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2019年01月18日 17:21 新浪网 作者 醉美七彩云南

  家住云南农村的小伙伴应该记得,小的时候很多房子房顶上会放一只瓦猫,据说是可以辟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楼房越建越高,瓦猫也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现在要到更远一点的村子里才能看到这个造型呆萌却面目狰狞的老物件。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 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在昆明,往屋顶放瓦猫,用于“避邪消灾”的习俗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制作瓦猫的工艺也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云南瓦猫原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很像家猫而得名。人们传说,这瓦制的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有镇宅的作用。人们将它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祸害和四野鬼怪。

  瓦猫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目的。我国古代,最早用于镇宅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唐代后演变成秦琼和尉迟恭。门神是负责捉鬼的,而消灭鬼的任务则交给了老虎,即由两位门神将鬼“执以饲虎”。把瓦猫设计成如猫似虎的模样,高踞屋顶之上,守家护院,可吞食一切来犯之鬼怪。这些镇宅瓦猫,以其慑人心魄的造型,显示出艺术生命力。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云南民间瓦猫种类繁多,造型迥异,多为陶制,也有少量石制,有上釉和无釉之别。呈贡县彝族无釉瓦猫,用黄泥土捏制而成,胸前有一块醒目的菱形“八卦”图,并涂有红油漆,四肢站立于瓦上,长长的尾巴盘向右腿前,背部有龙刺状,身为鳞纹,耳朵高竖,眼睛大而外凸,头顶涂红油漆“王”字,呲牙咧嘴,外伸红舌头,显得十分机警。鹤庆白族瓦猫,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壮有节,横站于脊瓦上,尾巴直立上翘,身有鳞纹,嘴大开,舌头外伸,上颚出奇大,下颚小,口内有四齿,眼睛鼓暴,耳朵竖立,怒目而视,凶气十足。呈贡彝族的琉璃釉瓦虎,后腿下蹲,前腿直立,站立瓦上,张嘴,如仰天长啸,尾巴肥粗,背上有鳞纹,耳朵直竖,眼圆睁,呈现出一副凶猛威严的样子。文山壮族的上釉瓦猫,身子类似小陶罐,头呈倒三角连接在身上,耳朵直立,眼睛大睁,眼珠点黑釉,嘴大张,上下牙齿四颗,舌向外伸,脖子系有铜铃,前腿合并,后腿分开,直立在一个三层圆形土坯上。呈贡汉族黑釉瓦猫,有的身子为筒状,前腿直立,蹲坐在脊瓦上,尾巴上翘卷曲在后,胸前有“八卦”图形,耳朵尖立,眼大而突,鼻子成倒三角贴于面上,胡须贴在左、右脸颊,口大张,牙齿突出;有的身子呈罐状,蹲坐在脊瓦上,耳朵尖立,眼睛、鼻子突出,仰天状,嘴部夸张,头部有“王”字,胸前有“八卦”图。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随着时间的流逝,瓦猫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懂得这门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到现在只有一个人还在坚守,他就是云才瓦猫第四代传人张才。

  云南农村“屋顶上的守望者”,如今再难寻其身影

  2005年,小窑村瓦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才也成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正是因为这份执念,张才一直默默坚守着,即使搬进小区房,他还是在院子里开辟了这一片制窑的场地。张才的家人说:“现在只有很少一部分对瓦猫感兴趣的人会买回去当工艺品,想靠它生存是不可能了,目前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出租房屋,做瓦猫只是因为心里放不下。瓦猫跟我们已经是有感情,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前是靠它生计,靠它养家糊口,现在就感觉是一种工艺,是一种文化,我们也想把它传播得更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早已被人们打破。数百年来瓦猫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现在的瓦猫更多的是作为工艺品被收藏,也许我们的后辈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一曾风行数百年的老物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