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07月11日 00:03 新浪网 作者 西咸微距离

  用汗水浇灌幸福

  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魏铁峰(左)在果园向贫困户讲解种植技巧。

  魏铁峰,男,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2014年12月起担任淳化县十里塬镇十里塬村党支部书记。

  魏铁峰走马上任后,通过走访调查,制定出了十里塬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首先改造硬件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其次构建新兴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最后提高村民素质,培育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

  在改建村东西街、南北老街期间,魏铁峰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为十里塬村修水泥路4.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又说服十里塬村爱心人士捐款30万元,为街道安装178盏照明路灯,方便了群众晚间出行。在他的带领下,村上还新建了村文化活动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广场。

  2017年,十里塬镇政府把全镇没有安全住房的117户398人,集中安置在十里塬村。经过报批县委组织部、民政局,117户398人被纳为十里塬村第十一村民小组。魏铁峰积极配合上级工作,坚持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顺利保障这398人住进了福缘社区的新楼房。

  在脱贫攻坚中,魏铁峰和村两委人员注重招商引资,先后争取加油站、苹果周转箱厂、面粉加工厂等企业入驻十里塬村。他们还在福缘社区对面流转了80亩土地,建成了福缘农业产业示范园。自2017年福缘现代农业合作社运营以来,十里塬村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入股享受企业分红100多万元,全村贫困户分红实现全覆盖。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魏铁峰更新理念,跑市场、争资金,2020年在西街建成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周边流转土地50亩,十里塬村第二个现代蘑菇种植产业园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魏铁峰不仅是十里塬村的好支书,更是村民的好朋友,他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担在肩上,敢作为、敢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谱写了新时代农村党支部书记壮美诗篇。

  甘洒心血润乡梓

  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张强(右)帮卢常英老人重修屋顶。

  张强,男,1976年3月生,中共党员,2018年6月至今任礼泉县烽火镇新城村党支部书记。

  2018年6月10日,张强当选礼泉县烽火镇新城村党支部书记。他从捋顺村里各方面关系和健全村两委班子入手,使新城村如凤凰涅槃,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村两委班子配齐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排水工程在新城村破土动工。这项工程一举解决了村里多年来“雨天看海”的窘境。随后的两年,张强先后主持对全村主干道路和生产路进行硬化,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安装路灯点亮乡村,新建社区文化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老年幸福院、党员活动室。随着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完善,新城村村容村貌一天一个样,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新城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张强把他们看成自己的亲人。贫困户张凤琴和孙女相依为命,家里房屋年久失修,逢雨便漏。张强争取政策,筹措3万多元张罗着为张凤琴家建新房。76岁的贫困户卢常英一人生活,在发现她家的房屋漏雨后,张强垫付5000元帮其重修房屋。五保户许强国、许强顺均年过七旬,体弱多病,张强隔三岔五到他们家做家务,和老人拉家常。

  新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还有未脱贫户8户,张强想方设法为他们开拓增收渠道,给有劳动能力的介绍工作或安排保洁员公益岗位,鼓励养殖大户发挥传帮带作用给贫困养殖户免费传授养殖、防疫等技术,让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勤劳致富。为实现产业脱贫,今年年初,张强克服疫情影响多方奔走,成功引进博永晟商砼站、奥美斯节能加气块厂两家企业入驻,保守估计可增加150个就业岗位。在与企业谈判中,他坚持要求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岗位,对本村村民必须优先用工的两项硬条件,并将此明确写进了合同,让村民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

  要振兴乡村,人才是关键。张强对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进行重点培养,将两名优秀青年吸收进了党组织。张强自己还考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三年的非脱产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群众领路人 基层追梦人

  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司寻社(右)在贫困户习文逵家走访。

  司寻社,男,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2018年7月至今任乾县王村镇上官村党支部书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群众的老黄牛”是王村镇上官村党支部书记司寻社的座右铭,也是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信念和追求。

  原来,上官村原组织活动阵地属暂借,面积小、设施旧,司寻社上任后,把村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多方争取资金110多万元,在2020年1月终于为村上建成30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活动阵地和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为全面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司寻社多方联系,筹措资金1200多万元,对村组路进行硬化,解决了上官西村、程家庄等300余户交通不便的问题。他争取县水利局饮水管网改造项目,铺设新王和小王家4500余米排水管网,完成上官村高抽修缮工程,解决了村庄排水和群众吃水难题。

  为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更好地发挥上官村明清时期的文化古建筑“玉成楼”作用,他多次到市文物局和县文化和旅游局协调,争取资金20多万元对“玉成楼”进行了维护修缮。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得把贫困户时刻放在心里,把他们的需求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司寻社在四支队伍工作例会上说道。他认为要巩固脱贫成果,就得发展产业,把群众真正地扶起来。在镇党委“果、畜、菜”三大产业板块的总体布局下,司寻社紧紧抓住本村中早熟苹果及中弓式大棚蔬菜种植优势,为上官村制定了“果业主导,菜业辅之”的发展思路。现在,全村中早熟苹果种植面积达5000亩,大棚蔬菜及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00亩。司寻社还积极引进众盈果蔬仓储和云玺工贸落户上官村,延长产业链,提升本村果蔬的市场竞争力。

  凝心聚力谋发展 用情用智帮民富

  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王水川(左)走访贫困户王耀,询问产业发展情况。

  王水川,男,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2018年4月至今任兴平市西城街道花王村党支部书记。

  过去的花王村基础设施差,发展比较落后,贫困人员基数也较大。王水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使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变为今天的美丽乡村。

  为建强村党组织,提升全村党员干部凝聚力和党组织的战斗力,王水川开通了花王村党员广播站,设立6个党员示范岗,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丰富的扶贫路上党旗红系列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每月进行体检1次,将党员的思想教育学习活动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一帮十”“党员+净美庭院”活动,评选“净美庭院”示范户172户。

  为了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在充分利用每月小广播、扶志扶智小讲堂教育的基础上,王水川联合市委办驻村工作队,利用1个月左右时间,走访征求群众意见,确立了花王村新的“一约四会”规章制度,大力推动花王村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

  针对花王村整体经济发展薄弱,贫困群众缺乏致富信心,王水川率先带领13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合作社,实现年底享受分红,并吸纳村内贫困劳动力10余人务工,致富增收。他带领村上搭乘“三变”改革顺风车,统筹协调村内土地集中流转600亩,与外对接招商,发展苗木花卉种植;采用“‘三变’改革+公司+劳动力+贫困户”模式,流转土地300亩,建立现代示范农业杏李果品基地一个,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由于贡献突出,王水川荣获了2018年陕西扶贫先进个人。

  花王村基础设施差,村容村貌脏乱,王水川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铺设村内排污管道4600米,修建村内道路和生产路6000多米,村内村外绿化亮化植木800多株,大力推动300多户完成改厕,建成景观涝池一座。如今,花王村焕然一新,成为村民心中的美丽家园。

  来源:咸阳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