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艾叶清香有妙用,清明端午惹人爱

艾叶清香有妙用,清明端午惹人爱
2020年08月12日 16:58 新浪网 作者 陆家嘴金融网

  专家简介

  

  杨柏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委,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

  

  艾叶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诗经·王风·采葛》一诗中就写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的诗句。两栖于药食两用之间的艾,每年清明时节,人们将嫩艾绞汁渗入于糯米中而成清团,既是祭祀先人的贡品,又是踏春游玩的美食;端午前后,一蓬蓬的艾叶又被高悬于门窗之上,成为庇护人们免于“五毒” 侵犯的保护神。其作为药用既是温经止血的良药,又以艾灸的形式而广泛地应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 艾之药名

  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出现了能够体现艾叶特性的别名如冰台、灸草、医草等。

  “艾”的上部为“艹”,意为草药,下部为“乂”,意为收割,“艾” 的造字本义表示采割草药,后衍生为名词艾草。王安石在《字说》云:“艾可疾乂,久而弥善,故字从乂。”此处“乂”有治理、安定之义,《尔雅·釋诂》 言:“乂,治也”。所以“艾”字体现了艾草是一味可以医治多种疾病的药草。

  “冰台”之名最早见于《尔雅》:“艾,冰台。”晋代《博物志》中解释为:“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表明艾叶干燥后易燃,是古代铺在圆冰下的引火物。

  “灸草”之“灸”上部为“久”字,下部为“火”,清代训诂家段玉裁注曰:“今以艾灼体曰灸。”其造字的本义便是用燃艾慢慢地薰烤人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为:“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二、 艾之食用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既是清明祭祖用到的贡品又是外出游玩时的垫饥小食。散发着清香的青色糯米团里包裹着甜甜的枣泥或豆沙,这糯米团常常就是用青艾汁染成的。

  五月初五,艾叶又成了端午时节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家家户户的门口窗户都挂上了艾叶,以祈福祛病。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太阳历的夏至左右,此时天地之间阳气亢盛 ,天之阳气降于地面,地之湿气蒸腾于上,湿热交织,人们普遍感到湿闷不舒,黏腻不爽,蛇虫鼠蚁等毒物又并出,此时易患湿热之邪,艾叶气清香,具有燥湿之效,燃烧之后的气味又能祛除蛇虫,所以端午悬艾正是取艾叶有燥湿驱虫之效。

  清明食艾,一则尝鲜,二则回阳散寒;端午悬艾,则是为了祛湿驱虫。不少古籍中均记载着采摘艾叶的最佳时间为“三月三”和“五月五”,分别对应了清明与端午。

  三、 艾之药用

  艾叶气味清香,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功效特性以“温”为主,具有温经止血、温散止痛、暖宫调经的功效,主要应用于虚寒性的疾病。

  1.虚寒性出血证艾草得水中真阳,可隔阴化阳,入血分,可以治疗虚寒性的出血性疾病,如吐血、便血、冷痢脓血,尤其擅长治疗虚寒所致的女性崩漏。同时艾叶也常用于虚寒性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痛经、宫寒不孕等,起到暖宫散寒、调经止痛的作用。

  2.虚寒性疼痛艾叶是一味良好的散寒止痛药,虚寒导致的疼痛,无论是脾胃虚寒所致的中上腹疼痛、女性宫寒所致的下腹疼痛或者是寒邪客于经络所致的局部关节冷痛,皆可用艾叶。既可入汤剂内服,也可用艾条、艾柱外灸。

  3.寒性咳喘艾叶有温经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寒性咳喘,内服外用皆可。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艾叶干燥易燃,味苦燥湿,局部煎洗外用还有除湿止痒功效,可以治疗皮肤上的湿疹疥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