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董宇翔:聆听大数据

董宇翔:聆听大数据
2020年09月07日 14:38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未知的结果:弗吉尼亚沿海合作计划》,Unknown Outcome: A Coastal Virginia Collaboratory,Hermitage博物馆,弗吉尼亚,美国,Hermitage Museum & Gardens,Norfolk,VA.2020.6.5-10.2

  在展览《未知的结果》中,艺术家董宇翔呈现了全新的声音装置作品《聆听大数据》。作品为观众创造了聆听的体验以沉思大数据的物质性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艺术家在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市中心的一个数据中心及其周围的八个地点进行了现场录音。然后将它们进行数字混音,得到来自自然、都市和数字空间的混合声音。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和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的概念对大众而言似乎就是一些去无物质化的魔术。但事实上,它们非常依赖于物质材料和基础设施,例如数据中心,光导纤维等。《聆听大数据》揭示了信息技术的物质材料和基础设施的存在,以思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为它们依赖于空调、湿度控制和安保等技术以构建一个人工且孤立的生态系统来提供不间断的服务。

  在与博物馆公共项目总监安德鲁·克罗宁(Andrew Cronin)的对话中,董宇翔更深入地阐述了作品的核心观念。

  克罗宁(以下简称“克”):您作品的核心观念是大数据、声音与环境。在讨论作品之前,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大数据”?

  董宇翔(以下简称“董”):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与“大数据”相关的概念,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词听起来依旧如同魔术一般。我们事实上已经以各种方式生活在大数据环境中。使用互联网、智能电话和其他电信技术时都会生产数据,而“大数据”就是大量的数据,其中所包含得信息从你的计算机,通过光缆、数据库中心等其它基础设施发送到目标对象那里。

  克:“大数据”有声音吗?那声音从哪里来,听起来像什么?

  董: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听到过“大数据”声音。例如,在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时,我们会感觉到这些设备产生的热量。然后,会听到系统试图冷却设备而启动降温装置的声音(如风扇)。因此,实际上,人们对数据的声音,数据的物质性是有所体验的,但这种微妙的日常经验对于人们来说事难以察觉的。然而,您可以想象在数据库中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同时运行,那会产生多少热量,多少声音?

  克:《聆听大数据》的灵感是从哪来的?

  董:首先源于我使用数字设备时感受到热量和噪音的日常经验。另外,在研究生阶段的研讨课中,我读到了许多有关媒体生态学的著作(如Nicole Starosielski的The Undersea Network),它们研究有关光缆,数据库中心和其他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我开始意识到,看似去物质化的互联网实际上非常依赖于物质并深刻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然后,有一天,当我走入一个数据中心时,我对环境中强烈的“人工感”感到震惊。大量的服务器不断发热,不断运行的空调又试图给环境降温。房间中还有很多降噪材料以降低噪音,减少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数据库还有严格的安保措施。所有这些因素非常吸引我。在作品中,我为观众带来了来自数据中心的声音,以思考数据的物质性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