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金华村:昔日“孤岛村”走出“金色”大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金华村:昔日“孤岛村”走出“金色”大道
2020年08月12日 22:05 新浪网 作者 江苏经济报

  绵长的绿荫大道、浓郁的薰衣草花海、别致的新农房……近日,当记者走进金华村,已分不清这是林还是村。若要描述这个田园乡村,“绿树村边合,清流泛碧波”这句诗再合适不过。

  近年来,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通过腾空间招引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等“金色”发展路线,打出独具特色的“金”字招牌。

  拓思路,升值闲置“金”资源

  “这里村庄环境优美,还有网红旅游点,游玩的人多了,来店里吃饭的人也就多了。”十里香是金华村于2018年引进的两家农家乐餐馆之一。十里香老板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金华村的农旅发展前景,他当年就签下10年的合同,租赁民房来经营餐馆。据介绍,自2019年开馆以来,十里香实现营业额约120万元。

  作为金华村引进的第一个大型农旅项目, 2019年6月开园的230亩金华花海共吸引游客6万人次,门票收入近130万元,大大带动了村内民宿、农家乐的收益和村民的收入。

  游览金华村,记者发现,村内已建起咖啡馆、设计院、工作室、展示空间等田园综合体。据金华村书记瞿桃林介绍,2019年金华村大力整治和清退散乱污企业,全村共腾退厂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并与田园东方携手,利用腾出的土地空间优势引进农旅项目和文创项目。整个规划以“田园客厅”为载体,构建“一厅多园”产业布局,把金华村打造为集农事体验、艺术田园、乡村众创、亲子度假于一体的乡村生活体验地。“这些将会成为金华村富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为金华村注入发展新活力。”瞿桃林说,金华村以“农业+旅游”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农旅、文旅结合的生动样本,“村强民富”成为最醒目的“金”字品牌。

  不仅如此,村内腾出的空间还规划建造起了健身区、游园、百姓会堂等民生设施,同时为村组建的门球队、象棋组、舞蹈队等老有所乐项目提供了场所。

  一座桥,架起致富“金”希望

  金华村,如今是经济强村。2019年,该村实现村级稳定性收入超2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7万元。

  然而多年前,它是一个贫穷落后、无人问津的“孤岛村”。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同其他村年青人一样,早早成家的李建妹打算着进城找份工作维持生计。“那时候在村上企业做工一天工资才3块,到了镇上一天能挣十几块,肯定要想办法在镇上找到工作。”

  而当时的金华村还是个四面环水的“孤岛村”,村民进城只能坐摆渡船。要卡点提前到达岸口等船不说,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摆渡船封渡,村民也只好“认命”耽搁当天的工作。“从家里步行到村头摆渡口就要半小时,再到吴淞江对岸又要将近半小时。晚上下工了还得赶路,不然5点一过赶不上最后一趟船,就回不了家了。”李建妹对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

  闭塞、落后的环境不仅让村民的挣钱路难上加难,也阻碍了金华村联通外界的渠道。“那几年也少有姑娘愿意嫁到村里来,整个村条件太苦了。”金华村老党员朱桂荣回忆说。

  “村里要想办法建一座大桥,方便村民出行。”1992年11月,金华村原书记汤仁青一上任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造桥大事。交通不便利,金华村就永远没法发展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造桥的资金从哪儿来?老书记四处想法子、找路子。“百姓捐一点,上级给一点,亲朋好友讨一点”,就这样最终凑齐了124万元。

  1993年,大桥工程启动建设。不到一年,金华大桥竣工通车,横跨吴淞江。

  大桥通车后,出村的人方便了,进村的人也多了,其中不乏有投资者和企业家。在老书记等人的努力“交际”下,村里办起了五金、塑料、石化等领域8家企业,还接到了上海家化等工厂订单。朱桂荣说,8家村办企业年销售利润几十万元。

  网红村,留住乡愁“金”特质

  除了工业发展,桥通也打开了金华村传统产业致富的通途财路。

  这里的村民只要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每年腊月有腌制腊肉的传统。在老书记的召集下,村内有威望、有“下海”经商经验的老人一块找渠道做销路推广,并设计好统一包装、贴上金华标签,打开了金华腊肉的知名度,吸引大量本地和外地顾客慕名前来购买。

  为传承、推广金华腊肉美食品牌,金华村成立腊肉协会,目前全村共有150多户村民入会。杨正泉家每年腌制腊肉几千斤,他告诉记者,现在道路通了,汽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依托腌肉生意,前两年他每年能挣不少钱。

  2020年春节,金华村共销售腊肉约3万盒,户均增收5千元左右,金华腊肉已成为全村特色产业。

  “村里现在各方面发展差不多稳定了,要想办法让金华村更有特色。”2017年,从老书记手里接过“接力棒”的瞿桃林一直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村庄的颜值和保留乡村特质。

  金华,碧水留金,景中生华。

  借着金华村北华翔自然村于2017年被列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的机遇,瞿桃林便开始了一系列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改进村内5座公厕并严格按照“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风貌管控要求,对早期建成的不符合江南水乡风貌的房屋进行整改;农房实施统一翻建;村内新建6个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实施统一布管收集、统一集中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引导村民养成垃圾不落地的生活习惯……金华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200多项荣誉称号。

  “生活在这里很幸福,环境好、空气好,城里人还羡慕我们呢!”在百姓会堂内,李建妹正在打扫卫生。她说,这样的工作很轻松,既方便照看外孙女,还能赚点“外快”,再加上退休金、村内年底分红等,每年能有近4万元收入。不久,她要和其他门球队成员一块儿,代表金华村参加市里的老年人门球比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