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昆山巴城:"古"曲"今"唱演绎时代精彩

昆山巴城:"古"曲"今"唱演绎时代精彩
2020年10月26日 15:40 新浪网 作者 陆家嘴金融网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对于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浮的昆曲,巴城人不仅爱得一往情深,而且还演绎出了令人赞叹的"时代精彩"——敬畏不冷落,传承有创新,以昆曲为"媒",巴城人全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富有原色文化魅力、充满蓬勃生机的"昆曲小镇",昔日的水乡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一条老街的"复活"

  深秋时节,昆山巴城老街游人如织。人们呼朋引伴,或是品蟹听曲,或是欣赏古镇风光,显得怡然自得。

  老街一隅,一幢粉墙黛瓦的二层小楼不时传出悠扬的笛声。古居是作家杨守松的工作室。15年前,杨老退休,他没有选择在城市颐养天年,而是来到了宁静的小镇巴城。从此,老人与昆曲结缘,悠悠"水磨腔",成为他后半生的人生主旋律。

  2009年,杨守松撰写的新书《昆曲之路》正式出版。这本描述和论证昆曲600年发展历史的专著,让他从一个昆曲爱好者,"变"成一个行家。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随着《昆虫小语》、《大美昆曲》、《昆曲大观》、《昆曲大观评论》等一批著作相继问世, 杨守松的工作室也逐渐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的理想空间和昆曲艺术的研讨地。

  

  在杨老的影响和巴城镇的推动下,一位位艺术家扎根老街,古镇巴城,成为文化艺术的理想栖息地:陈东宝笛馆、倪小舟竹刻馆、俞玖林工作室、昆北民歌馆、"一旦有戏"工作室、朱晞工作室……在吸引昆曲酒业、水磨韵主题餐馆、老街茉莉绣庄、水磨雅集文创店、龙云崌昆曲茶楼等昆曲产业集聚基础上,巴城镇因势利导,精心规划布局集展示教育、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昆曲小镇特色街区,传承发扬昆曲大美。从寂寂无声到人流涌动,一条枕河而居的"昆曲老街"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昆曲爱好者们争相打卡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地标。

  一台众人合唱的""大戏"

  10月24日晚, "昆曲小镇·大雅巴城"2020昆山巴城重阳曲会开幕。活动现场,由杨守松、顾笃璜等四位平均年龄超80岁的艺术家匠心打磨的巴城版《浣纱记》首次公演。穿越500年时空,这出由明代巴城昆曲先贤梁辰鱼创作的经典剧目以崭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给人以独特的文化视听享受。

  "巴城并没有专业剧团,能排演出这么一部优美壮观的大戏,让人惊叹!"已经连续参加两届巴城重阳曲会的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专程从北京赶来,他说,自己深深被年轻演员身上迸发出来的戏剧表演潜力和张力所打动,"由此,我看到了中国昆曲的未来。"

  "一个小镇,能有这样的担任和勇气,令人钦佩!",提到巴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也是赞叹不已。这位白发老人对昆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犹记得两年前在巴城看到"向伟大的昆曲致敬"标语时的激动心情。言为心声,老人认为,这句话是鞭策,也是使命追求,"昆山喊出了所有热爱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里话!"

  昆曲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昆山最具辨识度的"金名片"之一。近年来,巴城致力传承昆曲文脉,全力建设昆曲小镇,努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自2015年以来,重阳曲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它已经成为昆曲人的盛大"嘉年华"。每到天高气爽稻菽飘香时节,来自全球的昆曲艺人和昆曲爱好者总会齐聚巴城,共同探究昆曲渊源,研讨昆曲文化,欢度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每届曲会之上,巴城籍演员都要同台献演,生旦净末丑,一台戏配齐,令人赞叹。

  

  一条濒水老街,留住了文脉,一场重阳曲会,让昆曲回家。巴城,是昆曲的衣胞之地和精神故乡。从幽深庭院到寻常百姓家,昆曲已经成为濡养古镇精气神的文化原动力。"历史遗存,无可取代;政府主导,渐成气候;企业自觉,民间给力。"在巴城,政府、民间力量携手与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投身到保护和传承昆曲的洪流中来,为古老艺术的新生和传承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从稚气少年,到皓首老者,两代人接力前行,成为昆山昆曲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巴城,小昆班始终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2001年,巴城镇在石牌中心小学成立了春蕾戏曲团,以培养昆曲幼苗。19年过去,小昆班已经培育了1000余名小学员,他们中有40多人被高等艺术院校录取;钱瑜婷、尤磊、马一栋等首届戏曲班学员,已成为活跃在昆曲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巴城镇党委、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扛起了保护与发展昆曲的大旗,将昆曲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旅游转型、融入特色发展,有力推动了"昆曲小镇"的建设。六年来,巴城先后成功举办阳澄曲叙、重阳曲会、紫金京昆艺术节少儿昆曲大赛等品牌昆曲文化活动28场,开展各类昆曲主题讲座、演出、拍曲等活动200多场次,开展线上直播活动50多次,线上线下参与受众超过450万人次;巴城有关部门先后创作、整理了《图说昆曲小镇》、《昆剧传字辈年谱》、《梁谷音艺术传承记录》、《计镇华艺术传承记录》等二十余部著作;创建"昆韵曲红"党建特色品牌,使昆曲艺术"润物细无声"进入寻常百姓家。巴城先后被授予"中国昆剧院团联盟演出基地"、"中国昆剧传承基地"荣誉称号。

  

  一个水乡古镇的蜕变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她润物无声,却有着丝一般的韧劲,影响着方方面面。

  不久前,江苏省公布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巴城镇昆曲小镇名列其中。

  巴城昆曲小镇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300亩。立足昆曲文脉传承和艺术保护,巴城镇将按照"一体两核四标准"总体思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实施"昆曲+"融合战略,全力挖掘昆曲发源地资源优势,利用昆曲元素带动相关产业、促进文化消费。

  

  巴城镇域面积在昆山各乡镇中最大,但可用土地面积却是最小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高质量发展文章?巴城人交出了出色答卷——以"昆曲小镇"建设为抓手,"写好剧本","搭好舞台",力求出"好戏"、"精品","积极探索"昆曲+"融合战略,塑造文创经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亮点,奏响"强富美高"新乐章。

  近年来,按照"产、城、文、旅"融合并进的方针,巴城镇科学制定"昆曲小镇"创建总体规划以及巴城老街、正仪老街等核心区建设方案。在做强产业方面,巴城注重精耕细作,定向招引优质项目,包括华大智造云影医疗科技等优质项目纷纷落地;该镇还发挥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并依托水乡资源、人文优势和古镇载体,挖掘旅游资源,立足"游古镇、赏昆曲、品螃蟹、购服装、住水乡",培养产业链条,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打造产业集群,推动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与特色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擦亮"昆曲小镇""巴城古镇""文旅小镇"特色品牌。

  巴城美,美在独特水乡风貌。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巴城镇全力推动创建亮点由"盆景"向"风景"转变,提升"美丽巴城"建设水平。为推动新机构、新体制实质化、高效化运作,巴城镇在招商引资、人才科创、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方面重点攻坚,昔日只以"一只蟹"立足的水乡小镇完成了化蛹成蝶般的完美蜕变,一个经济稳健、环境宜居、文化繁荣、社会文明、民生幸福的美丽巴城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年上半年,巴城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9亿元,同比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2.2%,位居全国千强镇第47位。

  (胡永春 陆飞)

  来源:昆山市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