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2020年03月05日 10:05 新浪网 作者 水煮百年网

  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民族,一度处于与北方的匈奴民族酣战中,最终,这场战争因霍去病与卫青等将领的杰出军事才能而彻底结束,匈奴撤离中国北方,而留在中原的匈奴民族在日后的民族大融合中,就像水滴入海逐渐消失。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然而,时隔2000年后,一支隐居在皖南深山中的匈奴后裔聚集村寨却被人发现。这个名为“南溪”的村庄共有700多人,全为金姓村民。正因如此,当地旅游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将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寨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生活留有匈奴特色

  神秘的匈奴后裔所在地南溪是安徽东至县下属的一个偏远村庄。笔者从东至县城驱车30公里之后,至花园里,从这个地方再走大约10里弯曲的小道,到达南溪古寨。

  从花园里至南溪古寨,地形十分险峻,只有一条路能达到。也正是这样,当地保留着完整古朴的原始生态自然风貌。到达古寨后,村内的水道弯曲迂回,很有特色。据古寨村民金长志介绍,寨内有99弄,88沟,所有水道呈S形走向,外人易进难出。而南溪的名字,是取“南部匈奴”和“有88条小溪”之意。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在笔者寻访古寨的过程中,陆续见到不少有关这个村寨及金姓村民的奇特之处。比如当地属于皖南,大部分建筑与皖南徽派建筑无异,但有一种外形酷似碉堡的碉屋,为该村庄独有。

  “碉屋始建于元末时期,基本特征是石墙,后来改成砖木结构,墙壁上有众多的洞孔,主要为了观望和射箭之用。”

  此外,当地的房屋墙壁所成夹角并非汉族常用的直角,而是锐角,尖尖地突出,用金长志的话说,这象征了骁勇善战的性格。此外,古寨村民的发髻较后,据称这与他们食用动物的生活习惯有关。

  在金长志的指引下,笔者来到了南溪古寨的祠堂。这个祠堂与皖南其他的祠堂结构上大体相似,但堂内99根梁柱上雕刻着不寻常的花纹,多为与军事有关的兵器,诸如“骑马打仗”、“骑射”、“羊、凤同图”等游牧民族的内容。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习俗:每年八月十三,全寨祭祀天神

  据南溪村族长金天赐介绍,祠堂是古寨村民祭祀天神的地方,每年农历八月十三,当地保留着全寨祭祀天神的习俗。

  “祭祀日期有讲究。”金长志告诉笔者,八月十三,是水草丰茂的时节,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这段时间生活无忧。“譬如汉民族,由于是农耕文化,他们庆祝丰收是在秋天。”

  祭祀的礼仪也显现了匈奴特色。“生活在村里的村民排成长队,顺着迂回的小路一路向前,把家族中的每家每户都要转到,整个活动持续3天3夜。”任骏称,匈奴有游牧的传统,这样的仪式除了向天祈祷全村人的平安,同时也是让族人熟悉地形,使自己的领地易守难攻。

  在古寨中,无论是祭祀还是招待贵宾,主位都是坐南朝北,“北面为大,表示朝向我们的家乡。”金天赐说,这样的习俗还有不少,“譬如,在村寨中,女人是财物的象征。男人可以有几个老婆;父亲死了,小老婆归儿子;还有弟继兄嫂的习俗。”而这些习惯,在解放前都还保留着。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此外,南溪村的祖先们还传下一个规定: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在南溪村南的情人谷,新近发现了一块刻有“金美娟”的碑文,这正好印证了同姓不通婚的习俗。

  金天赐说,村里口口相传流传有一个爱情悲剧,“一对同姓男女有了感情,迫于族人的压力,在桃花坞自杀。”故事里的女人就叫金美娟,这块新近发现的石碑证明当时的传说是真实的。

  族谱:佐证匈奴后裔

  从文字上佐证他们为匈奴后裔的是族长金天赐家中保存完好的族谱。28本记录南溪村历史的族谱记载,南溪古寨的金姓正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后裔。

  族长金天赐今年86岁了,但是眼明手快且识字,翻开族谱,他用略带当地方言的普通话向记者耐心地讲解。第一篇“金氏源流”明确标注南溪古寨匈奴后裔的祖先是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殚。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据了解,屠休王是匈奴中掌管祭天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公元前121年,在著名的河西之战中,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沉重打击了匈奴众部落,屠休王的祭天金人也被缴获。

  因畏惧大单于责罪,在另一匈奴部落首领浑邪王的劝说下,屠休王和浑邪王共同降汉。降汉途中,屠休王突然反悔,又被浑邪王所杀,其众4万余人都归降西汉。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金日殚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弟弟一起,随浑邪王降汉,被封马监侍郎。

  按照南溪古寨这份族谱的记载,金日殚的后代一直归属于汉。到了唐代,一个金氏族人到安徽为官。至明代,族人为避祸乱,到深山筑寨定居,并修建祠堂祭祀祖先。从那时起,子嗣已传了28代。

  据金长志解释,族长是村中辈分和年龄双高的长者,由于村里目前8代同堂,年幼的晚辈按照辈分称呼“祖祖爷爷”等称呼实在不方便,所以相差高于4个辈分的后辈统一称族长“公公”。而别看族长住的屋子和普通村民无异,但说话却“很有分量”,“村中难以解决的疑难纠纷,找族长能评理,说什么都得听。”

  皖南深山中发现匈奴后裔,至今保留祖先习俗

  专家:千年古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东至县旅游局局长齐自力介绍说,据长期关注匈奴后裔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郭泉研究,地理上的闭塞使南溪古寨成为保存完整的封闭村落,而与各地零星发现的匈奴后裔相比,南溪这样的规模可以称得上是国内最大的一支。

  据了解,目前在江西、浙江有10余处地方也存在匈奴后裔,但作为独立的一支长期定居于一个地方的,到目前为止仅有南溪一处。

  当地文化部门认为,东至县的南溪古寨属于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其面积和民居的密度在国内古村落中都属罕见。他们已将该县匈奴后裔聚居的南溪千年古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