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美金就想实现量产,李想炮轰团车“大概率是骗子”

5000万美金就想实现量产,李想炮轰团车“大概率是骗子”
2022-01-19 09:49:33 12缸汽车网

1月16日晚,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其个人微博上转发团车CEO闻伟宣布造车后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炮轰其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通过“提炼”李想的微博内容,李想对团车的印象是“指望周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普遍都是骗子,或者大概率自己是骗子”、“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等。对于李想的“毒舌”,我们早在他与大众中国CEO冯思翰的较量中便已经见识过,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创业者”能够引起了李想的炮轰呢?

“普信式”造车新势力!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团车网发布公告称,将通过组建包括设计、研发、生产等在内的团队构成新的电动汽车生产线,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闻伟此次造车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承担产品规划、造型设计、测试、底盘、三电、智能座舱、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等几乎所有的造车流程,具有20多年造车经验,在技术、样车上均有沉淀。

需要注意的是,闻伟表示,该团队是带着半成品车型而来,团车的第一款车型将会在诸多半成品中选一款,定价在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预计2022年金九银十就能预售。据闻伟原话,“我们优先考虑直销模式,同时具备在下称市场落地的渠道优势。”

换句话说,闻伟向外界描述的画面是,团车网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正因为如此,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才会在1月16日发布微博质疑团车在造车项目上的规划等等。对于李想的质疑,闻伟于1月17日回应李想的质疑,将双方的矛盾再次升级。闻伟表示:“没想到万里长征迎面的第一枪来自李想先生。除了节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断?冯思翰被反怼比就是当初看走了眼喷得太早了?所以谁也别把自己当先知,也别成为自己最记恨的那波人。”

不得不说,闻伟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实在厉害,把李想比喻为当年的冯思翰,把自身比喻为当初的李想。不过,缸哥在观察了全网就该事件的评价后发现,大家对闻伟并无好感,甚至对该比喻表示不合理。究其原因在于,李想在与冯思翰正面硬刚的时候,理想汽车已经成功推出了理想ONE,并且已经在市场上积累了一批用户。

反观闻伟口中的造车规划,给所有人的感觉是“满嘴跑火车”,仅仅一百多号人就敢硬刚成千上万名员工的车企。需要注意的是,闻伟在描述其团队时,闻伟给缸哥的感觉是他的团队几乎无所不能。据一位从事汽车制造的网友表示,“恕我直言,100多人的团队这么无敌的吗?凭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我绝对后边加个零(1000人)干这些事都累得半死”。另外,闻伟表示其团队能够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周期从36个月缩减至18-24个月,并且把每一款车的量产成本缩减至5000万美元左右。通俗一点来说,在团车的造车计划中,打造产品这一环节将交由外部团队来负责,而团车只负责产品定位、营销和渠道网络等,也是说团车只负责卖车。

对于上述闻伟的话语,大多数行业人士均表示不靠谱,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如此小规模的团队到底能够打造出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且是否能在市场上立足,尤其是当媒体问及闻伟关于团车造车的成功率时,闻伟表示:“我觉得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胜算,即使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众所周知,即使是宝马、奔驰等汽车生产商,打造一款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人力都是远超于团车现阶段的规模,产品后续推出之后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依旧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在没有推出产品之前,我们很难将其列入正在的车企序列。

低成本造车可行吗?

回归到李想和闻伟争论的话题“低成本造车可行吗?”。缸哥认为,低成本造车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从目前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来看,成功率几乎为零。上述中,闻伟表示将会把产品的量产成本降至为5000万美元。结合近年来热门的造车新势力预计或已花费的造车资金来看,雷军曾表明小米造车前期的投资为100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李一男在发布自游家品牌时表示,预计造车成功至少需要30亿美元。无论是小米,还是牛创新能源,它们预估的造车成本普遍都在百亿以上。

除了上述两个初出茅庐的新势力车企以外,作为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的蔚来汽车,其创始人李斌曾表示:“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元,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不是说达不到400亿元就没有机会,但是风险会高很多”。从中可以看出,造车依旧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行业。

假设团车造车采用代工的方式,是否能够实现低成本造车呢?缸哥认为很难,甚至说不可能。即使是低成本造车,大多数新势力车企为了避免出现同质化,都会通过自己的优势来打造出专属的品牌特性,比如说智能驾驶等等。然而,要想成功打造这一特性,所需要花费的资金也是非常高昂的,因此想要单靠5000万美元就实现产品的量产,无疑是痴人说梦话。至于闻伟提及团车造车受到多方的关注,且会引进地方政府参与其中。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团车网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66.85%,归属母公司净亏损2.74亿元。对此,缸哥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会支持一个正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且具有极大风险的项目感兴趣。

总结

不得不承认,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并不意味着低成本、小规模就能实现产品的量产,毕竟汽车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商品,同时也承载着用户的安全。因此,团车想要实现产品量产化,不应该只是打打“嘴仗”,更多的应该是拿出点实力出来给大家看,比如说介绍一下造车团队。最后,我们也将会持续关注该“造车新势力”,希望它能够打破现阶段“造车=烧钱”的定律。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