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病理总结~~~呼吸系统2

病理总结~~~呼吸系统2
2019年05月02日 23:39 新浪网 作者 王棋然

  第三节 肺 炎

  病理总结~~~呼吸系统2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

  细菌侵入肺泡后,在其中繁殖,特别是形成的浆液性渗出物又有利于细菌生长,引起肺组织的变态反应,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浆液和纤维蛋白原大量渗出,细菌和炎症可沿肺泡间孔或呼吸性支气管迅速向邻近肺组织蔓延。

  (二)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纤维素性胸膜炎。

  (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粘液脓痰,不易检出肺炎球菌。抗体形成。

  (4)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

  小叶性肺炎的发病常和那些致病力较弱的病菌菌群有关。通常是口腔或呼吸道内致病力较弱的常驻菌。在机体防御力下降时发病。因此,小叶性肺炎常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

  (二)病理变化:

  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

  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一般不累及胸膜。

  (三)并发症: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四)临床病理联系:

  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

  三、间质性肺炎:发生于肺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

  (一)病因:病毒、支原体感染。

  (二)病变特点:大体:肺组织呈暗灰色,无明显实变。

  镜下: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内无明显渗出。

  第四节 硅肺

  硅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微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小于5μm的硅尘。尤以1~2μm的硅尘微粒引起的病变最为严重。

  2、机理:巨噬细胞“自杀”学说;免疫学说

  脱离硅中作业后,肺部病变仍继续发展。

  二、基本病变:硅结节形成和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是硅肺的基本病变。

  (一)硅结节形成:

  1、细胞性结节,吞噬硅尘的巨噬结胞局灶性聚积;

  2、纤维性结节,由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3、玻璃样结节,镜下,典型的硅结节是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已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结节中央往往可见内膜增厚的血管。

  (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胸膜广泛增厚。

  (三)淋巴结的病变:肿大,互相融合,正常结构破坏,在纤维化基础上又典型的硅结节形成。

  三、硅肺的分期和病变特点:

  1、Ⅰ期矽肺:硅结节主要局限在淋巴系统,肺组织中硅结节较少。

  2、Ⅱ期矽肺:硅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散于全肺,但仍以肺门周围中、下肺叶较密集,总的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

  3、Ⅲ期硅肺(重症硅肺):硅结节密集融合成块,结节之间常有灶周肺气肿和肺不张。新鲜肺标本可竖立不倒,切开有砂粒感。入水下沉。

  四、合并症:

  1、硅肺结核病:硅肺合并结核病时称为硅肺结核病。越到晚期,并发几率越高。

  2、肺感染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肺气肿和自发性气胸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一、肺癌

  (一)发病概况

  (二)病因:肺癌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2、大气污染

  3、职业因素

  4、电离辐射

  (三)肺癌的组织发生:

  绝大多数肺癌均起源于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源于支气管腺体或肺泡上皮细胞者较少。因而肺癌实为支气管源性癌。

  小细胞肺癌来自支气管粘膜及腺体的Kultschitzky细胞(嗜银细胞),属于APUD瘤。

  支气管粘膜上皮可以经过两种途径癌变(1)由基底细胞直接癌变;(2)经上皮增生、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逐渐演化为浸润癌。

  (四)病理变化:

  1、肉眼类型:

  (1)中央型:癌块位于肺门部,由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发生。形成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肺组织的界限不清,有时比较清晰。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有时癌块内也可见坏死空腔。

  (2)周围型:位于肺叶周边部,癌发生在段或亚段支气管,往往在近脏层胸膜的肺组织内形成球形或结节状无包膜的癌块,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较清晰,而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

  (3)弥漫型:此型罕见,癌组织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呈肺炎样外观,或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

  2、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约占30-50%。肿瘤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经鳞状上皮化生恶变而来。肉眼通常是中央型,按组织血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小细胞癌:约占20-25%,肉眼多为中央型,又叫燕麦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和粘液腺内Kultschitzky细胞,是一种具有异源性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3)腺癌:约占35%,发生率在肺癌中占第三位。肉眼多为周边型,亚型:肺泡细胞癌,又称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可能源于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肿瘤细胞沿肺泡壁扩散,成单层或多层排列。肉眼多呈弥漫型。

  (4)大细胞癌:主由胞浆丰富的大细胞组成,癌细胞高度异型。此型恶性程度颇高,生长快,容易侵入血管形成广泛转移。

  (五)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2、转移:淋巴道转移—由支气管肺淋巴结到气管叉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进而转移至纵隔、锁骨上、腋窝、颈部淋巴结等。癌细胞侵入肺静脉而发生血道转移。脑、肾上腺和骨是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小细胞癌比鳞癌和腺癌更易发生血道转移。

  (六)临床病理联系:

  1、肺部症状

  2、转移症状:胸腔血性积液、上腔综合征、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上肢疼痛及手部肌肉萎缩。

  3、神经内分泌症状:类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

  二、鼻咽癌:

  (一)病因:可能与环境、病毒、遗传等方面因素有关。

  (二)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最常见于鼻咽顶部,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前壁最少见。

  2、肉眼:早期为局部粘膜粗糙或稍隆起;后为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溃疡型。

  3、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

  (三)扩散途径: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