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别用“特蕾莎”曲解张桂梅同志

别用“特蕾莎”曲解张桂梅同志
2020年10月22日 16:50 新浪网 作者 读网思考

  来源:崔紫剑

  原本今天没打算惹事的,结果看见了一条新闻,让我不吐不快。

  具体内容如下图:

  

  

  似乎猛地一看,好像没有什么,但是事实上问题很严重。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整个视频,都没有强调过张桂梅校长的党员身份,也没有指出党组织在这期间发挥的作用,而是刻意的强化了张桂梅校长的个人贡献——实事求是的讲,强调个人贡献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这个话题所类比的这个“特蕾莎”实在是个拿不出手的人……

  那么,谁是特蕾莎?互联网上曾有网友发布过比较长的内容来阐述这个人:

  

  

  

  

  以上图片内容来自:微博@英国报姐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个不合适了吧?

  把中国共产党党员张桂梅校长,用一个外国有争议的宗教人物类比,真的合适吗?是不是不贴上外国的宗教人物,单纯亮明我党党员身份,就会显得没有什么档次了?

  这是我的第一个不得不说话的原因。

  02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会拥有张桂梅校长这样优秀的同志?另外一个网友的评论,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这条微博的观点,整体上没啥问题。我说整体上没啥问题,是基于实践检验之后得出的结论。基于这个观点,我再举个例子,侧面证明一下,简单评论如下:

  1.“最后一公里”的论点提出来了,是对张桂梅校长和当地政府的肯定。这里讲了一个“个人基础设施”,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党讲的“关键看干部”。

  有个平台的名字就叫“最后一公里”,这个平台是新疆的。这个平台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解决了新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脱贫的问题。

  具体的工作内容很简单,由省级层面进行组织,全疆各级各部门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上基层去,也就是村队和社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困难,帮助基层组织坚强堡垒作用——说白了,就是去解决问题。

  这项工作开始于2014年,原计划是三年,后来在2016年的时候进一步加强了,就一直执行到现在,目前看起来,还需要继续执行下去。基本上头两年多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成效显著的转变,是从2016年以后才慢慢开始体现出来的。

  也就是从2014年至今,新疆用组织的方式,批量生产了“张桂梅校长”,充实到新疆的一万多个村队社区。用领导的话说就是: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关键问题。

  2016年之后,新疆基本上没有女童就学困难的情况,只要有孩子,就会让孩子有书读,只要学生自己能考上大学,就会让学生去读书。除此之外,老人养老,成年人就业,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总之你能想到的与你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能找到组织了——当然,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毕竟还有很多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问题以及一些实在提不起来的“懒汉”,但是只要是肯干的,基本上都能活的体面一些了。

  而这几年,新疆的安定团结,大家也都有目共睹,现在的新疆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是一个只要肯干就不会饿死的地方,这些是成效。

  

  2.讲完成效,我再来说说代价。张桂梅校长,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而这样的代价,很多新疆的同志都付出过。对,我没有写错,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很多新疆的同志都付出过健康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有的同志,是心脏病,有的同志是脑溢血,有的同志是癌症,白天还好好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走了。

  除去当地群众和他所在的组织单位,在他走的时候纪念一下,他们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出现在聚光灯之下,记着他们的,也就是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同志和受到他们帮助的群众。

  这就是“个人基础设施”,说白了,就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我党培养的好干部,各级各地各系统都有这样的同志。他们当中很多人很年轻,三四十岁、四五十岁,正是干事儿的年龄,如果没有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原本不必那么早辞世,他们也会有很好的前程。

  但是,组织一声令下,他们就去了,刚开始也有人抱怨,而现在已经没有人抱怨了。他们当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的同志是小媳妇儿,年轻的妈妈,在基层一干三年,回去了孩子都不认识她了;有的同志是小伙子,下乡一年,对象就跑了、理解不了他;有的同志是这边干着活,那边就离婚了,爱人理解不了他;这种家人、爱人、恋人不理解的,太常见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同志做出牺牲,但是我们不能去限制其他的人。好些人说这是不讲人性的,其实恰恰相反,这是最讲人性的,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面——为了更多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也就是我们的信仰:共产主义。

  张桂梅校长的代价,大家都看见了。与其他的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同志们一样,都会付出这样的代价。

