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2020年05月19日 16:59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著名教育家、国家总督学顾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西平先生因病于5月19日上午6时57分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85岁。

  据悉,尊重家属意愿,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陶西平同志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正式讣告由陶西平同志退休前工作单位另行发布。

  陶西平先生的离世,让教育界甚感悲恸!世之楷模,杏坛宗师,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一生致力于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质量的教育。这位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走了!他的雍容与开明,他的教育精神永存!他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永远闪耀的星!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1935.3—2020.5)

  陶西平:男,湖南益阳人,195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6年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1989年担任北京市市长助理兼教育局长,1993年起担任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时先后担任八届、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国家考试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荣誉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吾心惶惶,吾心哀哀,教育人悲伤感怀,纷纷写下悼词,沉痛缅怀陶西平先生!

  陶西平老师今晨在北京逝世。

  陶老长期在北京市工作,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在国务院组建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担任委员,我们曾多次一起调研和工作。后来陶老又受命组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并任会长,我被组织委派担任副会长。这样,在他领导下我们又多了一层工作关系。陶老厚重隽永、深孚众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一朝永诀,不胜悲痛。陶老千古。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

  陈宇

  陶西平先生,一路走好。

  从朋友圈里得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早年的北京市教育局局长陶西平先生于今晨去世了。

  这一消息让我意外,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和陶老并没有直接的交往,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是2011年暑期在杭州举行的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

  在谈到怎样认识今天的教育时,陶老的发言给人很大的启示。他说,“过去谈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时,一般用的就是两句话: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今天看来,仅有这两条够不够呢?需要我们认真再思考。”

  陶老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除了其政治功能以外,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教育的服务功能。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还要把学生当作服务的对象,帮助他们成才、服务他们成长。这是认识新时期教育特点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加强探索的全新课题。

  像陶老这样清醒的、善于思考的、具有强烈反省、反思意识的人民教育家,值得尊敬与缅怀!

  中国青年报社原副社长

  谢湘

  惊闻陶西平先生驾鹤西去,倍感痛心。陶老的一生,为了教育,推动教育,与教育同在。与先生之交,风轻云淡;惟先生之嘱,情浓谊淳。此刻用力记住,化为对生命的最高礼遇!

  记得2013年5月,清华附小召开“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阶段汇报会,陶老亲临会场,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效,认真听会一上午,肯定我校“1+X课程”改革方向正确、理念先进、框架合理、试验效果实在、生命力强大,真正适应和符合了教育的规律,抓住了小学教育特质。附小师生备受鼓舞,坚定信心,执著前行。

  记得2015年1月,陶老亲自带队,清华附小出席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中美校长论坛。他鼓励清华附小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代表,在论坛上发出中国声音,分享成志教育,赢得了中美两国专家的肯定。

  记得2015年2月,陶老又一次亲自带队,清华附小足球队前往阿根廷开展足球交流活动。他亲自出席清华附小与阿根廷足球合作的签约仪式,是要告诉我们:体育第一,要抓住中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好开端,深化“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教育……

  永远怀念陶老,永远难忘陶老的指导与嘱托。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窦桂梅

  沉痛悼念陶西平先生

  宗师远行,

  音容宛在,

  一生为教,

  广育桃李,

  执着耕耘,

  万世流芳,

  大家铭记,

  盛誉敬仰,

  吾辈当立,

  传承精髓,

  中华崛起,

  民族复兴,

  谨以缅怀,

  先生千古!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党委书记

  石磊

  说陶老是当今中国教育巨匠,我认为,他当之无愧。在我的印象中,陶老思维敏捷、观念前瞻,又极懂中小学校长的心,每一次听他讲话或拜读他的大作,都会有种如沐春风、茅塞顿开的感觉,让你直呼过瘾、解渴!

  犹记得去年教师节,陶老亲笔签名的大作竟成了我今生永远的纪念。许多年前,初识陶老,我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重,非常谨慎拘谨,但很快陶老就会让我消除不安与畏惧。陶先生非常体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是师者,更像一位慈爱温暖的父亲,对我这样的小校长都会无比关爱。

  记得一次同机出访,我有些晕机,80多岁高龄的陶老竟然走到我身询问我的情况,满眼都是父亲般的关爱。回想起当时的那一幕,我的泪水控制不住地滚落下来。

  近一年来,先生身体一直不好,我们这些晚辈甚为牵挂。先生不幸离世,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损失!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大师!

