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双王城村民侯泮龙的脱贫路:种出来的“红”日子

双王城村民侯泮龙的脱贫路:种出来的“红”日子
2020年11月26日 08:42 新浪网 作者 湘湘xv

  日前,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盐碱地沙培西红柿基地大棚内,一个个火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54岁的侯泮龙和妻子正忙着采摘,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摘了三茬儿,快1万斤了!”说着话,俩人手里的活儿一点没耽误,一筐筐西红柿被运到客商车上,换来的一张张“红票子”,就像眼下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务实为民的好干部!不仅让我们生活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帮我们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侯泮龙直言“没想到”。侯泮龙是卧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前因种种原因致贫,他四处打工补贴家用,可生活一直不见起色。

  了解到种植大棚西红柿收益好,2015年,侯泮龙四处筹借了5.3万元,到古城街道承包了一个大棚,跟着周边菜农学起了种西红柿。“当时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小心翼翼。”眼看第一茬西红柿就要丰收,日子要有盼头了,可还没等侯泮龙喘口气,一人高的西红柿全部因根腐病死掉,“颗粒无收,那种绝望的心情,无法形容!”

  跌倒了,重新再来。第二年,不服输的侯泮龙一边虚心学习种植技术,一边加强管理,白天黑夜守在大棚里,终于迎来了丰收季。当年西红柿价格也好,侯泮龙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你有经验,来村里领着种大棚吧!”2019年初,卧铺村党支部书记刘秀花找到侯泮龙,称村里要建第二批温室大棚,邀请他加入。没有资金,村里帮着贷款,土地村里统一规划,水电路配套建设到位……就这样,在外打工多年的侯泮龙回到村里继续打拼。在园区、村委的支持下,建起了一个150米长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电动卷帘机、水肥一体机、自动放风机等全部配备到位,当年8月就栽上了苗子。

  “激动啊!做梦也没想到咱能建起这么高科技的大棚。”大棚建起来了,侯泮龙直接把家搬了进去,全天候照顾。虽说侯泮龙有种植西红柿的经验,但卧铺村的土质不一样,属于盐碱地,采用的也是无土栽培技术,需要他重新学习。就这样,侯泮龙一边实践一边琢磨改进管理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当季收入12万元”。

  靠着勤劳与钻研,侯泮龙的蔬菜种植技术越来越娴熟,种出的西红柿品质好,价格自然也略高。“一年两茬儿,全年总收入20万元左右,今年刚开始卖,从目前行情看,孬不了。”如今的侯泮龙,日子越过越滋润,他和妻子还商量着外出学习,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技术。

  “能有今天,真心感谢大家伙儿的帮助。园区、村干部三天两头过来看看,有啥要求尽量帮着协调解决,市里的蔬菜专家也经常送技术下乡,手把手地教我们吃饭的本事。”在扶贫政策和园区、村干部的帮扶下,侯泮龙的日子越过越好,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如今的侯泮龙,已成为村民们争相学习的榜样,他也正鼓足干劲,大踏步迈向幸福小康的致富大道。

  记者 袁萍 付冰川 通讯员 孙梦云

  【来源:寿光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脱贫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