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2020年06月11日 18:16 新浪网 作者 亿翰智库

  文|产城君

    本文字数:6091,阅读时长大约11分钟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联东集团:

  专业化与标准化

  推动企业扩张

  1.1公司发展历程

  1.1.1做建筑模板的联东为何涉足产业地产?

  联东集团1991年创立于唐山,创立之初是一家开展建筑模板业务的模板作坊。直到2003年才开始探索产业园区项目,相应减少建筑模板业务,有利于成本降低。目前联东以建筑模板、产业地产和投资业务为三大主营业务。2003年前后,我国产业地产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供不应求,联东抓住趋势后做了标准厂房。

  1.1.2 标准化的产品,保障园区全国扩张

  标准厂房成为联东在全国粗放式扩张的重要抓手。标准厂房保证了联东产品异地复制的可行性,并且在不断的探索中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利润。联东专注于产业园区开发,形成了标准化、可复制的园区产品与业务模式,为联东的全国复制夯实了基础。2003年以后,我国市场经济起得飞速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快速崛起,联东集团抓住时代趋势,依托其标准化产品与业务模式,以激进粗放的步伐在全国扩张。2013年,联东集团就把产业园区规模就做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榜首。2014年,联东集团进入了入杭州、郑州、大连、青岛、成都等25个城市,入园企业突破5000家。

  1.1.3紧抓产业发展趋势,实行轻重并举战略

  规模扩张受挫后,重新聚焦一二线。2015年联东集团由于激进布局的一些三四线城市项目而遭遇“滑铁卢”,部分项目的招商与后期运营都陷入困境,使得联东集团出现资金流转困难。为此联东集团在上清所发行了两期共计9亿元的定向债务。2015年以后联东集团提出“回归一二线”的口号,重新聚焦于“2+13”——即北京、上海和经济较为发达的13个省会城市。截止2017年,联东集团在一二线城市深耕布局,项目数量达到了130多个,入园企业突破8500家。

  产业转移趋势下,实施轻重并举。进入2017年以后,在一二线城市,一方面由于产业园区空置较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较低,政府的政策方向是以盘活存量物业为主;另一方面,政府在国家环保治理与产业升级的趋势下,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了大量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污染类企业。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五六线城市,主动承接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使得产业地产迎来发展的小高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联东集团在一二线城市,开始布局轻存量资产改造的资产项目,而在三四城市,紧抓产业转移趋势,布局重资产项目。联东集团提出了2018年年底完成200个园区,到2020年将打造超过350个园区的宏伟目标。

  产业转移趋势下,项目规模扩张明显。在2018年,联东增加了37个项目,新布局9个城市,联东集团主动打破了原来“2+13”的布局策略,向外扩张意图明显。截至2018年仅布局了167个项目,2019年项目已经超过了200个。在一二线城市盘活存量资产与三四线城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宏观大趋势下,联东要在2020年达到布局350个园区的宏伟目标,做“项目下沉”与“轻资产项目”成为联东的不二之选。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1:2014年至2018年联东集团企业规模

  1.2现阶段财务状况分析:经营稳健,现金流充沛

  联东集团经营能力较为稳健。资产负债方面,公司资产状况良好,现金流充沛,资产负债率常年保持在60%左右,而且集团强调会继续减小杠杆,强化资产稳定性。营收利润方面,公司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历年净利润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稳健的财务经营有效保障着联东集团前端的业务拓展,也能让集团有能力在合适时机登陆资本市场。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2:联东集团近年来财务状况(单位:亿元)

  业务模式:

  规模先行

  打造可复制模式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2.1战略逻辑:先减法,再乘法

  先做减法是指联东战略选择非常清晰,目前只做产业园区,未来再审时度势,添加其他战略选择。再做乘法是指,进行区域深耕,将一个城市的项目完全做透,且城市能级越高越有价值,以上海为例,每年几个项目的累计现在上海区域也有接近二十个项目落地。

  2.2业务模式:规模先行, 进行资源链接

  联东在项目的打造模式上,坚持工业用地性质,依照园区属性办事,只做厂房,研发产品,办公等工业用地能做的业态,先打造样板标杆项目,再进行复制,形成一定业务规模。因为联东认为单个工业园项目盈利空间是有限的,规模是实现单个项目收益持续递增的关键,所以首先应该先做大规模。而在规模化的基础之上,联东还会依托自身运营服务体系进行企业间的资源链接,因为联东认为,光做100个亿厂房销售意义不大,100个亿的销售房地产规模在业内是很小的,但如果能链接1w家规模以上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将会爆发出很大的价值,园区服务本质是资源价值变现的一种途径。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盈利模式:

  以物业租售为主,

  政府补贴为辅

  联东的主要盈利模式为物业租售与物业服务。联东集团主要采取“物业租售+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型来实现单个产业园区的的内部资金平衡。由于联东土地储备较少,不做一级开发,联东的盈利除了物业的租售以外,还通过政府的产业补贴来获得收入;同时,通过园区房地产的开发销售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来弥补园区运营的不确定性的收入。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3:联东集团“物业租售+增值服务”平衡园区内部资金

