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丁刚:美国能否走出“帝国之累”的怪圈?

丁刚:美国能否走出“帝国之累”的怪圈?
2021年07月25日 09:00 新浪网 作者 人大重阳

  20年前,美军对阿富汗的战争打响时,我在纽约做记者。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周日,我和朋友开车去康涅狄克州采访。路过小城纽敦时,接到了报社打来的电话,说美军已经进入阿富汗,问了我当时在这个“最美国”的小城看到的景象。

  

  我是用“宁静”开始描述的:宁静的小城掩映在秋日灿烂的光色之中,街上几乎没有行人,镇里的酒吧里也没有什么顾客。在通往教堂的路上,可以看见一些缓慢行走的老人。整个小城沉浸在假日的舒适悠闲之中。小城纽敦的宁静生活,与远在万里之外阿富汗的战火,形成了鲜明对照。宁静几乎是所有传统美国小城最具共性的特征。有关介绍将纽敦的民风称作是“喜爱田园生活”、“热爱家庭”。这个大约只有25000居民的小城,在2012年之前的10年中只发生过一起自杀案,其所在的丹伯里市是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纽敦人口中有95.14%是白人,信教人口占64%,其中有将近一半是罗马天主教徒,有35%为新教徒。该城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90,193美元,人均收入为$37,786美元。可以说,正是像纽敦这样的小城培育并体现着美国精神。按照小布什总统的战略构想,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对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的反击,就是为了确保美国人继续拥有像纽敦小城那样的宁静安逸的生活。一些美国精英当时甚至毫不掩饰地将对阿战争称为“信仰之战”。因为他们确信,只有彻底改变被视为低等文明那些民族的信仰,才有可能铲除恐怖主义的土壤,确保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安然无恙。回国之后,纽敦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褪去,直到2012年12月的一天。我忽然看到新闻说,那里的小学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一位叫亚当·兰扎的20岁的青年枪杀了26人,其中包括20名6到7岁的儿童和6名成年工作人员。如果不是因为亚当·兰萨的“惊人之举”,很难想象还会有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世外桃园般的小城进入中国,乃至于整个美国和世界的视线。那段时间,美国媒体把阿富汗远远地撂在了一边,目光齐刷刷地盯住了纽敦。

  

  也是那一年,在阿富汗阵亡的美国大兵人数超过了两千,美军每天的开支达到了2000多万美元。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或惨死在战火下,或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军对阿战争也许并不是完全的失败。战争打垮了基地组织,2011年5月 1日美军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郊区将本·拉登击毙,还确保了美国国内没有再发生像9·11那样来自外部恐怖分子的袭击。但是,纽敦告诉美国人,这一次不一样,恐怖分子是自生的,可能就藏在他们当中。美军从阿富汗的撤出让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个小城。那场发生在2012年的枪击暴力事件,让我们对美军为何会放弃阿富汗有更深刻的理解。打破美国人宁静安逸生活的并不总是来自外部的威胁,更有不断滋长于内部的危险。纽敦小学的枪击事件,不过是美国社会问题加剧的一个缩影而已。一个强大的足以派出军队同时在全球打两场战争的国家,却无法很好地解决本国自身的社会问题。一个试图通过战争向全球传播自己信仰的帝国,回过头来却发现它无法将自己的国民凝聚在信仰旗帜之下。直到最近一次大选,美国人终于不得不面对内部出现的激烈冲突与分裂。美军从阿富汗撤出之时,戴维德·布鲁克(DAVID BROOKS)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的信念危机”的专栏文章。他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看到自己在阿富汗这样的地方抛弃了我们的盟友,那么在争夺人心的较量中我们可能处于下风。作者对美军撤出流露出的伤感情绪让我们再次看到:第一,五百多年来西方文明的传播与扩张是靠着资本-军事力量支撑的。美国撤军其实就是不得不回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上。20年来,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耗费了1万多亿美元,阵亡者达2400多人,还有2万多人伤残。像历史上那些帝国一样,美国犯的也是个通病:强大到了不知道什么叫量力而行的地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