  敬爱的陶老音容宛在,英明永存!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

  景小霞

  我与陶西平先生结识源于“快乐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陶先生多次来一师附小做调研。1989年,“快乐教育”经验作为首都“坚持全面育人 减轻过重负担 提高教育质量”的教改标志在北京市小学教育界推广。

  三十四年来,“快乐教育”每研究到一个阶段或是在课改中有了新的实践,陶先生都会来到学校,肯定已有实践,指明未来方向,为“快乐教育”以及一师附小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2007年,我作为北京市第一期名校长第一工作室入室研究员,从师于陶先生,这使我有机会得到陶先生更多的指导。在陶先生的引领与激励下,“快乐教育”研究的内涵与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永远感恩、深切怀念敬爱的陶先生!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张忠萍

  今天是中国旅游日,本是一个很洒脱的日子——“5.19,我要走一走”。但陶老走得太远了,永远也回不来了,想到此悲从心起。知道陶老身体有恙,数传病危,但早晨看到消息,仍不敢相信,于是打电话从陶老近人处再次证实。进入4月,也曾暗暗替陶老高兴,终于闯过了“槛儿”(陶老刚刚过了84岁生日),不想最终还是撒手人寰。怀念陶老!陶老千古!

  忘不了陶老分享“最好的成长永远在路上”,那是在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的一次座谈会上。陶老讲到:“我大约在60年前担任一生中第一个班班主任,那是一个女生班,那个班的学生许多已经去世了,现在年龄最小的也已经超过75岁……那是一次全班的野营,夜晚在星光下,在永定河的河滩上,听着哗哗的河水流淌声,大家在篝火旁,和面,拌馅儿,包饺子。”

  陶老还讲了很多,但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听一个80多岁的老教育工作者,讲60年前带着一班学生的游历,且这些人现在最小的年龄已经超过75岁,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是对研学旅行意义的最好的诠释。也就是从那时起,“5.19,我要走一走”在自己的头脑中日渐清晰。当然,这一切同样离不开活动的组织者——圣陶教育研究院。

  在这之后的两年中,江苏圣陶研究院陶金院长及其各位专家从清晰理念到整体构建,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与姚炜先生主编的《带着课本环球旅行》(长江流域篇、黄河流域篇)也作为阶段性成果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9年10月陶老等为新书发布揭幕,因为一些原因,自己没能参加那次发布会,一张照片记录下了那珍贵的瞬间。遗憾之余,还期盼下次……没成想,陶老这次走得这么急、走得这么远。

  “5.19,陶老要走一走”!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把《带着课本环球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和您说一说……愿陶老一路走好!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书记

  刘飞

  深切悼念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永远感念陶老对东城教育的厚爱、关怀与引领!至此,天堂多了一位令人敬仰、睿智、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教育家!愿您天国幸福,再无病痛。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

  尤娜

  我最近在硏读陶西平老师的文集,读着读着,得到老人家离开我们的消息,眼泪不自觉地掉下来,落到字里行间。陶老师不仅是教育理论硏究者,更是教育实践推动者。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高峰

  北京十二中的老校长,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受益良多的老领导!也在前不久,十二中另一位老校长方军燕不幸离世,两位老校长奠定了上个世纪十二中作为北京市老牌重点中学的坚实基础,几代十二中人都享受着老一辈教育家精神的护佑!陶老每年都会回学校给老师们讲一堂课,常讲常新,永远走在全球教育创新最前沿,他创办金帆民乐团,创立校办企业,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重的双基教育,为十二中确立了“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的12字校训!

  中育贝拉国际高中校长

  田敏

  惊闻陶老去世,悲痛之情无以言表。记忆中的他不像个领导,更像个和蔼的长辈。他总是神采奕奕,80高龄仍然思维敏捷、步履矫健不输年轻人。不能忘记是他一直为民办教育发声,一直鼓舞着民办教育人的士气!感恩先生的支持和指引!愿先生一路走好!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

  朱敏

  记得十年前,陶西平先生作为北京四中校友,被学生邀请回母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陶老精神矍铄,与一般的年长的教育专家不一样,他很幽默,好像无所不知,特别是热点现象,流行的话题,时尚的语言,他都了解,能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娓娓而谈,生动有趣,把小故事与大道理融合起来,学生都爱听他的讲座。

  2018年,在丰台二中的办学研讨会前,我准备出了一本教育专著《培养尚品的中国人》,陶老那时身体就不太好,但还是短信鼓励我好好做校长,并欣然答应为我这本小册子写序言,他说:“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你讲述了丰台二中关于如何立足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考”。他特别希望丰台二中越来越好,多次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指导。

  特别感谢和怀念这位教育家前辈。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

  何石明

  我和陶西平先生曾有过几面之缘,有幸聆听过先生的几次讲演,言语生动,譬喻多方,谈教学,谈德育,谈评价,谈课改,始终都在谈育人。育人,立人,利人始终是先生的追求,也是赠予我们教育后学的宝贵财富。今闻先生骑鲸西去,不胜惊愕。愿先生安息。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副校长

  刘炜

  惊悉陶西平先生辞世消息,心情十分悲痛!我们全家向陶西平同志的离去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八十五载人生,陶老奋斗了一生,笑傲了一生,搏击了一生,精彩了一生。如今我们逝去的不仅是一位长者,更是教育人的向导,离开的不仅是一位老人,更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悲痛长号、泪眼呼啸。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让我们祈祷,陶西平同志走入天国的怀抱!安息!

