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集团晋控电力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国有企业提质增效“32字要求”,制定《落实“32字要求”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营分析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建立经营分析制度的通知》《经营分析工作例会制度》等,从产业布局、经营机制、科技创新、考核导向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管理体系。
在产业布局上,晋控电力积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煤电机组,加快建设大同、长治、新疆三个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基地,推动电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长治百万投产发电,成为我省第一座双机投产的百万电厂,电力产业进入“百万时代”;同热三期两台100万千瓦项目取得“路条”,拟于6月底开工建设;长治煤电储运项目列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建设名单;塔山三期、漳泽三期、河津三期“上大压小”实施方案已上报省能源局;大同、长治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示范基地项目和大同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新疆综合能源签订清洁能源合作协议330万千瓦;积极推进“三改联动”工作,力争“十四五”末期,机组调峰能力达到纯凝工况35%、供热工况40%,同华、塔山、河津供热供汽能力在原有基础继续提升;做好2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容量替换等工作,全方位推动电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营机制上,晋控电力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健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国同行业中选定标杆,从发展思路、经营指标、改革举措、运营机制、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对标找差,细化措施、补齐弱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积极争取中长期电量,统筹电力现货交易报价,加强协同联动,确保综合电价水平高于全省平均值;加强燃料管理,提高长协煤兑现率,合理优化煤源结构,科学安排运输调配,推进各电厂配煤掺烧,切实降低燃煤成本;强化发电可靠性指标管理,提升机组等级检修质量,加强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控制机组平均非计划停运,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达到92.5%以上;加强环保指标对标工作,固废综合利用率整体平均达到38.7%以上;持续推进资产证券化管理,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优质资产注入晋控电力,对低效无效资产进行实时剥离,应装尽装、能装快装、有进有出,实现上市公司资产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
在科技创新上,晋控电力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5G应用,对已有系统模型、数据进行优化完善,推进同华、同赢发电公司智慧电厂建设,确保到2025年智能电厂占到1/3以上;将建设国企数智化管理平台作为未来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协同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建设,形成“管理建在制度上、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权限上、权限建在平台上、平台建在数据上”的完整体系,同步实现管理的加强和效率的提升;设立科创研发分中心和11个科研工作站,聚焦电力前沿发展技术,抓好节能降耗、灵活性改造、深度调峰、固废治理、碳排放等新科技技术成果应用,2021年科技研发同比增长34.7%;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科研投入产出实现“双”增长。
在考核导向上,晋控电力持续深化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深化岗位“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层级管理体系,实行岗位动态管理,畅通晋级通道;持续深化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推行有进有出的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加大专业人员的补充和培养力度;持续深化工资“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薪随效动”的原则。
晋控电力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压舱石”作用,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红润
责编:米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