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棋局人生:“得饶人处且饶人”并非忍让,而是高人的格局

棋局人生:“得饶人处且饶人”并非忍让,而是高人的格局
2025年03月26日 18:46 新浪网 作者 作家邓海春

  在浩瀚如海的中国古诗词中,仅《全唐诗》和《全宋词》收录的诗词就已超过七万首。想要把所有诗词背得滚瓜烂熟,怕是连鬼谷子再世也得愁得挠头。就算是最博闻强识之人,所知所背的诗,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罢了。

  

  不过,相较于完整背诵一整首诗,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朗朗上口、寓意深远的诗句。于是,许多千古名句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寻寻觅觅不得,却又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出自宋代诗人夏元鼎;又比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诗圣杜甫在《前出塞九首·其六》中的豪言壮语,形象地道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法。

  再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让我们明白时间是检验真心的最好标尺,而“有缘千里来相会,情人眼里出西施”则道尽了爱情的妙不可言。许多耳熟能详的句子,往往脱口而出,却难以立刻说出出处,甚至整首诗的全貌更是鲜有人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位低调却流芳百世的“选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句劝人留有余地的话,几乎是家喻户晓。遇到纠纷、争执,劝解者往往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轻轻带过,试图化干戈为玉帛。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出自宋朝一位神秘道人之手,而且它的上一句,气势之狂放,令人惊叹。两句合在一起,更是充满智慧,读懂了,受益终生。

  这句诗的完整版本出自一首《绝句》: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作者是一位名叫蔡州老道人的棋士。据《唾玉集》记载,这位老道不仅棋艺通神,而且胸怀宽广,每逢对弈,总是谦和地让对方几步,棋品、人品皆受世人称道。

  

  道人临终前,托付村里人帮他料理后事。因他一生古道热肠,大家都愿意为他尽心尽力,不仅把后事办得妥妥帖帖,还给他寻了块风水宝地改葬。然而,改葬之时,人们却发现——墓中竟无尸骨,只有一件道袍和这首绝句。此事一出,顿时传遍乡里,人们纷纷猜测:莫非这位老道已然羽化登仙?

  这首诗成为了他留给世间唯一的墨宝。诗中前两句写他的棋艺高超,已达通神之境。“烂柯”这个典故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说的是晋朝樵夫王质入山砍柴,见仙人对弈,便驻足观战。一局棋罢,他回头一看,斧柄已朽,归家时才惊觉人事全非,百年已过,故乡无人识得他。这个故事后来成了围棋的代名词,而“烂柯真诀妙通神”,正是老道对自己棋艺的自信表达。

  

  诗的后两句更为人称道。“自出洞来无敌手”,短短七字,狂妄得令人拍案叫绝!仿佛一位剑客出关,仗剑江湖,从此所向披靡,无一敌手。这种气魄,简直是棋坛版的“独孤求败”!然而,正当人以为这是一位高傲自负之人时,诗锋一转——“得饶人处且饶人”。一瞬间,这位老道的形象从不可一世的棋王,变成了一位胸怀宽广、愿意点到即止的智者。

  真正的强者,未必处处争胜,而是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收手。毕竟,棋品如人品,持剑者若能细嗅蔷薇,才是真正的侠者风范。老道用这两句诗,把“狂”和“谦”写得恰到好处——即便天下无敌,也不必咄咄逼人,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当然,“得饶人处且饶人”也要分场合。生活中,为人留后路,确实是做人的智慧;但在面对某些不可容忍之事时,我们也不能一味退让。“宜将剩勇追穷寇”,有些人、有些事,确实不值得饶恕。这,才是中国人最讲究的智慧:进退有度,刚柔并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5条评论|12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微诗词北京
#文化[超话]# 鲜为人知的前半句。[咖啡]
3月26日18:53举报2回复
“得饶人处且饶人”并非忍让,而是高人的格局。
3月26日21:13举报1回复
#文化[超话]# 生活中,为人留后路,确实是做人的智慧;但在面对某些不可容忍之事时,我们也不能一味退让。“宜将剩勇追穷寇”,有些人、有些事,确实不值得饶恕。
3月26日18:52举报1回复
最新评论
“得饶人处且饶人”并非忍让,而是高人的格局。
3月26日21:13举报1回复
微诗词北京
#文化[超话]# 鲜为人知的前半句。[咖啡]
3月26日18:53举报2回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