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6岁中国数学家攻克世界难题,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26岁中国数学家攻克世界难题,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2021年04月16日 10:50 新浪网 作者 超低成本品牌策划--谢付亮

  

  年初,26岁的中国数学家陈杲攻克世界难题的消息,震撼了国人,也鼓舞了国人。

  又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先天禀赋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复制。

  请查阅百科,简单看看陈杲父亲的简介: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现任广东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

  现阶段的教育状况,只要有孩子在读书的父母,基本都知道,几乎是一个标准衡量所以学生,几乎一切都是朝着分数,几乎是孩子失去了所有的自主时间,甚至更严重的,锻炼身体的时间都没了,这样整齐划一的节奏中,孩子又如何发展自己的特长?

  要知道,对家长来说,发展孩子的特长,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家长及时发现了孩子特长;

  二是,家长有魄力发展孩子特长;

  三是,家长有资源培育孩子特长。

  这三点,一个比一个难!

  创办读力国学书院八年,正式上课四年,我越来越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问题是羊群效应下,家长苦苦跟风,不一定能狠下心培养,还有,就是能狠下心,也未必有足够的资源去培养,更不可能与现行教育做善意满满的“对抗”!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即使家长具备了培养孩子的方向和策略,培养孩子的特长,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必然要牺牲正常学习的时间。

  那么,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绝大多数孩子的父亲都不是“校长”或具备类似能力之人,都无力安排或调配资源,这必然让很多有特长的孩子,在一刀切的考核下,兴趣渐渐减弱,天赋慢慢蒙蔽,特长日日钝化,时间长了,即使孩子有幸存留着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大多也已错过了培养特长的最佳时间!

  若是年纪大了,再遇到谋生的压力、家庭的困惑,又有多少孩子能够记起自己曾经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人生,又有多少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诟病教育的人很多,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

  与其诟病,不如用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培育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且要让兴趣和特长能够“养活”其本人,乃至“养活”其未来的家人。

  毕竟,人活着还是要吃饭的!若是不理解,我强烈推荐父母读一读民国才女萧红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够让父母懂得什么叫现实,明白“才华”和“饥饿”的微妙关系!

  当然,不仅仅是吃饭,最好是,都能比较有尊严地吃饭,都能为这个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那么,什么叫尊严?自己凭一技之长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不用过度拍马溜须,就是尊严。所以,兴趣和特长合二为一,且能够帮助他人、顺带挣钱养家,就是比较理想的。

  对此,少也贱、多能鄙事的孔子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也就是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即使是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可求,我还是做自己爱好的事吧!

  希望孔子这段话能够点醒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父母——

  孩子必须懂得生存、能够生存,然后才是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光环、荣誉……

  如此去看当下的教育,如果既不能教会做人,又不能教会特长,甚至数典忘祖,孝悌谨信全部抛到脑后,只顾着“学文刷题求分”,带来的伤害究竟会有多深?尤其是若干年之后,又将是什么模样?

  再回头看看26岁的数学家陈杲,的确是好榜样!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那样的天赋和资源,但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我们同样可以用心发现孩子的特长,竭尽所能地去引导他、培育他,让他也能在某个或大或小的领域里生存、成长、闪光!

  一点拙见,与君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