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朝代的正统问题总存在争议,辽宋金三朝中究竟哪个才是正统?

朝代的正统问题总存在争议,辽宋金三朝中究竟哪个才是正统?
2020年08月11日 15:22 新浪网 作者 水煮百年网

  正统论发源于东周,兴起于宋代,欧阳修和苏轼等都写过《正统论》。当时争议最多的就是魏晋时期的正统问题,《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以曹魏为正统,而有人则认为季汉延续了东汉,应为正统,例如朱熹的《通鉴纲目》里就采用这种说法。至于南北朝,司马光的《通鉴》以南朝为正统,隋朝虽然与陈朝同一时期出现,但直到灭陈之前,隋都不是正统。也有人建议南北朝分统,将东晋、宋、南齐和梁视为正统,西梁被北周灭亡后,北周取得正统地位,然后传给隋乃至唐,但这种观点影响甚小,没被主流接受。这些朝代的正统地位虽然都存在争议,但不如辽、宋、金三朝来得大。

  

  历史上的辽宋金时期

  什么是“正统”?

  欧阳修认为“正统”的说法来自于春秋学,《公羊传》里说:“君子大居正”,又说:“王者大一统”,二者合起来就是“正统”。“正”表示的就是正当、正义、正道、公正,“统”则代表统一。古人认为夏商周的政权不仅是正当的,而且还是统一的。到了后世,秦国以武力兼并天下,却不得人心,故而被认为只有统一没有正当,一个正当的政权应是广为人民所接受与认可的;三国时期,一般来说蜀国得人心,被视为正当,但疆域狭小,未实现统一,所以也没有得到“正统”的名号。

  因此,一个政权要想获得正统的地位,首先它得是正当的,能够得到历史的承认,否则只能称为“霸”;第二它又是统一的,并非偏安一隅。

  之后,苏轼又对正统论进行了具体化,他说:“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通过正当的手段来取得天下,赢得民心,便是正统。例如商汤顺天应人,讨灭夏桀,取得了天下,故而商朝就是正统,周文王父子也是如此。但苏轼放低了正统的标准,认为“一身之正,是天下之私正也;天下有君,是天下之公正也”。故而秦皇、汉祖、晋武、隋文、唐宗虽然都有着各种人格缺点,但他们能统一天下,形成唯一的政权,也应算入正统里。三代因道德而获得正统,汉唐因功绩而获得正统,秦隋则利用强力来扫定一切割据政权,也算正统。

  根据这样的正统观,宋朝人认为他们的本朝是正统无疑。因为宋太祖篡夺后周的时候没有出现流血事件,并且善待后周皇室及大臣,得到人民的拥护,故而为正;之后宋太祖兄弟南征北伐,统一了除幽云之外的中国本土,疆域不下于秦朝,故而为统。

  

  关于三朝正统地位的争论

  元世祖中统二年,蒙古统一中原,开始命史臣编修《辽史》与《金史》。之后南下灭宋,董文炳于临安担任留事,曾说:“国可灭,史不可灭。”于是将宋史馆中的典籍全部运往元大都,世祖又下令修《宋史》,然而花费了好多年,始终没有出定稿。这是因为义例未辩,正统未定,争论不绝的缘故。人们不知道是修三本各自独立的史书,还是修一本统一的正史。

  当时辽、宋、金三朝各自有着独自的国史,蒙古混一天下后,觉得把诸史分开不符合大一统的需要。而且究竟元朝究竟是继承了谁的正统,议论也不一。议者或欲仿《东观记》及《晋书》之例,以宋朝为正统,辽、金附于载记;又有人想以辽、金为《北史》,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史》,各持论不决。之后,以辽、金为正统的呼声日益高涨,因为元朝的都城与辽金接近,而且金先灭辽,元后灭金,时间上正好相继。南宋因臣服于金朝,正统地位备受质疑。

  到了元顺帝时,开始下诏搁置争议,命宋、辽、金各为一史。是年《辽史》《金史》成书,次年《宋史》完稿,是为今天所见之三史。然而《辽史》失于简略、《宋史》过于繁芜,唯有《金史》最善,三史参差不齐,此其叙事不分正统之弊。

  为什么说辽、金不能成为正统?

