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涉水到广普及,长三角何以成为公务公共出行“油改电”模范生?

从初涉水到广普及,长三角何以成为公务公共出行“油改电”模范生?
2022-04-29 16:36:49 江苏经济报

近日,以“交通迎亚运·窗口大提升”为主题的新能源巡游出租车投放仪式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20辆威马新能源轿车披上一身崭新的“绿衣”,迎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的到来,擦亮城市窗口。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前,当地将实现所有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全覆盖,并打造一支优秀驾驶员队伍,为亚运期间观赛群众和与会人员出行提供重要交通保障。与此同时,杭州首批300辆纯电动新出租车预计将于五一节前后上路。到杭州亚运会开幕前,杭州预计将有3000辆新出租车上路运营。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向上地发展。

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2019年由交通运输部、中宣部、工信部等12个单位联合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强调“以实施新增和更新节能和新能源车辆为突破口,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等领域,进一步加大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长三角四省一市紧跟国家方针,根据自身特点挖掘突破口,在公务和公共领域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动足了脑筋,收获了成绩。

那么,长三角成为全国“模范生”原因在哪里?

上海:提早布局,勇敢创新

早在2010年,上海已组建了包含350辆油电混合巡游出租车的上海世博出租车队,试水新能源汽车于公共出行领域的可能。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约车也逐渐都挂上了上海的新能源车牌,真正意义上把新能源汽车定义为城市公共出行的一个可选项。

2018年9月19日,上海大众出租首批50辆荣威纯电动出租车正式上线运营,为上海出租汽车行业正式开启“绿色出行”时代。另一个本土车企车型威马EX5则成为《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专用车,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了更加清洁的出行方式。数据显示,到2021年6月,上海纯电动出租车已超过9000辆,达到全市营运车辆的1/4。而从2019年起,上海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新采购(新增和更新)的适配车型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80%,远超此前的30%。

安徽:广泛覆盖,提升比例

2020年,安徽建成各类充换电站 600 座以上,分散式充电桩 18万个以上,具备满足 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能力。

此外,合肥市与芜湖市自2017年起,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80%。2018年,合肥与芜湖新增的巡游出租车100%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新增和更换的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机要通信用车全部配备新能源汽车。

浙江:看重研发、产业布局

目前,浙江省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2家,年产能超60万辆。吉利、威马、零跑汽车等造车企业在浙江各地茁壮成长、稳定布局,浙江还拥有诸多上下游企业,串起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全链条覆盖…… 同时,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例如,创新地启动公务出行分时租赁新能源车的试点,杜绝长期包租等现象。比起公务配车,更能提高使用率,降低大约80%的使用成本。

此外,近年浙江在公共出行领域已按下“油改电”快进键。温州自2019年7月起便依托属地车企威马,开展公共出行服务电动化合作。同时,威马也积极与湖州、台州、金华等浙江各地政府、出行公司开展合作,依托自身优势,助力当地推进出租车“油改电”迭代进程。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浙江起步早,全域体系较为完备,这为智能汽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政策搭台,科研唱戏

2021年3月,江苏明确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应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并对公务用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政策层面为新能源汽车覆盖公务、公共出行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先要有完备的体系人才。江苏省在南大、东大、南航、南理工等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技术研发专业人员约2.6万人。2020年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台,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行业发展。

产品力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除了长三角四省一市在政策上的扶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本身产品力的提升也是获得肯定必不可少的因素。

从初期低里程+汽油驱动到纯电续航超过500公里、从车机脱网到智能互联、从0辅助驾驶到广泛使用L2级与以上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在不断的进化。拿此次德清换代的威马纯电汽车来说,高达500公里的续航,加上少至30多分钟的快充,从成本上已经减少了出租车司机的负担。从业30多年的德清出租车司机朱师傅说,如果一天跑300公里,用电的成本就要比用天然气最少便宜一半,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元。

除此之外,此次德清巡游出租车的换代还带来一本“生态帐“。据推算,新能源汽车本身为零排放。预计德清所有的出租车换代以后,每年碳排放将减少约5000吨,相当于种植了28万棵树。

未来路在何方?

得益于国家政策指向明确、地区政府大力支持,以及行业企业攻坚克难,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公务、公共出行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矛盾会在使用中一点点显露,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痛点该如何解决?前瞻科技如何落地?

2021年,上海首家新能源车多品牌多车型共享换电站启用,开创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公务出行领域的新尝试。今年3月实施的《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让新、老小区充电桩的规划和建设、充电车位停车收费机制等便利措施一一落地。威马汽车CEO沈晖直言,这项政策为智能充电桩的安装扫平障碍,为厂商配置充电桩提供实操空间,实际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提供源头保障。

江苏、浙江和安徽也根据自身自身特点开展补能设施的规划建设。例如,3月江苏明确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车桩协调、充换结合,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原则,构建覆盖江苏全省的充(换)电服务网络,保障充(换)电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

同时,政府部门也在会同相关企业探索“公务用车共享补能”方案。例如,目前公务用车服务机构均在各自的省市布点,能否把这些机构串联起来形成设施共享? 如果可行,将为公务车补能提供新的方法,让补能更加便捷。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企也应在产线规划、智能化,安全性、创新研发和长续航等具体领域投入研发力量,多规划适用于公务、公共出行的产品。在双碳背景下才能有实力继续携手政府,在更广泛的领域为节能减排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