情,避免形式主义;执行制度必须将自己与教职工一样较真,避免人不正已和先正人后正已。

  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加强理性的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育过程的现象,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教研教改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验结果,处理好良好愿望和现实差距的关系;在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培养、考核和奖惩机制同时,加强过程的管理和人文的关怀,处理好考核与奖惩、评价与激励的关系。

  (三)注重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好学校必须要有好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上任以来,我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真正地关心教职工,想教职工所想,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把每一位职工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切实加以解决,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二是要真正落实民主治校,动员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广泛吸纳他们的智慧,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理解教职工工作的艰辛,公正公平地评价他们的劳动成绩,尊重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选择,建立融治的干群关系;三是重视教职工的管理和培养。对职工队伍坚持严格管理,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规范教职工的师德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责任心不能下降,工作步骤要到位;并努力为教师创设平台,鼓励教师成长,指导他们进步,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大力倡导逆境前行、校兴我荣的精神

  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正确的荣辱观,我们在学校一是破除悲观失望、怨天尤人思想,树立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的发展意识。目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来自外部环境,有的是我们自身的因素。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束缚手脚,丧失信心,泯灭斗志;而是稳住阵脚、挺起脊梁、活出精神。二是破除与己无关,置身世外思想,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与学校共进退的责任意识。很多教师对前几年学校班子是失望的,对学校发展是冷漠的,对学校的“负能量”是无视的。我们抓住学校利益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这一现实,告诉教师们只有学校发展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的认可度就会越来越高。只有所有教师共同努力,都有一种以校为家的精神,学校才会不断发展社大。三是破除个人及小团体利益思想,树立全校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全校教职工都能站在学校的角度,站在大局的角度去想事儿,做事儿,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坦诚,共同谋划学校未来,共同为学校建设出力流汗,增光添彩,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四是破除比落后,不比先进的比差思想,树立先进光荣、落后可耻,奉献光荣、不负责任可耻意识。有个别同志,思想消沉,不向做得好的同志学习,却专挑差的比,分不清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结果姿态比没了,觉悟比丢了,个人得不偿失,事业蒙受损失!我们争取树立一种意识,让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爱岗敬业,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同志得到应有的尊重,应有的奖励。要抓住向先进学习这个永恒的主题,去比思想、比业务、比能力、比政绩、比贡献、比品格。这样比,才能比出干劲、比出风格、比出成绩、比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当前我校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从困难期走向快速发展的转折时期。我们遇到许多新的课题,只有主动应对新的形势,调整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勇于实施创新,才能不断克服阻力,化解矛盾,开拓工作新局面,推进事业新的发展。在义务教育大发展、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众志成城,无往而不胜。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就一定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更突出的业绩。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破釜沉舟,激流勇进,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去弊革新,主动迎接挑战,在挑战中求生存促发展,用事实和成绩重拾家长、群众、师生的信心和热情,促进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深信: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海铁三中会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三中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