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
2020年05月31日 10:5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5月31日电(葛俊俊、邢蓓琳)精神文明建设是触动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更决定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在静安,营商环境一流,绿树成荫花成海;这也是静安,文明实践行稳致远,温暖的橙色背影处处可见。作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上海静安区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在全区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三级组织体系,不断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静安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于“润物细无声”中让文明的种子在市民心中扎根,在街巷、楼宇、居民区勃发,传递直抵人心的温暖,激发更多向上、向善、向美力量,催开最美的文明之花。

  大爱在心,战“疫”中的“静安力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几近停摆。不论是驰援千里之外的武汉,还是倾己之力守护上海,静安人都争分夺秒,冲锋在前,汇聚起最温暖的战斗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吴瑞珅是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三病区后,吴瑞珅为了减少防护物资的损耗,在工作期间不喝一口水。一个班次下来,身上的衣服几乎都被汗水浸透了。她说,拯救生命,是自己和父亲共同的信仰。“1976年唐山大地震,父亲第一时间报名,前往唐山参加抗震救灾。疫情当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我,我必须去。”吴婷婷、陈雅娟、吴荣琴、施冬青、刘亚良……这些和吴瑞珅一样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静安人”,终于在武汉重启后,平安凯旋回家。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衣服上留下了“美人鱼”图案

  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也是直面病毒感染风险的战场。在实验室里,大家面对送检的样品,没有害怕、抱怨,更没有打过“退堂鼓”。为了加快检测速度,节省防护物资,大家一旦穿上防护服进入实验室,常常就是坚持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上洗手间。脱去防护服,盐花在湿了又干的衣服上留下一幅幅让人泪目的“美人鱼”图案。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更多的静安人值守在城市、社区等社会面防疫的第一线,织起防疫“安全结界”。从2月4日到3月4日,600余位志愿者坚守在铁路上海站东南出口、西南出口、西北出口三个点,24小时不间断指导旅客填写健康云APP、协助疏导人员、协助转运体温。社会招募志愿者“撤”下来了,区国资系统的志愿者“接力”上岗。腰伤复发,仍咬牙坚守在执勤岗位上;志愿者服务期间整整6天没回家,生日就用一碗泡面“打发”;三个月前刚做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带着支架上岗服务……大家相互加油鼓劲:“关键时刻,总要有人能够站出来做些什么,我们就是这群人里的一小部分。没有大家,哪里来小家,让我们并肩作战,一起守住我们的城!”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志愿者在机场值守

  不仅是陆路“北大门”,在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同样坚守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大白”。不论是“60后”的老前辈,还是“80后”“90后”的小年轻,从穿戴上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这一整套工作装备的那一刻开始,大家就成为战友,只为把“欢迎回家”的温暖送到每一位返回静安旅客的心头。

  同样的一级战备状态也出现在社区,全区14个街镇,每天发动2500名以上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家门口值守,筑起一堵社区安全防护墙。陕北居民区青年社工沈怡敏因为一张配有文字“这是一位居委干部的手,敲门敲的”的照片变成社区“网红”。照片中的手,不仅手指关节红肿,而且还有多处破皮。这只手的主人正是沈怡敏。敲门还把手敲破?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沈怡敏分管的都是老旧小区,没有电铃,上门全部靠手去敲,而且由于出租率高,有时连续几天上门排查都扑空。 “只能反复滚动上门,经常去敲门。一直敲,一直敲,摩擦力太大,手就红肿了。”

  感动你我,讲述最美“静安故事”

  疫情“大考”是静安文明实践的最好“试金石”,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在静安精神文明系统新媒体平台——“文明静安”微信公众号上,《抗击疫情,静安招募志愿者预报名》招募贴、写有静安所有志愿服务中心联系人联系方式,畅通志愿者报名渠道的《倡议书》一经发出,就得到了众多有志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关注。“文明静安”微信公众号不仅发布权威准确的近180条与疫情相关信息,还不间断普及防疫知识,报道战“疫”资讯,宣传防疫典型,推动市民疫情防控意识提升。全区各线下宣传载体也广泛开展防疫宣传,前后印制发放防疫主题宣传海报20000张。静安区域内240余块户外电子屏亮灯参与迎接上海医疗队回沪、致敬最美守护者等公益亮灯宣传活动,凝聚共抗疫情的信心和力量;65块地铁电子屏也24小时滚动播放“最美守护者”宣传画面。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卜佳青发动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协助区文明办招募志愿者预备队,并开通心理咨询工作热线;“最美志愿者”张玉霞,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铁路上海站地区疫情防控;上海市好人好事获得者俞迎春疫情期间继续坚持为困难老人送盒饭;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严洪、12355心理疏导志愿者王慧等多位志愿者入选市文明办开展的“致敬!最美守护者”公益形象展示系列活动……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静安最可敬的战“疫”英雄,是传递城市温暖的楷模。

  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汇聚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诵家书,忆英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活动,将一封封红色家书谱写成一首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赞歌,凝聚起创造静安新时代传奇的奋进力量。“同声追梦·幸福静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歌会,唱出“生活在静安,生活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的心声。“同声颂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静安市民朗读之旅全覆盖“漂流”到全区14个街镇。一组组朗读者用心诵读,赞颂祖国国富民强。《我和我的祖国·静安篇》快闪MV、《航拍上海·静安篇》、《70年70城记住上海静安》等精品视频,更是将静安的最美时刻一一定格,汇成共创静安壮丽新传奇的铿锵乐章。