  其实,在元朝时有人曾提出过很好的意见,认为辽、金都不够资格做正统。当时会稽有一个人名叫杨维桢,他写了《三史正统辨》,文中雄辩的驳斥了辽、金正统论,认为两宋才是中国正统。虽然当时没被朝廷采纳,但是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明朝人编写了《宋史新编》,以两宋为正统,辽、金作载记,水平不在《宋史》之下。

  杨维桢认为,正统者“出于人心是非之公”,不以土地广狭、人众多寡而夺其分。故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必待武王灭商后方入周统。秦庄襄王灭周迁九鼎,然必待始皇一统天下、人心始定后方得正朔;汉统不始于破关灭秦,而系于高祖斩项羽称帝后;西晋始于平吴而不始于代魏,唐朝不始于入关而始于平定诸雄,此皆史家义例。元朝也当不始于灭金而始于平宋。

  宋朝虽然未能实现国土上的一统,幽云之地先为辽所据,中原又沦陷于金,但这不能否定两宋的正统地位。契丹最初只是一个野蛮部落,直到阿保机时才变强起来,因此辽国只是唐朝的一个边夷而已。唐朝灭亡后,正统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间传递,辽国最初称臣于后梁,约为兄弟于后唐,之后才凭实力灭亡了石晋,强占幽云之地,但实际上仍与十国一样,都只是伪政权。相反,宋朝承继了后周的正统,扫灭十国,因形势变化,才使辽国幸存了下来。宋朝虽然向辽朝交岁币,但性质不过是像西汉和亲于匈奴,唐朝和亲于吐蕃一样,并不足以损其地位。

  因此,北宋之于辽国来说,据有正统地位是无疑义的。唐朝就像东汉,五代则如三国,北宋便是西晋,而辽国犹如匈奴,夷狄再强也不能成为正统。这样,按照逻辑推论下去,五胡十六国相当于金,东晋相当于南宋,十六国虽然占有两都,然而华夏正统依然随着晋宋的衣冠南渡而南移,所以金也不是正统。

  

  杨维桢力辩两宋的正统地位

  为什么南宋也拥有正统地位?

  北宋相对于汉隋唐来说,占有着汉地本土,只是失去了辽东、西域及安南等地区,但华夏文明的主体部分仍为宋人所据。北宋结束了唐朝灭亡后的分裂局面,占有正统地位,几无疑问。问题在于屈辱的南宋,是否也配得上正统呢?

  杨维桢认为,首先如果承认北宋为正统的话,那就难以否认南宋的正统地位,因为两宋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关系甚至比两晋还亲密。司马睿与晋怀帝属于远亲关系,宋高宗却直接是宋徽宗的儿子。即使张邦昌的伪楚的政权依然奉宋太后为主,所以南宋与北宋的关系就像东汉与西汉一样,都是正统。

  南宋曾称臣于金,然而唐高祖也曾称臣于突厥,人们并未以唐高祖时候的突厥为正统,为何又要以宋高宗时候的金国为正统呢?唐太宗灭亡突厥,洗刷了称臣的屈辱。宋孝宗虽然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他也通过“隆兴和议”,取消了称臣的地位,转为正常的敌国关系,改“岁贡”为“岁币”。而且最后南宋曾与蒙古联手灭亡金朝,占领其南部疆土,因此金国虽占有中原,但不足以移易南宋的正统地位,它不能代表中国。

  

  为什么元朝应当尊两宋为正统?

  元朝入主中国的模式与辽金相似,都是通过侵略从夷狄变为中国皇帝。所以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似乎会威胁到元朝的合法性,为了说服元朝统治者,杨维桢不得不进行“开导”。他说金、宋之于元,只是灭亡的先后次序不同,并非元朝先代金的正统,然后才灭宋。这与隋朝先代北周然后灭陈并不一样,而且就算一样,也应像《资治通鉴》那样,始终以陈(南宋)为正统,直到隋(元)灭陈(南宋)后,正统才归于隋(元)。

  从天数上来看,宋太祖生于丁亥年,建国于庚申年,这与成吉思汗一模一样。宋朝灭亡南唐发生在乙亥丙子年,与元朝灭亡南宋也一样。从大一统的角度来说,元朝真正统一天下的时间应该在平定南宋之后,只有从那时起才算获得了正统地位。就如西晋只有在灭亡吴国后,才真正实现大一统一样。

  细推前代史书,《晋》《隋》修于唐代,《新唐》修于宋代,《宋》修于元代,所以元朝只要修一本《宋史》就行了,将西夏、辽、金、大理等蛮夷收入载记或传记里,这才是史家的公论。

  杨维桢的观点虽然未被采纳,但却迎合了元末汉民族觉醒的潮流,表现出元朝末年主流的正统观。《正统辨》也成为了明朝人看待辽宋金元这段历史的标准,成为柯维骐编修《宋史新编》的理论来源,他将《宋史》和《辽史》、《金史》合为一书,“尊宋为正统”,“辽、金附之”。完成了杨维桢的心愿。在清朝时,毕沅主修《续资治通鉴》也采用杨维桢的观点,尊两宋为正统,书中只有“宋纪”与“元纪”,并无“辽纪”与“金纪”,可为史学定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