  政府税收减免为企业盈利提供了保障。标准厂房是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向上对接政府的宏观调控,向下链接实体企业。政府为支持实体企业发展,会给予产业地产企业大量税收返还。因此一些通过市场化运营不能盈利的园区,一般会有政府补贴兜底。

  联东的产品付款采取多方式结合,根据不同城市、企业环境等,首付比例、分期时间、利息等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北京付款方式要求严格,首付五成,一年内必须全部付清,半年内免息;其他城市产业综合体大多首付三成,一年之内免息分期,最长两年内付清全款;产业综合体项目均可按揭;总部综合体首付3-5成,多采用按揭形式,也可一年内分期付清。例如:联东U谷•南上海国际企业港的产证发放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企业需付清全款,并正式投产;2.投产两年,产值符合园区要求。满足这两个条件后才可发放产证。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表1:联东集团产品付款方式

  投资与融资:

  谨慎投资,

  保守融资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4.1项目选址的基本逻辑

  4.1.1 三个方面保障项目选址的可行性

  从联东的经验来看,园区开发首先要审慎选址,一个园区的开发如果做好了选址,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联东对进入城市的选择重点考察三个方面,即产业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

  (一)产业环境是基础条件。城市应该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且这个产业基础必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支持群体,毕竟只有中小企业才需要购置厂房与办公空间,大企业都是直接和政府谈拿地的。

  (二)市场环境决定去化状况。相比传统的房地产,产业地产市场总量小、需求释放缓慢。因此,企业要保障高周转,园区的招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城市选址一定要要警惕那些园区数量多、去化慢的城市,很有可能陷入供给过剩、去化缓慢的泥潭。

  (三)政策环境是盈利保障。相比很多开发商比较关注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其实政府给出的政策条件同等重要,政府确定的自持比例、最小分隔面积、企业入园门槛、是否有扶持政策、是否存在最高限价,这些都决定了项目的招商的难易度和盈利空间的大小,若政府要求的自持比例过高、最小分割面积太大,是很有可能就将项目逼上死路的。

  4.1.2联东选址逻辑:四力模型,研判项目区位

  联东选址从城市力、区位力、产品力及服务力四个方面筛选。在对城市进行产业、市场、政策环境的考察之后,在具体的项目区位确定选择上,联东主要通过四力模型进行区位研判。首先通过城市力(GDP、产业基础等)确定哪些城市必进?哪些城市伺机进入?其次通过区位力(交通、产业环境等)在确定地块中确定产业区位,最后,基于当地的城市基础及产业特色打造匹配的产品与优秀的服务。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4:联东集团选址四力模型

  联东通过对中国294个城市的城市力、区位力分析后,得出最终42个符合联东集团进入的城市矩阵。再将筛选出来的城市按照GDP的数额,将城市分为必须进入、重点进入及选择进入的城市。通过层层的筛选,确保联东项目的选址的准确性,使得联东能在利润微薄的产业地产行业获利。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5:联东城市力与区位力匹配原则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6:联东筛选后的城市矩阵

  复制个人能力,形成组织行为,提升选址效率。此外,联东在选址上有一项非常鲜明的特点,把一个人的有效拓展经验进行分解,变成每个人都能执行的东西,也就是把一个人的能力要变成一个组织的行为,提升项目选址的效率,这也是目前联东行之有效的一种选址模式。

  4.1.3 投资管控保障:集团总部成立调研小组对地块进行调研分析,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联东在每个项目拿地前,都会由集团投融资中心、集团营销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项目专项小组,对地块进行投资回报率的分析和测算,判断是否达到进入的标准。其最核心是看IRR和NOI两个值是否达标,当然这两个值也会根据不同城市级别、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项目所在区域的市场发展趋势,会有所不同。

  4.1.4 项目布局特点:从北方向南方扩张,从沿海向内陆下沉

  联东集团创立于北方的河北唐山,在经历2015年“回归一二线”,截止2019年联东在全国布局了40多个城市、近200个园区项目。联东的项目布局特点可以概括为“从沿海向内陆下沉,从北方向南方扩张”。目前联东主要深耕的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在大湾区、中部地区及西南地区的布局属于机会性布局。

  4.2联东融资模式解析

  4.2.1成为北京银行股东与金融机构广泛合作

  北京银行的银行授信给与了联东集团极大地支持,二者关联交易频繁。2004年,联东集团入股北京银行,成为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2017年9月,联东和北京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北京银行在十三五期间向联东提供意向性资金支持人民币100亿元。2017年12月底,北京银行完成定向增发,联东集团认购持有北京银行2.2%的股份,成为北京银行第七大股东。

  联东入股北京银行有两个目的:第一,依托北京银行对租售园区的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第二,依托北京银行可以给予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赚取金融收益。另外,联东集团还参股东方证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投资格局基本形成。