  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

  曾军良

  陶西平先生生平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1954年,陶西平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但不久后便因病休学。1955年,20岁的他参加工作,成为北京市第九中学的一名教师,从此他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普通教师到中学校长,再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一路走来,他始终保持着高瞻远瞩的姿态,着眼于教育发展的未来。

  改革开放之初,时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以下简称十二中)校长的陶西平,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积极试行他的改革方案,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做文章,为十二中的教育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然而,许多人对民办教育仍抱有偏见。在这种背景下,已走上市级领导岗位的陶西平多次发表讲话,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了当之无愧的国际前沿领域之一,美国与日本纷纷开始进行“脑科学与教育”的研究。2006年,陶西平在《脑科学与教育》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脑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对于激发人的潜能的巨大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脑科学知识的学习。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教育公平成了陶西平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他看来,教育公平已经从入学机会的公平转化为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的公平。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陶西平在民办教育领域也做出了许多工作,民办高校在优胜劣汰中洗牌分流,一部分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强势品牌,另一部分规模日益萎缩甚至转让关闭最后依法责令停办。陶西平说,“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才进入一个转型期,路还很长很远。风物长宜放眼量。”陶西平也同时指出目前民办高校所存在诸多矛盾,诸如法律与条例相关规定的具体化及程序化严重滞后,用地优惠、税收优惠不能充分落实等;现实遇到的如法人地位、产权明晰等问题尚无明确解决方案;一些民办学校尚未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影响了行业声誉等等。他在分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时曾预言,2020年以后,中国民办教育将进入到相对成熟发展期。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闻听陶西平先生今晨逝去,不胜悲恸。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贺春兰在朋友圈发文表达对先生的哀思:

  我和陶先生没有更多交往,2007年7月,周刊举办第17次教育之春沙龙,老人家特别派了助理赶来听会,会后还特别给了我电话。之后,少有接触。几年之后的一天深夜,他电话过来,邀请我参与协会做些事情。我于是开始观察这个协会、这位领军人。并没有过很系统的采访,我很愿意通过旁观来感悟他。

  民办教育协会没有多少专职人员,他邀请各路曾经为民办教育作过贡献的人进入协会,在参与中凝聚大家;他支持业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当协会分支机构领军人,从而为分支机构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协会依托会员单位开展活动,积极回应会员单位的共同需求,协助利益表达,积极进行政策建言;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估等活动引导会员规范发展,自然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所以,在官、民之间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也使协会自身的形象得以树立。今天,协会每年一次发展大会,已经成为民办教育界的盛会,协会大家庭越来越有了精神家园的作用。

  在我看来,是先生的雍容与开明让协会工作开放、规范而有序。也正是基于此,协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风生水起,在民办教育业界产生了向心力,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

  陶西平不仅具有前瞻意识,同时也具有实干精神。他既着眼于未来,也立足于当下。多年来,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先后主编《教育评价辞典》《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丛书》等书,著有《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沉浸于求索之中》《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在反思中创新》等书,这些作品反映了陶西平在不同时期对教育的思考。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在漫长教育年岁中,陶先生说出了许多教育名言,与君共勉: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教是人生的起点;家风则是传承这个家庭、维系家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国际化人才的三条标准,第一条全球化视野,第二条通晓国际化的规则,第三条具有国际领域交往和交流的能力。

  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赋予课堂以生命价值。要从“接受型教学”向“质疑型教学”转变,构建课堂的“审辨文化”。

  我觉得未来是没有时间边界的,但研究未来学校应该是有时间边界。

  从培养“感觉”开始,应当是教育的普遍规律。

  

  (视频资料:陶西平先生生前接受中国网教育频道采访)

  直至2020年,这位八旬老人仍活跃在教育的舞台上。六十载春秋与冬夏,支撑陶西平走过漫长岁月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正如他喜爱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穿过漫长的岁月,我回来了,我还是那颗头颅,还是那颗心。”

  陶先生,世之楷模,愿您一路走好

痛悼!陶西平逝世,一代教育大师为何值得我们怀念?

  中国网教育频道 | 来源

  罗天林 | 编辑

  本文由中国网教育频道采写,并根据《光明社教育家》、《中小学管理》、《教育圆桌》编辑整理。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