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乾隆年间的特大贪腐窝案,50多名贪官人头落地

乾隆年间的特大贪腐窝案,50多名贪官人头落地
2020年08月03日 14:45 新浪网 作者 水煮百年网

  文:风林秀

  乾隆年间的特大贪腐窝案,50多名贪官人头落地

  无善无恶是圣人,有善无恶是神人。大善小恶是君子,小善大恶是庸人。

  有许多事情发生了,最终都会有一个笼统定性。但抽丝剥茧,总有许多细节值得反思和回味。

  咱们今天就说一件大清贪腐窝案。故事首先要从买学历说起。

  01

  古代的国子监,算是学子们的最高学府了。

  在清朝,能进国子监念书的,有这四种人:一是部分会试失败的举人,经过挑选后进入,称为举监;二是地方官学推荐给国子监的秀才,被称为贡监生;三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可以通过父母关系进入,被称为恩监;第四种就是通过捐款买名额,称为捐监。

  大家为什么争着上国子监大学呢?因为进入这里之后,基本就有了直接做官的机会。

  因为捐监这个事情私弊太多,到了乾隆年间,皇帝就下令取消了。

  不过,恩监还是有的。咱们就先说一个恩监的例子吧。

  有一人名叫王亶望,是一个官二代。王亶望的父亲是巡抚,所以王亶望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直接通过恩监进入国子监深造,之后就一路青云直上,一直坐到了甘肃布政使的位置。

  布政使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地位仅次于巡抚。

  前面说了,乾隆上台以后就把捐监这个事情取消了。

  可是,王亶望到了甘肃之后,他要想办法赚钱啊。于是,他给朝廷写了一个奏章。大意是,甘肃这个地方连年干旱,特别缺粮食,建议恢复捐监。让有钱的富户们捐粮食,然后取得国子监的资格。

  乾隆接到这份奏章的时候,本来是不同意的。不过,王亶望提前已经做了许多功课。他买通了当时主管户部的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

  于敏中向乾隆皇帝进言,说王亶望这人有才能,有思路,一心为朝廷分忧,他这个捐监的办法实在是好。

  在于敏中等人的极力撺掇之下,乾隆皇帝最终批准了。

  既然审批通过了,王亶望马上制定并实施他的捐监方案。

  他这个方案是什么呢?就是用银子代替粮食。

  前面说的是捐粮食,王亶望变通了一下。他说,对于个人来说,捐粮食不太方便,你们还要自己去买。干脆,就直接折合成银子吧。把银子捐给官府,由官府统一去采购粮食,这样效率岂不是更高。

  就这样,捐监开始了。

  王亶望定的标准是,每一个国子监生的指标,白银40两。

  实际上,这些捐来的银子都被各级官员私分了。一粒粮食也没有买。

  王亶望为了把这事做得更加逼真,他完全按照捐粮食的模式,制定了一套非常细致的实施细则。某地捐粮食多少,路途运输费用多少,然后如何分期分批发放等等。

  这样一来,捐来的“粮食”,全都发放给了百姓灾民,还额外产生了许多运输、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就由甘肃财政来支付。

  王亶望搞得这个东西就类似于“平地抠饼”。官员都得到了实惠和好处,朝廷也以为赈灾了。本来按照王亶望的计划嘛,“粮食”都发放完了,查都没法查。

  他搞的这个捐监方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那如何被发现的呢?

  事情还要从王亶望升官说起。

  02

  王亶望把甘肃搞得这么有声有色,当然该升官了啊。于是,乾隆把他调到了浙江,代理巡抚一职。

  谁来接替王亶望呢?是乾隆非常信任的一个官员王廷赞。

  王廷赞的事情一会再说,咱们继续说王亶望。

  王亶望到了浙江不久,他手下就出了一起贪污案。

  事情要从乾隆南巡说起。

  乾隆视察浙江,王亶望为了表达忠心,当场向乾隆表示,自己个人捐赠50万两白银用于修建浙江海塘。

  乾隆皇帝对于数字其实还是很敏感的。他觉得,王亶望刚来浙江不过两三年的时光,哪里来得这么多银子呢?于是,心中对王亶望已经开始有了疑问。

  于是乾隆前脚刚走,朝廷就开始查办王亶望的下属官员王燧,罪名是借乾隆南巡大搞贪污。这时候,王亶望依然没事。

  真正把王亶望牵扯出来的,还是甘肃的捐监事件。

  前面说了,接替王亶望担任甘肃布政使的是王廷赞。

  王廷赞与王亶望不一样,他虽出身低微,但为人谨慎且颇有才干。客观地讲,王廷赞每到一处,都心系百姓,也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1777年5月,王廷赞接任王亶望,担任了甘肃布政使。他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捐监的事情。

