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海老人火化前“复活”,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原来假死也能救人!

上海老人火化前“复活”,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原来假死也能救人!
2022年05月07日 18:20 新浪网 作者 健康圈

  五一期间,上海新长征福利院转运“死亡”老人,却被殡仪馆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仍有生命特征。

殡仪馆工作人员发现老人活着 / 图源网络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老人险被活活火烧

  事后,相关人员均被处以相关惩罚,但这件事不禁让人们感到后怕:

  一个疏漏,就可能让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上海老人,活生生地经历被火吞噬的厄运。

  关于这件事的真正起因,目前并未公布,不过,已经有人猜测:

  出此纰漏,很可能是老人出现了罕见的“假死”现象,而医生工作疏忽,错误开出死亡证明。

  安徽死婴“复活”

  其实,这不是“假死”事件第一次发生。

  据北京晨报报道:

  2013年10月28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刚出生19天的新生儿。

  由于患有肺炎、先天性双后侧后鼻孔闭锁、脑损伤,属于先天性难治性畸形,这名婴儿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最终,家长签字放弃治疗,将婴儿交给医院处理。

  而在11月18日,当值医生发现婴儿面色青紫、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填写了死亡证明。

  2天后,这名婴儿被送往殡仪馆,工作人员发现仍有生命体征,医务人员紧急将其接回治疗。

婴儿可能处于“假死”状态

  事后调查报告称:

  婴儿可能处于医学上的“假死”状态。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为此反思:

  “如果当值医生多观察一段时间,护工送走之前多看一眼,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

  70岁老人死亡3天后复活

  “假死”这一概念,在医学界并不陌生。

  2018年第2期的《广东公安科技》中解释:

  简单来说,假死其实就是人身体冰凉、没有呼吸脉搏,看着像已经死了,但实际还活着。

  这是因为人的循环、呼吸和大脑的功能活动,被高度抑制,导致生命活动极度微弱。

  这时,一般临床检查方法,往往查不出生命体征,只能用医疗仪器,比如脑电图、X光机透视等手段检测出来。

  不仅是国内,国外也出现过假死的真实事件。

  新京报曾在2019年报道过一则消息:

  70岁的泰国老人菲妮,在医院去世后被家人放于棺材中。

  3天后,在火化之前,这位老人却突然眨眼睛,并且出现了呼吸。

70岁老人死亡3天后复活

  幸运的是,这位老人与上海福利院老人一般,都是在火化前“苏醒”,免去了火光之灾。

  《重症监护医学》假死案例

  除了大众媒体,专业期刊《重症监护医学》杂志,在2011年也曾报道过一个假死案例:

  一名55岁男子,出现心脏骤停及呼吸骤停,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后,重新出现了心跳和呼吸。

55岁男子出现假死现象

  为了保护神经,医生对他进行了低温治疗,然而在温度恢复至正常体温的24小时内,患者丧失了颅神经功能。

  反复检查过后,医院宣布患者脑死亡,家属同意捐献器官。

  然而,当医生在手术室正要采集器官时,却发现患者恢复了呼吸。

  “假死”带来“生”的希望

  众多现实事例以及医学研究都已证实:

  “假死”并非小说、电影里的虚拟故事,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在虚拟故事中,有人通过“假死”掩人耳目,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在医学界,有医生已经在尝试利用“假死”,为人类谋取“生”的希望。

  著名杂志《新科学家》2019年曾报道: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塞缪尔·蒂舍曼教授团队,已经成功利用紧急保存和复苏技术,将一名患者置于假死状态,完成急救手术后成功复苏。

  人体在正常体温37℃下,细胞需要持续供应足量氧气,才能产生能量供给全身。

  如果心脏受到创伤,停止跳动,血液就无法输送氧气给细胞。

  在缺氧的状态下,大脑只能存活短短的5分钟。

  超过这个时间,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被称为“极限5分钟”。

  如果在这时,降低身体、大脑的温度,就可以减慢或停止细胞的化学反应,减少氧气的消耗,为身体争取更多的时间。

降低体温可以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

  利用这个原理,教授将生理盐水冷却到接近零度,替换患者体内的血液,使他们的体温冷却到10-15℃;

  这时,患者的大脑就会被按下“暂停键”,进入假死状态。

  之后,教授再切断他们的冷却系统,转移到手术室接受治疗。

  这个过程,使得一些心脏骤停的病人,生命中原本短短的“极限5分钟”,被延长至2小时,为医生抢救患者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

  目前,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如果未来这项“假死”技术发展成熟,将会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资助,因为他们希望,有一天能用这种办法,去救治战场上受伤严重的士兵。

医生利用“假死”为患者谋取“生”的希望

  因为医生的勇敢尝试,医学不断进步,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性命。

  《健康圈》希望,“假死”技术未来能为更多的人获取“生”的希望;

  同时也希望,医生在出具死亡证明时能更谨慎一些,就像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反思的那样,医生多观察一段时间,送走之前多看一眼,让活人被送往殡仪馆的荒唐事,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安顺,张志鑫.假死的检验1例[J].广东公安科技,2018,26(02):73-74.

  [2] Webb AC, Samuels OB (2011) Reversible brain death after cardiopulmonary arrest and induced hypothermia. Crit Care Med 39:1538-1542.

  [3]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24004-exclusive-humans-placed-in-suspended-animation-for-the-first-time/

  作者:涫涫 | 编辑:布谷 涫涫 | 审稿:老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上海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