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战魏牌发起的高速NOH挑战的最后一天,我们驱车九百多公里,从湖北十堰出发,最终抵达成都。在前两站的自驾中,大家对于蓝山DHT-PHEV(配置|询价)优秀的高速NOH表现都是有目共睹,一致给出了好评。
所以这一程,我们将不再局限于智驾体验,而是充分发挥AutoLab的专长,在自驾的路上围绕纯电续航和车内静谧性顺便来了一波LAB测试青春版。
点击观看视频:LAB登山队第三站!智驾八百里,隧道比山多
从实测数据上来看,蓝山DHT-PHEV在纯电优先的模式下,可以实现94%的纯电续航达成率,可行驶的实际距离为166.4km,这样的保电政策在于当我们市区内行驶时,是完全可以把它用作一台纯电车来使用的。而在车内静谧性上,两台车的数据表现基本一致,实际体感上也很接近,按照上一场亢岳的解读,“那就是SUV的外观,MPV的底子。”如果再去看两者相差十多万的车价,也会更加凸显蓝山DHT-PHEV的产品力。

回到智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一程全程高速路段近800公里,覆盖沪蓉高速、包茂高速、成万高速、成都绕城高速等路段,日常高速上的各类场景(大车临近,道路施工,车道合流)都能碰上。
本以来最大的挑战是路途的漫长,为此我们还特意设计了两个途经点来做中场休息。但实际上由于整个高速路段的40%都是在山区行驶,因此面临的是一座座长距离的隧道,这也意味着对蓝山DHT-PHEV和理想L9(配置|询价) Max信号稳定性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具体成绩如下。

从数据上来看,两车相比前两天都出现了更多的接管次数,这也是由于车辆一直穿梭在隧道群中,出现了频繁的降级。好在蓝山DHT-PHEV的车道保持和LCC控制的不错,因此依旧可以保障车辆的正常行驶。
这里额外补充一下,虽然我们在视频当中多次强调,两车在到达途经点时,蓝山DHT-PHEV总是可以先人一步。但在其他路段上,理想L9 Max的表现依然稳健,因此在总耗时上小胜一筹。
同时也要友情提示下,当下智驾功能的责任人依旧在驾驶员本身,所以遇到这种长隧道的路况下,还是要做好及时接管的准备。

而在NOA里程覆盖率,匝道汇入汇出的表现上来看,蓝山 DHT-PHEV 相较搭载了激光雷达的理想 L9 Max 也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再结合前两天的路段表现来看,也足以证明这套长城全栈自研的 Coffee Pilot 咖啡智能驾驶系统有着优秀的通行效率和稳定性。
总结
从上海到成都的两千多公里,我们将新势力的第一梯队们拉出来和蓝山DHT-PHEV共同进行了一场自驾游。一方面是很直观地感受到彼此在智驾策略上的不同,验证这套智驾系统的实际表现。另一方面也让每段旅途中的伙伴们从他们的眼中分享了对于智驾和车辆本身的理解。

作为魏牌新能源的重要产品,在大空间,舒适性做到极致的同时,也能带给不逊色智驾第一梯队的高速NOH体验,也是蓝山DHT-PHEV在这段旅程中带给所有人的印象。
虽然这段旅程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但属于魏牌蓝山的故事还在继续。比如和同样效率优先的极氪NZP对比谁会率先到达终点,补能效率在LAB测试测评的车型当中处于什么地位?蓝山DHT-PHEV的座椅舒适度到底是什么水平,都是我们好奇的问题。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好奇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