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铁不文明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地铁不文明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2020年08月07日 10:57 新浪网 作者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

  今后,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外放手机声音、大声喧哗吵闹……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了。4 月 1 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乘坐地铁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明文规定进行约束。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

  此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的落地,给出全国统一的标准,清晰划定了地铁乘客的权利界限,把广大民众深恶痛绝的不文明行为列入禁令,可以 有效解决群众公共意识不足的问题。

  2.分析意义:

  (1)铁空间属于公共场合,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的行为,在公众场合可能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为了赶时间而在地铁进食,是用别人的不方便成就自己的方便;在地铁上外放音乐,也是在用自己的喜好干扰他人。从凤爪女到泼面事件的发生都急需全国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和约束,这对于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乘车环境无疑是必要且行之有效的。

  (2)出台《办法》的显著意义,就在于给地铁不文明行为戴上“紧箍咒”,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

  (3)《办法》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惩罚细则,而是将执法监督权限下放,各地可以“视情而定”。这是因为, 一方面,全社会的文明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顽固的陋习短时间内不会自行消亡; 另一方面,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即时性和突然性比较强,各地情况不同、标准各异,严格之余还要保证灵活性。

  3.分析问题:

  (1)相较于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即时性和突然性, 地铁巡查有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予以制止。

  (2)而且对于有些公共意识较差的个人来说, 《办法》的约束力和威慑力都不算强。

  4.对策:

  (1)各地要想真正解决当地百姓公共意识不足的问题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不少配套需要跟上。既要避免失之于宽,也要防止失之于严,确保政策的威慑力、约束力和执行力,才能让规范落之于细、落之于实。

  (2)提高自我修养,维护公共秩序,才是治本之策。为此还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家知道有些行为发生在公共场合不合时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