  静安是多彩的,最耀眼的莫过于那一抹鲜红。区域内99处红色革命遗迹,记录着革命的荣光,也将深厚的红色基因融入静安的城市血脉。去年,静安区启动实施“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深度发掘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用心用情地讲好带有静安印记的红色故事,打响专属于静安的红色文化品牌,传承理想之光,赓续信仰之力。

  文明微光,聚合向善“静安风尚”

  静安美,美在一流的城区风貌和人文积淀,更美在静安人的文明素养。通过开展市民修身行动,让修身理念进学校场馆、进社区家庭、进市民生活,将星星点点的文明微光最终聚合成为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风尚”,有力的推动了城区文明程度“水涨船高”。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

  开展市民修身行动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开展市民修身行动

  弘扬“节文化”,借助春节“五福临门 金猪贺岁”、清明“春之祭”、端午“传承端午情 多彩非遗秀”、中秋“月满中秋 梦圆静安”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过传统节日、学传统文化在静安深入人心。

  弘扬“信文化”,开展“辉煌70年,文明新风尚”市民修身嘉年华暨诚信建设静安行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学习诚实守信模范,引导企业、商户及社会组织践行诚信承诺,推动诚信制度化建设,辐射近100万静安市民。

  弘扬“德文化”,挖掘选树先进典型,颂扬榜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指挥家曹鹏在耄耋之年,坚持用交响乐传播城市文明,用音乐启发“星星的孩子”,带领他们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感知“爱”。登上中国好人榜的梁文媛老人,一生勤俭,不仅将自己和丈夫的毕生积蓄70多万元捐献给学校,成立“郭梁”奖学金,还通过公证约定两人“百年”后把居住的房子也捐给学校,全部归入“郭梁”奖学金,用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胡爱华30年如一日照顾邻居盲人夫妇,成为他们看世界的“眼睛”和照亮生活的温暖亮光,同样在中国好人榜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女侠”律师张玉霞视法律援助为终身事业,持法扶弱,维护公平正义。设立“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心理服务点”,为所有未成年人案件中的当事人免费提供心理援助,包括家庭治疗。走进校园变身法律课老师,只为让孩子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懂得敬畏法律。孝女王祚芳25年精心照顾母亲、公公和姐姐的婆婆,让老人健康长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女儿、外孙诠释仁孝,传承尊老爱老的中华民族美德。他们从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行动阐释文明的要义,释放感动的力量,激发起更多人的善念善举。

  垃圾分类是文明新风尚,而这股风尚的“风眼”就是每一位静安人。开展“垃圾定投,静安在行”宣传活动,设计开发垃圾分类VR体验游戏和垃圾分类桌面拼图垃圾桶,在全区14个街镇巡回开展“美在静安 垃圾分类齐动手”静安区市民修身文明实践大赛,一项项主题活动让垃圾分类知识得到最广泛的普及、垃圾分类行为成为最广大市民的自觉践行,一批垃圾分类小达人和优秀志愿者脱颖而出,成为文明风尚的弘扬者。

  善作善成,传递更暖“静安温度”

  获评2019年上海市民修身行动特色项目的天目西路街道“遇见一小时”市民修身行动,由七个子项目组成,以清单式服务向社区开放,激发市民修身齐家、明理辨非的道德需求。其中,“职场加油站”面向社区白领、青年推出各种职业发展能力课程。“白领携白发”积极推动楼宇白领青年和楼组白发老人对接,激发社区尊老敬长、扶少帮困的传统美德。“修身尚马路”倡导党员志愿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社区治理,协助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垃圾分类我先行”组织白领和居民到就近楼宇食堂的餐盘回收处,指导餐盘垃圾的正确分类和投放。“红色入人心”通过社区党校配送,用白领能够听懂的语言上党课,使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进博先锋”号召会员积极参与“进博先锋行动”志愿服务。“职业领航”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应届毕业生和楼宇白领提供职业发展领航。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

  “遇见一小时”市民修身行动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静安力量”精彩视频排行榜“遇见一小时”市民修身行动

  静安寺街道华山路303弄内一块荒地“变身”成为环保绿色菜园,源自居民对垃圾分类“奇思妙想”。菜园里的各式蔬菜是居民自己播种、养护的,肥料是以居民家中的部分湿垃圾为原料制作的肥料。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则全部送到小区孤老、高龄老人的家中,老人们都说这些蔬菜吃着特别香甜。

  “笑语伴银龄”是南京西路街道“福民项目”中的常驻慈善项目。每年春节前夕,社区里的100多位困难孤老都会收到来自该项目的“邀请函”,围坐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除了一餐年夜饭,街道还主动延伸为老服务内容,逐步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高社区为老服务品质,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是对心灵的润养,也是温暖、汇聚民心的人文关怀。静安的精神文明创建之路一直就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群众心生暖意、心情舒畅的过程。

  电瓶车充电不安全、停放无序,一直是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芷江西路街道以网格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在辖区内老旧小区建成49个非机动车智能车库(棚),实现无人值守、居民刷卡进出。居民可以通过相关手机小程序,实时查看车棚内自家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和安全摆放画面。智能车库(棚)投入使用后,停放非机动车数量增加近30%,不仅缓解了非机动车乱停放矛盾,还做到车库火灾发生数、车辆失窃数至今为零。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协商的场景同样也出现在临汾路街道。最近,该街道借助“智慧临小二”在线服务系统,开发的“协商宝”小程序,成为推进老旧公房加装电梯的一大助力。除了对是否加装电梯进行“云投票”,“协商宝”还把电梯从审批、施工、验收、保养等全过程细化为线性流程,方便业主随时登陆小程序查看当前进度。工程合同、施工图纸、审批文书、验收报告这些原本难以保管的工程材料也都能上传,实现“云归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