  3.讲完了成效,讲完了代价,再来讲讲为什么。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会觉得明明不必如此,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且要牺牲那么多那么大?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解决问题的人。

  提出问题很简单:女童失学率这么高,怎么没人管啊?这就是提出问题。

  那谁去解决呢?提出问题的人会说:肯定是政府解决啊,肯定是党去解决啊。

  可是,政府是机构,党是组织,具体的机构和组织,是死的,机构里的人、党员,是活的——就像张桂梅校长,是个人,是活的,是解决问题的人。

  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个人基础设施”,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我看见一些新闻报道,只强调张桂梅校长是女性,是基层,轻描淡写的弱化和淡化她的党员身份和党员属性——其实是错误的报道方式。因为那些报道不愿意把这样的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人,与我们党联系起来,不愿意承认现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批量的拥有、制造和生产这样的“个人基础设施”。

  搁宗教领域,每一个这样的党员,那就是宗教领域的圣人、圣徒;搁传统文化,每一个这样的党员,那就是当地需要立的牌坊,那就是万世楷模;搁商业领域,每一个这样的党员,那就是金牌的项目管理经理兼优秀的区域经理兼王牌业务员;搁游戏领域,每一个这样的党员,那就是24小时在线绝对靠谱能解决问题的AI客服兼NPC。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党承诺了这个事情,所以要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那就是让更多人认同这个理念,大家共同都分担一

  些,共同都承担一些,共同都牺牲一些。

  说白了,就是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发现问题的人,更不是每天都在抱怨的人。

  4.这样做值得吗?对于那些只知索取、每天抱怨、自私自利、恬不知耻粗糙的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言,不值得。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是值得的。有些人其实拉一把就起来了,拽一把就挺过去了。他们只是缺一个机会,缺一个助力。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拉一把,他就能生活的很好。而这些需要拉一把的人当中,他们有很多人在自己生活好了之后,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人,也会成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加入到解决问题的人这个群体中去。

  我们现在缺少的,只是把粗糙的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改造和改变的方法,这些利己主义者们就像是寄生在我们机体之上的吸血鬼、寄生虫、蛀虫一般,在吸食我们的血肉。那到底能不能改变他们?我只能说:很难。因为利己主义是基于人性的,而我们无法改造人性。

  就像很多人不明白我们到底在信什么一样。共产主义对于太多人而言,实在是太虚无缥缈了。实际上,我们相信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相信这个党可以解决问题。

  毕竟,我们曾经有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毕竟我们曾经让贪官污吏无处遁形、让奸商劣贾无处藏身,我们可以让女童都有书读,让每个人都有工作,那都是曾经我们实现和实践过的事情。虽然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今天这么富裕,虽然那个时候我们还很穷,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精气神是真的很好,没有那么多抱怨的人,大多数人都是解决问题的人。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03

  现在,扭过头来再看看今天开头的这段视频和报道——现在能明白我看见一些媒体用“特蕾莎”来曲解张桂梅同志时的感受了吗?

  我们的一些媒体、文化产业从业者,在做一些文化报道、产品的时候,事实上是对于“四个自信”不够了解,也不够理解的。他们不明白人民群众需要什么,也不明白该从什么角度、从什么方向去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在面临各种各样困难的时候,总是可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他们的眼里,要么是努力服务好资本,要么就是努力向着西方树立的榜样贴近,似乎只有那样才是正确的、正常的——事实上,这恰恰是骨子里充满了媚俗和自卑的心态才会导致的结果。

  他们不明白劳动人民的美在哪里,也不明白真正意义的传递我们自己的内容,同样可以获得利润,他们只学会了怎样模仿西方的相关产业去搞些愚民的精神鸦片,努力收割受众的时间和钱包——而真正意义西方值得借鉴的一些优秀的内容,他们又往往学了个邯郸学步,抓不住精髓,常常变成花自己的钱,消费自己的榜样和典型,替别人呐喊,给外人脸上贴金。

  像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文化产业从业者和媒体关注的事情。

  今天我指出这个问题,却不知道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存活多长时间。能存一天算一天吧。毕竟,批评的内容总是容易得罪人的。

  最后,还是想再强调一下:张桂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还请不要弱化她的信仰和党员身份。这是对一个善良的人起码的尊重。别利用我党党员的事迹,去传递一些不合适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