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苏睢宁:带动致富 构建美丽乡村幸福小康之路

江苏睢宁:带动致富 构建美丽乡村幸福小康之路
2020年10月21日 14:13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中国网10月21日讯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构建“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带动集体经济的增长和农民增收。

  2020年10月14日,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来睢宁检查秋收工作时指出,要坚持生态有机发展理念,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睢宁农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百姓致富、村集体增收。

  “家乡就是好地方,挣钱不用去远方”正成为睢宁人的共识。

  “现在你工作稳定了,还有什么其他的困难,我们来共同帮助你。”近日,沙集镇沙集村党总支部书记沙甫再次来到李超工作的地点,询问其工作和生活情况。李超是该村王前组的低收入户,由于家庭原因,早年辍学,一直没有正经的工作,脱贫成了李超最需解决的问题。沙甫就四处打听工厂招聘,在该村一家塑料制品厂为其找到送货的工作,每月收入近5000元,解决了李超的燃眉之急。

  “我现在每月有四五千块钱收入,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过完年打算把房子盖了,解决个人问题,这样全家的小康生活就有指望了。”李超说。

  “我们村建档立卡户138户,低收入人口380人,经过努力,2019年已经实现全部脱贫。近期我们对已脱贫户逐一核实,不能让脱贫户再返贫,也不能让边缘户再致贫。我们要把‘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落实好、跟踪好。”沙甫告诉记者。

  同样,在姚集镇房湾村,低收入户周保彩近段时间也找到了工作。松鼠咔咔乐园在开园之前,需要招聘大量工作人员,村里就把她的名字报了上去。经过介绍,周保彩顺利地在松鼠咔咔乐园就职,专门负责鸵鸟和羊驼的饲养。据周保彩介绍,这项工作对自己来说既轻松又好玩,同时每月还能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乐园还为其办理了“五险”,按时上下班又不耽误照顾家庭,简直是“幸福到家了”。

  “真没想到工作那么轻松,像俺这样没文化,外出打工也不现实,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轻松的工作,多亏了政府在这里建设了游乐园。我们村里面好多人都来这里上班了,还有在附近做生意的,收入都提高了。”周保彩感激地说。

  “房湾湿地真美,给我们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也解决了大部分的低收入户脱贫问题,造福了沿河的老百姓。”房湾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周保庆感慨地说。

  上有“阳光存折”下有“绿色银行”

  在高作镇官杨社区附近有一个占地42亩的光伏扶贫产业园,成排的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光伏电板就相当于‘阳光存折’,只要有太阳,我们就会有收益。”官杨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旭说到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是赞不绝口。这里光伏每天发电量4000度左右,并入国家电网每年收益132—136万元。光伏板底下建18个花卉大棚。

  “我们和沭阳一家花卉公司合作,他们在我们村光伏板底下建花卉大棚,带动10户低收入户工作,工资是60—80每天,按月发放。”张旭高兴地说,随着光伏发电收入稳定下来,该村把光伏板底下空地利用起来,通过发展花卉种植,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经济体。高作镇官杨村蒋东组的60岁蒋德光就在这里实现了脱贫,如今他成为这里的小组长,每天带领20多名工人管理花卉,除工资外,像他这样的低收入户还有额外的“红包”。“大棚以及苗木花卉由沭阳投资,除了工资之外,收益是沭阳70%、低收入户30%。”张旭说。一旁的蒋德光插话:“关键是我们有技术有产业有市场,以后年年可以有收益。”

  扶贫“花卉大棚”成为贫困户增收“小银行”。官杨社区建档低收入户64岁的李兰英笑称自己在“绿色银行”上班,每天从“银行”提取80元工资,感到很幸福。

  “火车头”领跑,拉着村民走上致富路

  企业与农户一系列合作新模式在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给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火车头”“牵引链”。

  户雁是梁集镇兴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他经常算自己的草莓收入账:“10亩大棚草莓能产到6万斤,按平均每斤20元计算,这一季就能卖到120万元,扣除50万元的成本,净收入能达到70万元。”

  兴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从农民手中流转了6000多亩耕地,作为“11841”体系中的“1”,县级农业公司结合梁集镇的区位优势,建议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户雁的这10亩草莓大棚是做给农户看的一个示范。户雁介绍说,农民可以承包公司的草莓大棚,苗子和农资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由专人负责,草莓成熟后有专人上门收购,承包户只需要做好管理就可以了,算下来,出去成本,一个大棚一年的纯收入至少8万元。

  姚集镇的农业公司徐州丰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负责全镇的技术指导、品牌打造、产品销售,36个村集体负责农产品的生产。公司先后流转土地两万亩种植了苹果、黄桃、山楂等,形成“百里黄河百里果”的特色林果产业带。在销售上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的销售模式进行产品的整合营销,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来进行产品推广,截至目前,公司资产达1.7亿多元,带动1000余农户实现致富。(刘涵 顾士刚 袁宗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李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