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2020年07月16日 11:37 新浪网 作者 劳动午报

  俗话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今起正式进入伏天

  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每年入伏时间不尽相同

  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

  初伏为10天

  中伏为10天或20天

  末伏为10天

  今年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10天

  又是40天的超长伏天

  光是想一想已经要汗流浃背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据气象部门介绍

  入伏后,雨水不停歇

  受高空槽东移影响

  今明两天均有雷阵雨

  18日至19日也仍然多雷阵雨或阵雨天气

  小伙伴们要及时关注预报

  注意携带雨具

  “宜伏不宜动”

  三伏中的“伏”,有人说指“伏邪”,也有人说是指天气炎热,“宜伏不宜动”。“伏“字本意是类似趴伏的姿势,引申为屈服、降伏。根据汉代的说法是,夏至以后阴气不得出头只能伏藏地下,这段时间天气大热,故而称为伏天。

  伏天为什么热?

  因为最大的“主谋”是太阳,因为光照时间长,地面辐射累积多。夏至时阳光接近直射,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最多,之后逐渐夜短昼长。但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从夏至开始,每天地面白天吸收辐射,晚上散发出一部分,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的热量越来越多,大约再过20多天到达峰值,正好是三伏时期,天气也就最热了。

  伏天怎么吃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北方流传的一句俚语,饺子、面条、烙饼、摊鸡蛋,都是人们喜欢的美食,老北京人夏令时节喜欢吃各种面,其中老北京炸酱面很有名,但夏天更喜欢吃冷面拌麻酱。过水儿的面条更筋道爽口,配上黄瓜丝和蒜瓣,吃的就是个舒坦了!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夏季饮食宜少油腻,此时可以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绿豆粥、荷叶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应该注意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宜过多食用,也有说法称,三伏可以“吃三瓜”。

  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丝瓜低热量、高营养

  冬瓜可增进食欲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伏天怎么睡

  夏季昼长夜短,比较适宜“晚睡早起”,这并不是说要熬夜,而是要顺应季节昼夜变化的特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夏季天气闷热,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在中午小憩一会儿,有助于恢复消耗的体力和精神。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伏天怎么养

  热水泡脚,祛湿邪

  夏天湿热,最伤脾胃。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不愿吃东西,感觉自己胃胀、不饿,就是因为脾胃有湿邪。祛除脾胃湿邪最好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很多人认为冬天才适合泡脚,其实,夏天泡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泡脚可以健脾、除湿、通经、利水,有效缓解夏天的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困倦。水的温度不用太高,40摄氏度就足够了。

  空调26℃ 最合适

  夏天很容易得空调病。一方面是空调房长期密闭,很容易滋生细菌。适应要注意通风换气,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最佳。另一方面,是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很难适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8℃,一旦超过8℃,就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界限,就会引发头痛、鼻塞。所以室内温度以26℃为佳,避免过大的室内外温差。同时,夏季闷热的时候,空调适合开“除湿”模式,降低湿度可以有效缓解闷热感,降温效果更好。

  喝水勿贪快、贪凉

  夏天出汗多,身体很容易缺水,于是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一次喝一大杯或者一大瓶。但是这样喝水,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造成血液变稀,血量也会增加。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200ml。同时,切忌贪凉,温水对人的身体最好,而且最容易帮助人体散发热量,最解暑。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历史上的伏天

  先秦——比现还高2℃

  在《诗经•国风》中的《七月》一诗中,开头即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从殷商到春秋时期,除了在西周早期有过短暂的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温暖,夏季气温比现在约高2℃。

  唐及五代——毒辣烈日,草枯水干

  《旧唐书•德宗纪》曾写道:“夏,热甚”,通俗说来,就是说这个夏天太热了。王维在《苦行》中写道“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曾记载,这天是“亢阳”,意思是太阳太厉害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毒太阳”。可见,唐朝开始“热灾”已经频现。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宋——酷暑如酷吏

  三伏酷暑的极端天气在两宋期间较多,宋代诗词中也多有描写。孔武仲在《伏中作二首》中写道“酷暑已旬日,熏炙势自如”;张耒《劳歌》“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陈造《立秋日》“酷暑如酷吏,顷刻不可对”等等,都足以见证了夏天之热,生灵之苦。

  在距今800多年前的南宋,曾发生过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热灾,包括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宋史•五行志二》上有这样的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今日入伏,宜伏不宜动!伏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一文看懂!

  清——超级三伏天

  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是出现于公元1743年,也就是乾隆八年。《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第三卷“清代气象记录(上)”中曾记载,这一年的热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整个华北地区,几乎涉及半个中国,范围之广,历史上少见。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专家的研究换算,乾隆八年(1743年)7月20日至25日下午的气温值,均高于40℃。其中以7月25日的温度值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4.4℃。这一极端高温纪录至今未被超过。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科普中国、国学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