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晚年的齐白石在北京画松,少白汤发周说他,想的却是家乡的松林

晚年的齐白石在北京画松,少白汤发周说他,想的却是家乡的松林
2021年05月15日 14:58 新浪网 作者 上海齐白石书画院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犹存人世间。

  要问余墨哪里赏,上海松江大学城!

  

  晚年的齐白石在北京画松,脑海里想的却是家乡的松林,耳畔听到的也是南岳 祝融山的泉声。他还在题《松窗高卧图》中写道:记曾栽树荷锄行,此曰 还家梦不成安得老年无个事,北窗高卧听松声乡思、乡情、乡愁是白石老人晚年创作的内在动机,而松树早已成为 了老人思乡的一个重要载体。

  

  齐白石作品《松鹰图》

  说到画竹,大家一定知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北宋 大文豪苏东坡的《文与可画篇茑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篇散文不仅高度评价了他的表兄、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成竹在 胸” “心手相应”的创作能力,也为后世进行艺术创作提出了理论标准。 文与可画竹下笔迅速,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开创了画竹的新局面。 他的竹也成为了文人画兴起的标志。

  

  齐白石作品《竹林蟋蟀图》

  画竹在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并不显突出,难以称其为代表性题材,数量 也不算多,这恐怕和他自大为画竹难以突破前人,不易出新有关。他曾在 58岁时的作品上记道:“余喜种竹,不喜画竹,因其平直,画之,与世之画家自相雷同,”

  

  齐白石作品《朱砂竹》

  白石老人认为,自古以来画竹者众多,但是画得好的 却只有宋代文与可、元代李衍、明代夏昶和清代郑板桥等屈指可数的几个 人,大多数人不是真而不妙就是妙而不真。齐白石老人认为,凡是画 得好的都是从写生中来的,所以,他也格外重视写生。平日里多喜种竹, 四时观竹,观察竹子的时间很多。他曾在题画上记道:“与可以烛光取竹 影”,又有“郑板桥云:‘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 影中耳’,余亦师之”。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辛丑年 【牛年】发布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