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徐炜:情驻第二故乡 用心实干帮扶||李忠海:圆了进城梦 日子有奔头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徐炜:情驻第二故乡 用心实干帮扶||李忠海:圆了进城梦 日子有奔头
2020年12月05日 00:48 新浪网 作者 湘湘xv

  情驻第二故乡 用心实干帮扶

  宁波市委组织部派驻兴义市挂职干部 徐炜

  我叫徐炜,是宁波市委组织部派驻到兴义市的挂职干部。 2018年4月,受组织选派,正式挂职担任兴义市政府党组成员。

  两年多来,我已经把兴义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真心真情实干帮扶,扎扎实实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兴义虽不是贫困县,但贫困人口并不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也有待提高。在推进兴义与宁波余姚两地对口协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调研、论证,我发现黔西南州的州花、兴义市的市花——三角梅产业比较有发展前景,于是我就积极争取到帮扶资金500万元,在兴义开展三角梅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大棚建设。

  其间,经过我的牵线搭桥,邀请到了中国热带农科院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以及贵州大学、宁波市农科院和余姚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多次到三角梅育苗基地提供技术指导、问诊把脉,仅用8个月的时间,育苗大棚、喷灌设施、蓄水池和管理用房就全部完工。目前“三角梅育苗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已覆盖带动周边贫困乡镇7个贫困村的贫困群众增收。

  在我的牵线下,余姚市牟山镇与兴义市侠家米村开展对口帮扶,支持开发油炸折耳根等休闲食品。之后,我又相继引入甬优水稻、余姚榨菜等宁波良种和技术,试种在今年均已获得成功。

  两年多来,我几乎走遍了兴义27个乡镇街道和82个贫困村,起草了《兴义市“党建+”东西部协作建议方案》,提出“以党建为引领,将农业产业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肯定和采纳。

  此外,我还积极推动兴义在余姚建立兴义农特产品直营店,在广州市江南果蔬批发市场设立兴义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在余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对接“甬工惠”、宁波供销电商等平台。

  同时,为激发当地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我每年还组织当地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到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学习,并先后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市民劳动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余姚、东莞、汕头等地就业。从2018年起,已先后组织12批次693人赴余姚市开展“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等专题培训和实地观摩,已输出贫困劳动力到浙江宁波就业607人,其他地区就业1829人。

  去年,兴义市实现了所有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在贵州全省19个非贫困县中位列第三,我也相继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韦欢 整理)

  圆了进城梦 日子有奔头

  册亨县纳福街道亨达市场新市民 李忠海

  我的老家在册亨县百口乡各江村八路组。 百口乡是册亨县最偏远的乡镇,而各江村距离乡政府还有21公里,村子周围山峦起伏,交通不便。 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最大的感受是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想要脱贫致富,更难!

  在老家时,为了增加收入,我除了种庄稼,还养了猪和牛。可老家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辛苦耕作一年,收获的粮食仅够糊口,加之交通不便,养殖成本相对过高,牲畜也卖不出好价钱。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像我一样在大山里受穷,2009年和2011年,我相继把儿子、女儿送到县城上小学,租房住,由我父亲专门照顾。

  我和妻子不得已成了“留守父母”。于是,在县城买套房,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生活,成了我最大的梦想。

  两个孩子同时在县城里上学,每年房租、生活费、零用钱等开销加起来得两万多元。

  为了减轻负担,我买了辆货车走村串寨收玉米、桐籽、废品,在老家养羊、羊牛,也曾外出务工,可惜辛苦打拼一番,赚来的钱除去家庭开销,难有结余。

  存够钱在城里买房,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这个梦想对我来说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2016年,在得知百口乡将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消息后,我欣喜若狂。根据政策,我一家四口能免费分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这意味着我进城安家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2016年底,我把在老家养的60只羊低价处理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到了册亨县纳福街道亨达市场。

  进城后,我先到驾校当了一年教练,后来看准搬迁群众进城需要购买家具这一商机,决定自己创业。201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贷款在县城的百口小区开了一家家具店。除了做家具生意,我还和朋友在老家合伙养了40头黄牛,年均纯收入有8万多元。有了稳定的收入,第二年我就买了一辆13万元的小轿车。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圆了我进城安家的梦想。搬进城后,生活条件好很多,看病也方便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现在的我浑身充满干劲,不仅自己要富起来,还要带动乡亲们富起来。(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毛倪佳 整理)

  【来源:中国黔西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