  4.2.2发行CMBS与企业债

  2015年,联东集团发行了5亿元企业抵押债务,债券利率为7.5%。2018年9月28日,联东集团第一单资产证券化产品(CMBS)——“国君资管联东U谷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0亿元。联东虽然发行了企业债与CMBS,但联东集团内部财务非常保守,两次融资也比较低调。

  产品体系:

  产品标准化,

  打造产品矩阵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5.1 以研究为基础,在合适的土地上为合适的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  

  联东基于客户的研究,打造出一条“客户—土地—产品”的业务逻辑。在合适的土地上为合适的客户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一般而言,联东在老城区开发总部综合体,在郊区开发产业综合体。联东集团仅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能源环保等产业进行研究,使得联东对产业企业发展诉求非常清晰,能够在不那么确定的新的市场环境做到精准产业定位、目标客群定位和产品定位。这样帮助联东避免了项目开发、招商中的很多风险。

  5.2 产品类型:紧跟政策趋势,打造联东U谷与联东H谷

  5.2.1多层标准厂房灵活性、适应性强 ,能够广泛异地复制

  多层标准工业厂房,一般为 4 ~ 6 层 ,柱距大多在 6~ 9m ,结构形式为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局灵活;并且分区设置电梯 , 垂直交通方便快捷;底层高一般一层为 6m, 以上各层为4.2 ~ 4.5m。多层标准厂房灵活性、适应性强 ,能够广泛异地复制。

  标准工业厂房的楼面工业活荷载可定为:12、8、5kN/m2这三种荷载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工业生产的领域和生产项目。楼面活载为12kN/m2:适用于较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粮食加工;楼面活荷载为 8 kN/m2适用于光学、电子、轻工、医药 、半导体器 ;楼面荷载为5kN/m2;适用于仪器仪表、纺织、皮革 。

  5.2.2 标准厂房与普通厂房的差距

  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特点,主要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普通厂房一般比较简单, 不能办理房产证,并且厂房使用年限比较短,用途比较单一,一般的普通厂房仅能适配3至5种产业企业办公,而标准厂房能适配三十多产业类企业办公。

  5.2.3为什么联东的标准厂房能更胜一筹

  土地利用率高,提升了厂房收益。由于联东集团采用了多层厂房,节省用地效果十分明显,联东的标准多层标准厂房比低层工业区土地利用率高了2 ~ 3倍。随着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标准厂房的可租售面积也随着提升,为厂房的开发企业带来更高收益。

  标准厂房的开发成本低廉。标准厂房综合造价优于普通厂房。一般特定建设的普通工业厂房, 造价均为1 500元/m2以上 ,而联东建设的标准多层厂房 ,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已经标准化 ,将造价控制在1200元/m2以内。因此,对比于普通厂房,多层标准厂房要更经济。

  5.2.4 联东的厂房类型

  抓住时代红利,打造联东U谷产品矩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量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大陆迅速崛起。大量民营的产业地产企业在政府的批复下获得了产业园区的开发权。联东早期的产品以工业厂房为主,主要是为制造类中小企业提供办公载体,如联东沈阳工业园。厂房为一层楼的超高建筑。这种厂房的缺点就是土地利用率低,厂房使用方式单一,仅供制造业企业使用。在之后一段时间里,联东为了能快速扩大规模,将工业厂房进行了标准化,形成了能供多种行业使用,并且便于异地复制的标准厂房。但是,标准厂房也面临着利润率过低的困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联东集团基于利润“U型”曲线,分别开发了研发科技园与总部科技园。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商务的产品矩阵。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图7:联东u谷的产品矩阵

  跨国企业入华趋势,打造总部综合体。中国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涨,吸引了众多的跨国企业来中国开设总部。总部企业的落户不仅能带动产业链下游企业集聚与发展,还能为区域政府解决就业,带来税收,因此,能招引到总部企业的园区,深受政府喜欢。联东主动顺应国外总部企业进入中国的时代趋势,聚焦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能源环保等重点产业方向,在老城区中心与新城副中心,打造了总部综合体,即联东总部综合体。如2012年联东在天津市津南区打造的联东U谷总部大观。

联东集团:产业地产规模化之王崛起的奥秘(上)| 产城白皮书33

  表2:联东 总部综合体H类和产业综合体U类

  5.3、产品布局特点:一线城市“定制化”,二线城市“标准化”

  一线城市“定制化”,塑造企业形象,二线城市“标准化”,扩大企业规模。联东集团的产品采取标准化和个性化兼顾的策略,明确“一线定制化,二线标准化”的产品理念。在一线核心城市请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在二三线城市联东快速复制成熟的产品线,助力企业规模扩张。

  在产品塑造方面,联东通过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保证项目高周转。联东集团的产业园区内一般以标准厂房、中试研发楼和企业独栋三类物业业态为主。根据不同区域,项目业态配比不同。联东集团设置了一个底线就是“快消回现”型项目占比需要占50%,而允许根据当地市场调整的物业不超过20%。只有这样严格的标准化,才能最大化地聚合有效客户,保证项目快速去化,现金快速回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白皮书北京银行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