  因为这里有一套账本,王亶望任上三年,共收监粮600万石。有15万商民纳粮而成为监生。

  可这粮食在哪里呢?这可愁死了王廷赞。

  按道理说,王廷赞既然发现了其中的腐败,理应上报才是。可事实上根本就上报不了。因为捐监这个事情,朝廷中包括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人都参与其中。

  王廷赞感觉太难了。最后,他也只好接受了其他官员的建议,继续把这个大饼抠下去,而且只能越抠越大。

  就这样,王廷赞把捐款额提高到了每人45两。

  王廷赞内心也是非常苦闷。到了1780年年初,王廷赞请求辞官回乡。结果乾隆皇帝下旨慰留,王廷赞只好继续留任。

  1781年3月,甘肃突然爆发了苏四十三起义。

  王廷赞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派人飞报朝廷。朝廷派出和珅、阿桂统帅大军前来平叛。

  甘肃连降大雨,阻挡了平叛大军的行程。

  消息发回京城,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怀疑。不是说甘肃连年干旱吗?为什么还有大雨呢。这件事,乾隆皇帝又记在了心里。

  03

  王廷赞治理军政果然有方。在援军受阻的情况下,王廷赞死守兰州城五昼夜,为最后平定叛乱赢得了时间。

  乾隆赐王廷赞一品顶戴花翎。与此同时,对于捐监案的调查,也在秘密进行之中。

  甘肃这边,乾隆皇帝让阿桂和李侍尧进行调查。

  浙江那边,乾隆皇帝让陈辉祖负责调查。

  李侍尧是谁呢?他之前是云贵总督,因为贪腐案已经被判了“斩监候”。恰好这时候出了甘肃捐监案。于是,乾隆把李侍尧从监狱里提出来,让他戴罪立功,去查甘肃贪腐大案。

  让贪官戴罪立功去查贪腐案,也算一件奇事。

  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甘肃捐监案就是一起冒赈贪腐窝案。

  再说浙江那边,又出了事情。

  陈辉祖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来了一个浑水摸鱼,隐报、瞒报王亶望家产,把玉器珠宝、古玩字画统统藏匿起来。

  要说陈辉祖这点事,也未必就能被发现。可关键是,他的弟弟甘肃理环县知县陈严祖,也在捐监案中。就这样,拔出萝卜带出泥,陈辉祖哥俩都落网了。

  对于王廷赞,乾隆还是想网开一面的。他让阿桂告诉王廷赞,你从前“保全省城,功不可没”。若能将历年通同舞弊之情,逐一据实供明,可以加恩宽宥,以其功抵罪。

  捐监一案中,侵盗银两1千两以上的官员一共102人。如果严格按照大清律办理,这些官员基本都要被处死。后来,乾隆划了一条红线,贪污两万两以上者死刑。

  经过审理,共有28名官员被判斩立决,51名官员被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另有46人发配边疆服苦役。

  对于王亶望做出的判决是斩立决。对于王廷赞,乾隆皇帝批示:王廷赞以微末之员擢至藩司,接任之时,对王亶望之违法行为,不据实参奏,且效尤作弊,又始终匿饰案,不吐实情。但念及守城微功,免于立决,加恩改为绞监候,秋后处决。

  查办捐监案过程中,浑水摸鱼者也不少。

  王亶望有一个侍妾吴卿怜,查抄的官员把她献给了和珅,成为和珅宠妾。可惜,后来和珅也被查抄了,吴卿怜悬梁自尽,留下著名的《绝句八章》。其中一首这样写道:“村姬欢笑不知贫,长袖轻裾带翠颦。三十六年秦女恨,卿怜犹是浅尝人。”

  倒是李侍尧,从云南贪腐案中死里逃生,在甘肃捐监案中得到升迁。其贪腐之习气始终不改,却总有乾隆庇佑,屡屡化险为夷。史载他“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后来李侍尧因为出征台湾有功,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